第二十三章 平戎策(1 / 1)
于谦并没有借着朱高炽给他的这个台阶下来。
而是又一下猛的站起身来,一把推开挡在他面前的朱高炽,厉声到:
“我于谦,举人出生,既食君禄,便有臣职,进言是为臣的天职!”
“昔日汉之文景皇帝,亲民近民,有慈恕恭俭之德,宽厚仁慈,爱民如子!”
“休养生息,勤俭节约,朝野上下,无奢靡之风,百姓百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此真乃煌煌盛世也!”
“而陛下您,屡动干戈,数征漠北,劳师动众,却无半点实利!”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顾外战,不重民生,便将衰世而亡!”
“于谦!你好大的胆子!”
“你竟然,敢辱骂朕!”
“不要以为你是新科状元,朕就不敢杀你!”
“如你所言,朕是一个暴君,朕的手上沾满了鲜血!”
“而朕,绝也不会害怕多你一个的血!”
朱棣怒目圆睁,大声呵斥!
在这样的场合,于谦竟然敢在如此扫他的兴!
这不仅是不给他面子,更是不给大明朝面子,是对他所做一切努力的全盘否定!
而此时,太子朱高炽再次站了出来:
“皇上息怒,于谦是借着三分酒醉,口直心快,切勿怪罪。”
“他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一片匡扶社稷,安邦定国之心。”
“陛下科举取士,本就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
“于谦若因言获罪,陛下杀了今科第一的状元,岂不是让天下学子心寒!”
朱高炽跪在朱棣面前求情。
朱棣非常愤怒。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杀掉于谦。
“于谦,你这家伙!”
“朕让你看看清楚!我大明天下,绝不是你说的那样糟糕!”
朱棣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说完这句话后,他再也不想待在此地了,因此连随从也没有喊,就直接甩袖离去。
众学子早前在朱棣发怒时,就已经全部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如今朱棣走后,他们才敢稍稍抬起头来观望。
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好。
“众学子好生喝酒,勿要担忧惧怕,陛下圣明,不会有事的。”
朱高炽安抚完众学子后,给朱瞻基使了一个眼色,叫他赶紧跟到朱棣那边去,看看情况,说说好话。
朱瞻基不情不愿,白了一眼,但还是追了上去……
这之后,众学子哪还敢继续吃菜喝酒,纷纷给太子施礼后告辞。
而于谦,则十分不以为意。
不卑不亢,依旧坐回原位喝酒。
一直喝到半夜,喝的倒在桌上,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朱高炽无奈,只能命人抬回宫中。
……
次日清晨,醉酒的于谦悠悠转醒,便看到朱高炽坐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他。
于谦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竟在太子的寝宫之中,心中骇然。
他忙问朱高炽道:
“太子爷,昨天我都说了什么?”
朱高炽呵呵一笑,
“你?你呀你,昨日酒后乱言,恐怕难逃罪责了!”
于谦摸了摸头,
“我?我说了什么?”
“你这小子,不要再装傻了。”
于谦见状,也是嘿嘿一笑,
“太子爷勿怪,臣也是无奈……”
二人悠悠的说着,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于谦赶忙起身。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孙朱瞻基。
于谦叩首:
“见过太孙。”
“于谦,你胆子可真不小啊。”
“昨天夜里,你竟然敢那样说爷爷。”
“爷爷现在可是生气的很,你这个脑袋,恐怕是保不住咯!”
“求太孙给个能保住脑袋的法子……”
“保不保得住,可还要看你自己了。”
于谦搓了搓手了,
“请太孙明示。”
太孙朱瞻基,不由一笑,随即正色道:
“圣上口谕。”
于谦、朱高炽,接是跪下:
“于谦酒后狂言,悖逆不尊,按理当斩!”
“但念其赤胆忠心,实为国家,因此着令尔今日,写一篇关于边疆的策论,呈交上来!”
“如果写的好,朕可以饶你不死。”
“如果写的全是些空口白话,虚而无实,那么宫西边有一口酿酒的大缸,你自个儿跳进去淹死即可。”
于谦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叹了口气,最终小声的喃喃道,
“皇上……”
就这样,朱瞻基给于谦拿来了纸笔。
于谦挥毫泼墨,提笔就写。
写着写着,还突然问朱瞻基的,有热茶吗?
朱瞻基一愣,随即笑道:
“好你个于谦,敢在这地方跟我讨茶喝的,你还真是第一个……”
于谦没有搭理,而是继续奋笔疾书着……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
朱棣与百官商讨着国事。
下朝之后,朱瞻基本迎了上来,递给他一篇连墨迹都还尚未全干的《平戎策》。
而这篇策,论正是于谦所书。
朱棣仔细看过后,眉头从舒展,到紧蹙,又从紧蹙,到舒展。
随即,他抬头看了一下朱瞻基,笑道:
“你小子,可真是有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