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奸谋溃败,信任复归(1 / 1)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朱标的思绪。他警觉地将证据册藏入暗格,沉声问道:“谁?”
“殿下,是妾身。”门外传来吕氏略带焦急的声音。
朱标打开房门,吕氏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担忧:“殿下,沐英将军派人来报,说胡惟庸今晚会有动作。”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他是狗急跳墙了。”他转头看向吕氏,语气柔和了些许,“你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是夜,皇宫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偶尔打破这沉寂。胡惟庸府邸却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他正与心腹密谋,脸上带着一丝狰狞:“明日早朝,我便要让朱标身败名裂!”
次日早朝,气氛异常凝重。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众臣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胡惟庸率先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太子朱标勾结逆党,意图谋反,臣已掌握确凿证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朱标神色不变,缓缓站出,直视胡惟庸,沉声道:“胡丞相,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可有证据?”
胡惟庸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呈给朱元璋:“陛下,此乃太子与逆党往来的书信,足以证明其谋反之心!”
朱元璋接过文书,仔细阅览,脸色愈发阴沉。
朱标却丝毫不慌,朗声道:“父皇,此乃伪造之物!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哼,死到临头还敢狡辩!”胡惟庸厉声道,“太子殿下,你敢不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我对峙?”
“有何不敢?”朱标毫不畏惧地迎上胡惟庸的目光。
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在朝堂上展开。
胡惟庸口若悬河,指责朱标种种罪状,甚至将之前边疆战败的责任也推到了朱标身上。
朱标则冷静应对,逐条驳斥胡惟庸的指控,并拿出自己收集的胡惟庸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证据。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僵局……“臣有话要说!”
“臣有话要说!”方孝孺,这位以刚正不阿闻名的文臣,一步踏出,手中捧着厚厚一沓文书,神情凛然。
他的出现,如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臣仔细查验了胡丞相呈上的所谓‘证据’,发现其中诸多疑点。”方孝孺的声音铿锵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首先,这封书信的纸张质地与太子府常用的纸张完全不同。其次,信上的字迹虽然模仿得惟妙惟肖,但与太子殿下的笔迹仍有细微差别,特别是‘忠’字的最后一笔,太子殿下习惯向上挑起,而信上的‘忠’字却是向下收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最为关键的是,信中提到的几位‘逆党’,臣已经查明,他们早在半年前就已离开京城,根本不可能与太子殿下有所联系。由此可见,这封书信纯属伪造!”
方孝孺条理清晰的分析,让原本摇摆不定的众大臣开始倾向于朱标。
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看向胡惟庸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怀疑。
朱元璋的脸色也渐渐缓和,他紧紧盯着胡惟庸,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此刻,在丞相府外,何嫣静静地伫立着,她一身黑衣,融入夜色之中,如同暗夜中的幽灵。
她知道,此刻朱标正在朝堂上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她的心也随之悬在半空。
她默默地为朱标祈祷,祈祷他能化险为夷,平安归来。她虽然不能站在他身边,与他并肩作战,但她坚信,她的心与他同在。
朱标在朝堂上与胡惟庸唇枪舌剑,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一种被支持的感觉。
他知道,何嫣在默默地支持着他,这让他更加坚定,更加无所畏惧。
方孝孺继续拿出其他的证据,逐一反驳胡惟庸的指控。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胡惟庸的谎言一一戳破。
胡惟庸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朱标早有准备,更没想到方孝孺会如此强硬地站在朱标一边。
“胡丞相,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胡惟庸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他所有的谎言都被揭穿,所有的阴谋都已败露。他颓然地跪倒在地,他知道,自己完了。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了朱标身上。他缓缓开口:“标儿,你受委屈了。”
朱标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儿臣谢父皇信任。”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场阴谋,最终以朱标的胜利而告终。他不仅成功地洗清了自己的冤屈,还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就在这时,冯胜向前一步……
冯胜看到胡惟庸颓然跪地,大势已去,眼珠一转,立刻向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有本奏!”
朱元璋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冯胜深吸一口气,高声道:
“臣要揭发胡惟庸的滔天罪行!他曾多次私下联络臣,许以高官厚禄,意图拉拢臣一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瘫软在地的胡惟庸,一字一顿道:“意图谋反!”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议论纷纷,看向胡惟庸的目光充满了震惊和鄙夷。
就连一直保持沉默的沐英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没想到冯胜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倒戈一击。
胡惟庸猛地抬起头,双眼赤红,嘶吼道:“冯胜,你血口喷人!”
冯胜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高举过头顶:“这是胡惟庸写给臣的亲笔信,上面清楚地记载了他谋反的计划!”
朱元璋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脸色越来越阴沉。
信上的内容,证实了冯胜所言非虚。他猛地将信件摔在胡惟庸面前,怒喝道:“胡惟庸,你还有什么话说?”
胡惟庸无力地垂下头,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这时,朱标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标儿,你说。”朱元璋语气缓和了许多,看向朱标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歉疚。
“儿臣之前暗中调查胡惟庸,收集他的罪证,也曾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蛇出洞,保护大明江山。”
朱标语气诚恳,眼神坚定,“儿臣知道,这些手段有些不合规矩,也让父皇误会了儿臣,儿臣甘愿受罚。”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成熟稳重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
他一直担心朱标太过仁慈,无法掌控朝政,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深谋远虑,为了大明江山,不惜背负骂名。
“标儿,你做得很好。”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朕相信你。”
他随即下令,将胡惟庸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严惩不贷。一场惊天阴谋就此溃败,朱标也彻底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道:“报!八百里加急!北元入侵,边关告急!”
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寂静,众臣面面相觑,气氛凝重。朱元璋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朱标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他看向朱元璋,嘴唇微微动了动……“父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