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047 一亿八千万,花的像是买了瓶水!【第六更】(1 / 1)

加入书签

经过一番搜索查询,还打了几个电话,找了专业人士进行询问。

陈策终于对客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按照能够载客的规模客船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最小的大概能够装载40~150人。

吨位在500~200吨之间。

速度的话,按照客船的定位,大概就在10~40节之内。

具体是多少速度,根据船的类型和吨位有着明显的区别。

至于价格呢,也是因此区分。

当然这种海上航行的工具,即便是最小种类的,也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即便是最小的型号也要7,000万。

要是再升级一下设施,扩大一下船体,增加一下载客量,这个金额甚至能够飙升到10个亿。

不过。

陈策没准备买这种价值10个亿的客船。

“虽然说是不差钱,但是钱也不能这么乱花。”

“反正这船买回来之后系统还是要改装的,弄那么舒适其实没什么用。”

最后陈策选了一个价值两个亿的小型客船。

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之后,他就去找了船舶代理商了。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他是想要去直接找到厂家,然后进行定制的。

毕竟这玩意儿以后可能会成为它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是跟个破车一样,时不时的坏。

很让人头疼的。

所以一开始他想买个新的,但当知道买个新轮船光是建造周期就要几个月,他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

然后转移到了二手客船的代理商这边。

这种代理商有着专业的公司。

陈策选择的是一家叫做华英船舶销售。

打电话过去询问了一下,然后他就直接去到了苏杭。

华英船舶销售所在地就是在苏杭。

之所以没选择泸州的公司,主要是泸州没有海也没有江,压根就没有这种类型的公司存在。

最多只有一个办事处。

当他到了船舶销售有限公司的时候。

接待他的是个叫做陈勇的中年人。

陈策打量了一下他,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他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的痕迹,脸上有着一股不属于内陆人的山红。

像是一个常年在海边打鱼的老渔民。

头发也是乱糟糟的。

注意到陈策的打量,陈勇一边打量陈策,一边呵呵的笑道:

“陈先生别见怪。”

“在这海边都这样,风太大了,就是洗了头吹干了也会被吹得不像样子。”

“倒是陈先生这么年轻来买客船的倒是少见。”

“真是年轻有为。”

“不知道您这客船买来是什么用途,自己旅游还是说商用?”

“有什么区别吗?”

“主要是体量,如果您只是自己旅游的话,那么我推荐您小一点型号的。”

“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性价比来说,都比较合适。”

“而且,不瞒您说。相比于商用的客船,小型自用的客船因为体量更小,所以无论是从制作周期还是购买数量,都要更短和更多,所以二手的质量也会更新一些。”

之后陈勇带着陈策去到了码头。

实际的看了几个。

陈策一边了解客船的一些知识,一边用系统来进行各种质量上的扫描检测。

发现的确是这样,商用的客船相比于自用的要更老旧一些。

而陈策之前早就提前看好的类型呢,算是介于商用和自用中间。

陈勇这边搜索了一下,发现在码头上还真就停着这么一轮。

船的保养程度和设备的完善程度都大差不差。

从出场到现在也只过了两年。

价格也算合适。

和陈策的心理价位差不多,1亿8,000万。

载客量达到了50。

最高船速能达到35节。

确定了船体情况之后,陈策这边没过多犹豫,直接拍板决定要买了这船。

直接大手笔花销总是让人注目的。

比如之前买大平层时候的房产中介。

在比如此时面前的陈勇。

陈勇很专业,对他的服务态度也算良好,但陈策能够明显感觉到,当他拍板说就定下这个船之后,陈勇的态度明显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之前没有的茶水也都端了上来。

陈策看见了这些变化,没说什么。

一方面是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选择。

他可没有兴趣指导别人工作。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就已经摆脱了一个普通人的心态。

“如果自己的情绪就因为服务态度好与坏,这么点小事就可以被动摇被影响的话,那只能说自己的情绪太不值钱,也太不稳定。”

摆摆手,将这些胡乱的思绪从脑中清走。

他直接让陈勇那边联系船主,然后商讨购船事宜了。

船主这边很快给了消息。

“陈先生,知道您对这船这么满意,而且这么痛快的就决定交易。”

“船主那边很高兴,并且主动表示由他来承担船只所有人转让的费用。”

“同时也想询问您是否可以和他有一个电话的沟通?”

“主要是他想亲自向您表达感谢。”

陈策有些纳闷。

主要是卖方感谢自己的,还是头一回。

陈勇注意到陈策的疑惑。

及时解释道:

“是这样,陈先生,这艘船你也看得出来,比较新船主这边其实是比较爱回比较喜欢的。”

“只是这段时间船主那边生意上遇见了一些问题,急需要一些现金回流,所以才忍痛割爱。”

“而且卖的也比较急。”

“所以定一下这个价格,其实他是做好了,要被人宰一刀的准备的。”

“而您没有趁机割肉,所以我想是因为这个他想要亲自感谢。”

陈策听了解释之后点点头。

也不觉得自己明明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却花了更高价钱,有什么心里不平衡的。

点了点头。

“一个电话的事儿,既然他想打,那就打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