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三省六部制(1 / 1)
商王子受用人,一向都是唯才是举,从不看对方出身来历。
也正因此,当赵长青说出那些政策之后,子受便就将其视为大才。
他那穿越而来的真实性,则就暂时被子受放在脑后。
不过,子受也是怀有一定疑心的,要用一段时间来考量一下赵长青。
当听到子受的声音后,赵长青无疑是有些惊喜。
不管怎么说,今后都不用像是无根浮萍一样,生死不定了。
他在惊喜交加之余,也不免有了几分担忧,
“大王,在下从未入仕,所学所得,多为纸上谈兵,给些意见尚可...”
话还未说完,便被子受打断道:“这便足够了,请先生随我一道返回王宫。”
赵长青没有推辞,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纣王的重用。
纣王为谥,姓子名受,帝辛是年号。
跟随他走出大殿,踏上御輦的那一刻,站在殿外的百官,都是深深震撼起来,
“随大王一同入輦?这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来历?”
“不清楚,但我总感觉,此人谈吐非凡,不容小觑。”
“不容小觑?哼,不敬神明者,终将会被神明所遗弃!”
“...”
对于他们的种种惊讶,赵长青都没有放在眼里。
因为他选择自曝穿越的那一刻起,便就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让后世史书写到自己的时候,能加上‘先贤’二字。
队伍返回朝歌城里。
御輦中。
子受问向赵长青,
“你方才所言,女娲因不满孤的题词,会想方设法乱我大商国运?不知她会如何乱?”
后者应声道:“女娲差人请轩辕坟三妖入世来蛊惑大王,以此来败大商国运。”
“其实,从北海叛乱,闻太师离开朝歌前去平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预示,圣人的布局已经开始。”
“因为只要闻太师在朝歌一步,就绝不允许有妖孽出现在朝歌,更不用说是大王身边了。”
圣人虽然不可横跨岁月长河,但是却可以推算到未来的某种结果。
他们显然已经算到,纣王会题词女娲像,借此让女娲记恨如今的人族,从而以乱大商气数。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谋划北海叛乱,让那个号称人间战力第一的闻太师北伐离开朝歌。
不然,闻太师在朝歌,别说给女娲题词了,整座朝歌城内,都不会出现一只妖。
听到这里,子受对圣人的种种谋划,惊出一身冷汗,
“孤现在对你穿越者的身份,将信将疑。”
赵长青想让他完全相信,于是便就开口道:
“用不了多久,武成王黄飞虎又会诞下一子,取名为黄天禄。”
“连这个,后世史书都有记载?”子受好奇问道。
赵长青双手一摊。
那可不是什么史书记载的,而是《封神榜》。
“先生认为,我们当前最应该要怎么做?”
子受又问道。
赵长青正色道:“既然那些强大存在,想要在人间发起封神量劫。”
“那我们就趁量劫还没开始之前,便将一切不稳定的根源扼杀在摇篮中。”
子受眉头一挑,“派军队灭了西岐?”
赵长青摇头道:“朝歌城离不开闻太师,可下一道圣旨,让西伯侯姬昌率领西岐军队前往北海平叛。”
“他若不去,便是不尊大王旨意,这个罪名,足以将他数年来特意积攒的口碑毁于一旦。”
子受皱眉道:“何须这么麻烦?直接灭了西岐便是!”
赵长青否决道:“灭了一个西岐,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西岐,原罪并非是西岐。”
听到这里,子受沉默了。
其实,当赵长青知道这里是封神世界时,也是为纣王感到了天意难违。
不过现在,他倒是相信人定胜天了,
“姬昌不去,则由闻太师继续北征,总之,一道圣旨,毁些当世大贤的名声,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子受不由得称赞道:“先生不愧身具大才,这当真是一条妙计。”
赵长青谦虚道:“只不过是之前权谋类的电视剧看多了,所以有些心得罢了。”
“电视剧?”子受可不知这是什么东西。
赵长青没有解释,而是继续说道:
“除给姬昌颁布圣旨外,大王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官制,加大中央集权,只有这样,天下各路诸侯,才会听从大王的旨意。”
改革官制?
子受不解道:“当今官制是从家天下开始流传至今,整整一千多年来,从无出过大错,何须要改?”
“而且,改革官制跟中央集权,有什么关系?”
赵长青详细解释道:
“当今官制,虽无出过大错,可却也不会大治。”
“世袭官位制度会让世族诸侯实力积累雄厚,诸侯挑战中央权威甚至相互间攻伐,国内势力分裂,社会战乱动荡,百姓不得安宁。”
“而且,当今中枢官吏大多数都是任人唯亲,身份地位卑贱却身怀大才的人,不得重用。”
“若是陛下一旦重用,会被官吏攻击,甚至是上升到不尊祖制的程度。”
“一条政令,从中枢下发到地方上,需要经过各种不重要的司法部门层层审核,官僚机构散乱,难聚民心。”
“这样的朝廷以及官制,大王当真觉得没有问题?”
“在下这里有一套成熟官制,若是改革成功,足以使中枢政令成功下达到大商境内的每一处角落。”
听到这里。
商王子受愈加震撼起来。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宝。
很快,他便迫不及待的问道:“那是怎样的一套官制?”
若真有这样的一个官制,则大商中兴有望!
赵长青抱拳道:“此官制名为...”
“三省六部制。”
只要将官制改革后,一些政策与命令,才能及时下达并且得到底下人执行。
他如果想用前世知识来强大现在的人族,改革官制势在必行,这也是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