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路遇边军(求鲜花评价)(1 / 1)
按照李佑前世历史记载,太宗五子齐王李佑造反失败,在审问谋逆案件时,牵连到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
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在传讯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太宗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
专门法庭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
结果四月六日,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七将李承乾流放到黔州。
也就是在同一天,李佑同样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
由此可见太宗对这两个儿子的区别对待。
因此李佑是绝对不会将生的希望放在太宗李世民对于他的父子之情上的,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他李佑还逍遥法,也不知道太子李承乾谋反暴露了没有。
李佑从后世魂穿过来,仅仅是如今这具身体和李世民有着些血脉联系,要说感情,自然分毫没有。
自然也不会因为历史上李世民对于李佑与李承乾的区别对待有丝毫的不忿。
李佑看着手中的这份地图,结合后世自己学习唐史时看到的一些初唐到盛唐时的一些地图,才知道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洗礼,差距到底有多大。
当然,一千多年以后的一些地理知识,特别是一些可以随着时间变换的交通、城镇等人类获得痕迹,那是大相径庭。
虽然自己手中的这份地图极为地粗犷,李佑也只能以这份地图为准,不敢套用千年后的地理知识。
如今李佑所走的这条路,算是一条比较偏的小路,并非官道,在雨中变得泥泞一场,还好李佑所乘坐的这辆马车质量还不错,没有被颠簸散架。
要不是下着与,李佑宁可骑马,也不愿承受这马车的颠簸。
看着手中的地图,李佑一时间感觉前途迷茫,好似整个天地之间都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以自己如今手中这点人,无论是在高句丽还是进入靺鞨,都是送菜的份。
看来只能够进入高句丽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打算,到时候就要看系统给不给力。
就在李佑毫无头绪之时,队伍突然之间停了下来。
“王爷,斥候来报,前方发现了边军,好似再进行搜索,恐怕营州驻军已经得到了李绩的命令,开始封锁我们前进之路。”
李佑的亲兵队率薛木秋来到李佑的马车前,向李佑汇报道。
“李绩的命令怎么会这么快送到边军手中?”
李佑有些迷惑,这个时代信息传递这么快的么?
“回王爷,定然是动用了军中的信鹞!”
薛木秋回答道。
随着薛木秋的回答,关于信鹞的记忆从李佑脑海深处浮现。
信鹞是一种类似于信鸽的传递信息的手段,只不过相较于信鸽,信鹞的效率更高,也更安全。
毕竟信鹞是比信鸽凶猛的多的食肉猛禽,信鹞比信鸽飞的更高,所能携带的东西也要大得多。
只不过信鹞在整个大唐都珍贵无比,李绩竟然动用信鹞,看来对于自己这个反叛王爷还真是重视。
“前方的边军有多少人?”
李佑问道。
“回王爷,有两百人左右,想来是这条路太过偏僻,边军不认为王爷会走这条路,仅仅是为了以防万一!”薛木秋答道。
其实如果是原来的李佑,是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
原来的李佑纨绔,暴虐,多疑,刚愎自用,这条路乃是幽州的阴家的一位向导提出来的,就是因为这条路哪怕是营州本地人,知道的也很少。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条路也非常地难走。
以原来齐王李佑的性格,是绝对不会信任一位新加入的阴家向导的,只不过那时的李佑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李佑,灵魂早已经换成了来自于后世的李佑。
有着后世记忆,李佑自然判断出那名向导给出的这条路乃是他摆脱追兵,逃离大唐的一线希望。
李绩对于李佑的推断还是基于以前那位齐王李佑的一切,即便是李佑屡屡逃过追兵,李绩也不认为那是李佑自己的本事,而是将其归功于阴家在幽州的势力。
因此李绩让张俭重点防守的那几条通往高句丽的要道,注定了将会无功而返。
只不过作为营州的地头蛇,从李绩给他的信鹞传信中得知事情的严重性后,除了李绩之指出的那几条要道外,对于其他的小路也没有放过。
只不过重视程度要差的多,就像这条鲜为人知的小路,作为驻守营州多年的边军,自然也是知道的。
因此安排了两百多人的沿着这条路搜索。
好在如今的李佑已经换人,即便是在逃亡之中,李佑也将斥候放出去了数里,提前发现了搜索的边军。
“木秋,我们能否将这些边军全部留下?”
李佑向薛木秋问道。
“回王爷,只要布置得当,应该没有问题!”
薛木秋考虑了一下肯定地道。
如今留在李佑身边的亲兵都是精锐,虽然只有不到百人,但是从幽州获得了兵甲后,战力已经恢复。
而在幽州投靠李佑的阴家私兵虽然比李佑的亲兵差一点,但是战斗力比营州边军还要强上一筹。
以比这些边军多一半的数量,以及比他们更强的战斗力,只要操作的好,想要将这两百来名边军全歼也不是不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