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45:大魏使者到来!(1 / 1)

加入书签

“有要事相商?”

李云潜望着匆匆而来的仆从,微微蹙起眉头。

他深知自己的父亲诚王虽才智平平,但对危机的敏感度却远超常人。

能在皇储之争的漩涡中保持中立,避开诸多明枪暗箭,操持王府多年,绝非易事。

商会的事务他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条,权贵们的阻挠也被他一一化解。

那么,危机会在哪里呢?

他思索片刻。

一挥衣袖,示意仆从。

“带路!”

...

府邸内,凉亭下。

只见花团锦簇,流水潺潺。

然而诚王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反而长吁短叹,眉头紧锁。

无他。

只因遇到的事情着实棘手。

一向谨小慎微的他,竟是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稍微一处理不好,便是弥天大祸。

王府随时有倾覆之危。

正在此时。

“王爷,世子殿下到了。”

一位仆从上前,恭敬地通报道。

诚王抬头,见李云潜到来。

连忙招手示意他坐下,同时屏退了下人。

还未开口。

便听到李云潜淡淡地道。

“可是邻国那边闹出了什么事端。”

诚王一惊。

刚想追问李云潜是如何得知的。

但转念一想,自家儿子近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的确不凡。

便也叹了口气,摆了摆手道。

“云潜,你我都知道,当今陛下年事已高,龙体日衰,已是每况愈下了。”

“恰逢前几日两位皇子暴毙,陛下闻之更是心痛如绞,悲痛欲绝。”

“昨日更是昏厥数次,缠绵病榻,恐怕......大限将至了。”

李云潜皱了皱眉。

老皇帝身体不好,他是清楚的。

不然也不会放任两位皇子明争暗斗,决出储君的位置。

他心有猜测,并未打断诚王的话。

而是静静地听着。

“这件事本该被封锁在宫墙之内的,但......陛下龙体欠佳的消息不知为何走漏出去了。”

“现在,庆国境内各地郡县都人心惶惶,期间煽风点火、趁机作乱之人不在少数。”

“更有‘江山鼎革,神器易主’之类的传言愈演愈烈。”

“而更糟糕的是,大魏那边也收到了消息。”

诚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愤怒:“他们竟然派出了使者,声称身为宗主国,要为大庆册封新帝。”

李云潜听到这里,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怒火。

大魏的这般做法,分明是没有把庆国放在眼里,是一种莫大的羞辱。

诚王焦急地踱着步,脸色愈发的苍白。

整个大庆,已是一片风雨飘摇的景象了。

偏偏皇帝又病重,群臣无首。

面对当前的危机,他已深感力不从心。

只好将自己儿子叫来,一同商量对策了。

此时,诚王将希冀的目光投向自家世子。

“云潜,你有何应对之法?”

李云潜低头思索,分析着其中利害。

假如大魏使者前来,未必会选定他们诚王这一脉的。

因为他们势大——天降祥瑞、权贵依附、声势正隆,哪里是这么好掌控的。

如果他是宗主国,自然是希望扶持一个对大魏有利的傀儡政权。

这样才能够对大庆予取予求,源源不断地掠夺资源与财富。

每逢新君上位,都是对官面势力的一场大洗牌。

倘若大魏的谋划得逞,首当其冲的便是诚王府了。

不仅诚王府会受到严重的打压和清洗。

他和叶轻眉刚经营起的势力,也会遭遇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李云潜面露不豫。

如今的大魏一统中原,庆国只是一个小国,还没有北伐崛起,实力弱小,所以任人欺压。

倘若给他些许时间,未必不能扫清积弊,逐鹿天下,甚至比另一个位面做得更早、更好。

此时的诚王仍在纠结:“本王也知道,国家大事,绝不可操持于他人之手......然而,反抗大魏又谈何容易呢?”

“大魏兵强马壮,一旦动怒,顷刻间十万铁蹄压境,势必是生灵涂炭,苍生罹难,国破家亡就在眼前啊。”

诚王眼中透露着迷茫和无力。

“情况万分危机,实在是进不得,退也不得......”

“够了,父王。”

李云潜冷哼一声。

目光深邃,负手而立。

扬声道:

“庆国的主权,岂容大魏这个外来者随意染指?”

“须知:靠妥协是求不来和平与安稳的。”

“此事无需多言,我自有决断。”

李云潜冷冽地凝视着远方。

同时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只要大魏胆敢伸手,他就敢把大魏的爪子给剁了。

就在这时。

下人来报:“王爷、世子殿下,大魏使者已经到了府外!”

李云潜闻言,整理了一下衣襟,淡淡地吩咐道:“让使者进府,我在正厅见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