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两位阁老与各方反应(1 / 1)
出了大殿。
杨毅与解缙同行,解缙落后半步以示尊重。
杨毅对这个懂规矩,又不弄权的内阁成员还是比较喜欢的。
而且他从来不反对自己提出的政策。
哪怕有些东西他实际上并不赞成。
可只要杨毅提出来的,他即便不赞成,也从不曾向皇帝反对。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摊丁入亩政策。
杨毅想点醒他,以免他将来落得和历史上同样的结局。
“大绅呐,你今日还是冲动了些。”
杨毅是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在为人处世上面提点别人。
自己的为人处世就一个字,莽!
可这个解缙就有些呆了,二皇子在京中的势力可不小。
最关键的,皇帝也特别喜欢这个二儿子。
可解缙毫不犹豫就支持嫡长子,这在杨毅看来就是蠢。
那么多文官都支持大殿下,可就是解缙先提出来。
别人都是傻子不成?不知道最先提出来支持大殿下的将来肯定会受到大殿下重用?
皇帝如今还年轻,谁知道大殿下什么时候继承皇位啊,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太子能不能保住你解缙呢?
杨毅是一片好心,可解缙也很难理解杨毅的思维。
眼见他还劝自己,便埋怨道:
“杨大人,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这可是规矩啊,不然天下大乱不远矣。”
杨毅轻叹了一口气,规矩是这个规矩,和事情关系到皇家,谁和你讲规矩啊。
何况今日解缙犯了个最大的错误,在杨毅看来其实是那句“好圣孙!”
现在还好,可朱棣要不了多久就会反应过来。
他宠爱圣孙的事情,你一个外臣为什么知道?!
等将来皇帝和太子有点矛盾的时候,就会想起解缙今天这句话,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可怜解缙还什么都不知道。
解缙看他不说话,又说道:
“杨大人,你我都是阁员,按理说应该同舟共济,可大人您无论是追缴亏空还是摊丁入亩,这两项这么大的政策,事先都不曾跟其他阁员们提起过。”
“杨大人,我们几人虽然不辖下官,但在朝中也有些影响,大人若是事先跟我们说一声,相信很多事情会简单许多。”
杨毅自然只能点点头,表示以后一定跟大家一起商量。
......
......
朱棣是个做事果断的人。
既然有了决定,隔天就让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
朱高煦府上。
“啪!”
一个上好的瓷器被摔在了墙上。
下人们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大家都知道朱高煦因为什么生气。
其实不只是府上的人,文武百官,包括皇帝在内,谁不知道朱高煦对太子的位置有意思。
可最后太子的位置还是给了朱高炽。
朱高煦心里那个气啊。
其实本来他作为老二,跟他大哥关系也是不错的。
是不会有想要争一争储君位置的想法。
可靖难四年,他在军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军中老将都支持他。
他爹朱棣曾经兵败东昌,连大将张玉都战死了,是他!
是他朱高煦及时赶到,击退了南军,把他爹救了出来。
还有一次,建文四年的时候,他爹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也是他!
那一次他爹抚摸着他的背,告诉他:“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明显告诉他,大哥经常生病,所以将来如果把天下打下来,皇位就是你的么。
可到头来,他拼死为他爹打下的江山,最后竟然要给了朱高炽。
就凭他早生了几年?
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
有几个是嫡长子?
只有三分之一罢了!
真要按什么所谓的规矩,按所谓的正统。
那他爹就不是正统啊!
“解缙!嘿嘿!”
朱高煦冷笑一声,将这个人牢牢记在心里。
......
......
荣国公府上。
这里很有意思,早些时候府上的牌匾是驸马府。
可后来朱棣当了皇帝,给他封了个荣国公。
国公自然比驸马要威风了,因此牌匾就变成了荣国公府。
至于驸马府这个牌匾嘛,则被挂在了里面。
此时荣国公梅殷正在和一个一身破破烂烂的人讲话。
“计划照常进行。”
“是!”
想了想,还是问道:
“大人,之前不是取消计划了么?
梅殷没有回答他。
之前取消计划,那是因为朱高煦摆明了想拉拢这个杨毅。
可现在储君之争已经结束了。
虽说有消息称是解缙极力支持大殿下,可杨毅毕竟就在旁边。
朱高煦还会不会想继续拉拢杨毅,还是两说呢。
更何况眼下朱高煦的事情多了,如果这个时候杨毅出事,也没有精力来管这个事。
但这些事情跟这个市井游侠说了也没用。
看了看他身上一身破破烂烂。
梅殷嫌弃道:“之前不是给了你一大笔钱嘛,怎么还穿成这样?”
那人欠身答道:“那比钱可是卖命钱,用来购置行头未免不值。”
梅殷点点头,没有纠结这个事情,只是最后跟他说了一句:
“事成之后我会安排你去南洋,如果查得严出不去,你只要不把本国公说出去,你那老母亲本国公会帮你好生养着的。”
那人的腰弯的更深了:“多谢大人!”
PS:六月一日凌晨上架,求求各位大老爷捧个场,帮忙点个首订,另外上架感言大家无聊可以看看,或可博诸君一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