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匪类(1 / 1)
只要西门氏在场,她总是第一个发言,一说就是一大堆,有的有用,有的没用,你要自己分辨清楚。
西门氏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得一个,可对本职工作却是行家里手,而且很是热衷于此,手下的,不论是船工,还是匠人,或者是军兵,对她都是俯首帖耳。
这样的人在义军中比较常见,不学而有术,属于很有天赋的一类人,只不过她是个女人,就显得极为特异了起来。
厅中的男人们不管有什么想法,说话做事时都要让她三分。
听她唠唠叨叨的说完,大家就都乐呵呵的看向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根正苗红,是正经的关西门阀中人,上数个几十年,那就是皇族,到了前隋的时候,这位还是驸马来的。
父母兄弟都是鼎鼎大名,和在座的这些河北人,山东人俨然处于两个世界,如今即便在一处共事,长年累月形成的隔阂让这些人对宇文士及都不很感冒。
前隋时关西人统有天下,对山东人和河北人不好,大业年间的徭役,征募让河北人和山东人吃尽了苦头,他们最终反抗的其实也正是关西人的暴政。
现在大家重又坐在了一处为大唐效力,齐心协力先就不用想了,宇文士及若不拿出点手段来,不然他一个外贬出京的门下侍郎在东莱郡的地面上再栽个大跟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宇文士及迎着这些莫测的目光,定了定神道:“西门郎中这些日子辛苦了,说的话也很有道理。”
跟这些人相处了些日子,宇文士及也很难再拿出世族弟子的做派,说话直接了很多,不再将之乎者也的挂在嘴边。
这一次将人都召到一处,也不过是因为年初了,一个冬天过去,各人的来历和性情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总归要统合一下人心。
唐典修订完成的消息在昨日已传至东莱,其实各种举措在年初的时候便在山东各郡陆续施行。
作为外贬之臣,他的消息要比旁人灵通许多,对于唐典的认知也要深刻的多,因为去年他还在门下侍郎任上的时候唐典便在修订之中。
在对唐典的认识上面,厅中这些土包子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个。
所以说他知道今年可不轻省,在座的这些人若还像去年一样各干各的,很容易出毛病。
去年年末朝廷划分天下各道,山东道督查使今年即将上任。
这个职位是新设的地方高官,对各道郡县有督查之责,很像行台尚书,却又有所不同。
宇文士及得到的消息是,督查使总理各道刑案,典察各郡官吏阕失,凡各道施政皆可奏闻朝中。
对于各郡官吏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头上多了个婆婆不说,还是那种专挑毛病的婆婆。
和前朝的巡使很是相像,只不过是常驻于各道,而不是偶尔巡查往来。
优点好像也不是没有,各郡施政得当的话,经过督查使之口,很容易便会上达于朝中,按照宇文士及的想法,吏部这下好像轻省了不少。
可轻省也就意味着权力少了许多,吏部考功是吏部最重要的一个权责,有了督查使……也不知吏部那些人是高兴还是沮丧。
督查使的确切职能,远在东莱的宇文士及还不能准确把握,据闻是属于御史台辖下,那样的话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参政之权,属于言官之列。
宇文士及猜测是有鉴于大业末年,官员横行不法,战乱之后人心涣散,官吏自行其是,不理朝廷诏令者多,这才有了督查使的职位。
而且之后还要进行官考,科举等,督查使会在其中行使权责,地方官员们若是不当回事,很可能会被当做典范揪出来示众,就像高慎一样。
……………………
“咱们来到东莱就任为的什么,诸位想过没有?”宇文士及看着几个人问了一句。
王雄诞大咧咧的道:“不管旁的人怎么样,俺到东莱只管剿匪,其实也没什么事做,这边靠海,本来还以为会有些打鱼的不好管束,才需俺来当这个郡尉。
没想到来到这边一看,他娘的别说打鱼的,种地的都少,整日里就是陪着郡守闲晃……俺当初还以为能和张须陀那般威风呢。”
听到张须陀的名字,苗海潮本能的缩了缩脖子。
张须陀死了十几年了,可在山东威名犹在,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山东义军起家的人们来说,提起张须陀来,大家是又怕又敬,当年他们赌咒发誓的时候,都说要是有背誓言,就让自己出门碰到张须陀云云。
苏定方则很赞同的点头附和,他们来到东莱后确实有点失落,东莱人少,不是什么施展武功的地方。
像他们这种统领过大兵的人有点不适应,觉得和发配差不多,于是他们瞅着宇文士及的眼神便有点奇怪。
这位朝中高官可不就是被发配到东莱的吗?
苗海潮见其他几位都说了话,他也不能闲着,再者听到张须陀的名字让他有点不舒适,于是开口岔开话题道:“郡守出身高门,见识肯定比咱们都强。
而且识文断字,是有学问在身的人,那以郡守之见,咱们要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
也不怕大家伙笑话,俺这个别驾是捡来的,治理地方俺不很懂,倒是怎么招抚匪伙,俺还有些心得,毕竟咱们以前就是干这个的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