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0章大势(七)(1 / 1)

加入书签

在李破能不能入得长安城这件事上,李靖非常笃定,他想的和其实和别人差不多,长安城不是一座能够固守待援的城池。

洛阳也不是,只是李密参与了杨玄感之乱,那会因为杨玄感而死的洛阳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从贵族到平民,大批的人被杨玄感所惑,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中去,最终落得肝脑涂地。

可以说志大才疏的杨玄感,加上一个会出点馊主意的李密,让关西和洛阳门阀中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你瞧瞧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啊,杨广正率军征伐辽东,洛阳很空虚,长安也很空虚,杨玄感振臂一挥,门阀子弟闻声景从,据说来杨玄感麾下效力的人络绎于途,因为大家都想尽快把狂乱的杨广赶下去。

只是大家没料到这是个大坑,而且坑非常的大,填埋了不计其数的冤魂。

李密不但是挖坑人,后来他还加入了瓦岗军那样的匪帮,洛阳人非常的恨他,仇恨值甚至在拼命围攻洛阳的翟让之上。

所以虽说王世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相比之下,洛阳人更愿意给王世充出力,而非狗屁的魏公。

再加上洛阳大仓中有着充足的粮草,于是本不可能守得住的洛阳偏偏就创造了奇迹,被李密等人攻打了许多人,硬是一直矗立不倒,顺便也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长安会和洛阳一样吗?现实告诉人们,像李密那样的人,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了。

………………………………

长安中的骚动持续了有些天了,开始的时候,长安令,各个卫府的将军们,长安各部守军,都还算恪尽职守,救火队员般在城中奔走。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谣言四起……各种各样的流言也开始在城中各家府邸中传播,贵族们私底下在不停的聚会,商议着办法手段,以迎接将要到来的最糟糕的局面。

用暗流涌动来形容此时之局面是非常贴切的,普通人关门闭户,家中粮食却又不多,都焦急万分,一些城狐社鼠,趁机作乱,更弄的人心惶惶。

当年马邑郡的那场骚乱,一些细节处好像正在长安上演……

大朝会已经停了几天了,小朝会却开的越发殷勤。

朝中重臣挨个被叫到宫中说话,李渊的脸上再次挂上了“唐公”式的微笑,自他称帝之后,可是许久没这么笑过了呢。

只是到底能拉拢多少人心,连他自己都晓得。

当年的唐公之所以能邀买人心,是因为他从不轻易与人为难,就像当年隋文帝杨坚未登帝位时一般模样。

可一旦成了皇帝,很多惹人怨恨的事情便也无可避免的要来做上一做,杨氏如此,李氏亦如此。

杨坚登基前,大家都以为那是个老实人,尼姑养大的,也一定是个心善之人,宇文家家的人太过阴狠残暴,换个姓杨的估计会好些。

可你瞧瞧杨坚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些什么?有人还会以为那个沉默寡言,颇为木讷的杨大郎是个好欺之人吗?

那些曾经推举他的人后来又都怎么样了呢?有几个落得了好下场,就算有,他儿子也都给收拾了。

李渊也无不同,仁慈宽厚的唐公一旦成了皇帝,嘴脸变得可比杨坚还快上几分呢。

白天里召见了太多的人,说了太多的话,想了太多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李定安那贼子终于率军来到了长安城下……

李渊很慌,从所未有的恐惧正在他心中蔓延,他甚至想起了他南下长安的时候,杨氏那些人在想什么?

晚间依旧不停的有消息传来,比如说城下的敌军并未攻城,却正在制造些攻城用具。

哼,他李渊自己又非不知兵事,李定安带来的那点人马,又怎能攻得下长安大城?若是那点人马即能奏功,杨坚父子岂非要气的从坟里跳出来?

李定安无非是在等着城中的一些人献城而出罢了,如果不能,围上个三两个月,长安依旧能不攻自破,城中粮草可没有当年洛阳多,且长安城内的人丁数量也非是洛阳可比。

…………………………………………

深夜,天气微阴,此时已进入初夏,北地的夜风终是带了几分温润,让人感觉很舒服。

神思困倦的李渊回到了寝宫,战战兢兢的宫人们侍奉着心情不佳,神思不属的皇帝,不敢有一丝的差错。

此时皇帝的妃子们也不会无诏出现在这里,敌军围城,宫中的气氛比外间要诡异的多,因为那座宫墙围住了他们,同样围住了人心……

一旦敌军入城,和外面的人不太一样,宫人们的身家性命也许就全凭新主的一句话了,此时越为旧主恩宠的那些,估计下场越是凄惨。

宫中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是比平时多了一丝一缕带着点香的烟火之气,那是宫人们在焚香祷告,以求平安。

她们中间很多人虽出身尊贵,家人都是长安中有名有姓的大贵族,可在此时能庇护宫人的却没几个。

因为在她们进入到宫中那一刻起,她们的生死荣辱便和这座宫城联系了一起。

其实对于皇帝李渊来说也是如此,这个时节如果李渊敢离开宫城一步,很多人就会以为他要逃走,长安城的四门可能立即便会打开……

李渊很累,本就有些佝偻的腰背又塌下去不少,脸色灰扑扑的,眼睛浑浊,却又不时透出一丝丝的寒气……浑身上下好像都透露出一种不详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