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子龙,你听我解释(1 / 1)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在徐州小沛。

关羽问道:“大哥,我们真要去打袁术?”

“真要去。”刘备点头道,“这是天子的诏令,我们要是不奉诏令,岂不是成了跟袁术一样的乱臣贼子?”

张飞说道:“神特么的天子诏令,分明是曹贼假传圣旨。”

刘备无奈的说道:“就算是曹操假传的圣旨,那也是圣旨,得听。”

关羽点点头说道:“既如此,大哥和三弟去,小弟留下来守小沛。”

张飞下意识的想要跟关羽争夺留守的任务,但是一想到上次也是他留守徐州,最后却因为醉酒把徐州给丢了,就只能乖乖的闭上嘴巴。

“云长不必留下。”刘备道,“今时不同往日,往日我为徐州之主,所以吕布才有觊觎之心,可是现在我们就只剩小沛这一座孤城,吕布绝无可能再来偷袭,所以有糜竺、糜芳兄弟留守足矣。”

关羽说道:“大哥言之有理。”

刘备又道:“二弟、三弟速去召集军马。”

当下关羽、张飞开始召集小沛城内的军马。

全军聚齐,只有骑兵一千,步军六千余人。

看着已经不足万人的部曲,刘备心下黯然。

刚接掌徐州的时候,他手下可有五万大军!

可是现在,就只剩下这么点人马,都怪吕布这三姓家奴!

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刘备心里却早已经恨吕布恨得牙痒痒。

刘备留下一千步卒守小沛,然后偕同关羽、张飞率领着五千多马步军,赶来汝南郡的慎县与曹操会合。

从小沛到慎县足有五百里。

因为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所以走了足足一个月。

刘备率军赶到慎县的时候,曹操大军还没有到,但是以夏侯惇为主将,赵云、于禁为副将的先锋军已经抢先一步到达。

见到赵云,刘备颇感意外。

刘备自谓留给赵云的印象还不错,

之前赵云离开徐州返回幽州之时,言语间也有归附之意。

所以一看到赵云,刘备便立刻一脸期待的打马迎上前来。

“子龙?子龙是你吗?”刘备道,“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

然而赵云的反应却显得很冷淡,抱拳一揖道:“云,见过刘使君。”

“呃……”刘备脸上的喜色便立刻为之凝固,这是怎么回事?子龙跟他久别重逢,难道不应该跟他一样的高兴吗?

夏侯惇回头看着赵云,询问道:“子龙与刘使君认识?”

“认识。”赵云回答道,“昔日主公率大军讨伐陶谦时,末将奉公孙瓒将令,率三千幽州军随同刘使军一同前往助陶。”

“原来是这样啊。”夏侯惇脸色便立刻冷下来。

因为赵云刚才说的这番话勾起了他不堪的记忆。

就是那次打徐州,他镇守的东郡让吕布给夺了,害得曹操险些就无家可归。

虽然赵云的冷淡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刘备不想凭白失去这样一员猛将,觉得还是值得抢救一下。

当下刘备又说道:“子龙,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赵云道:“刘使君,有什么话还是当着元让将军面说吧。”

刘备自然不想当着夏侯惇的面说,当下又对夏侯惇说道:“元让将军,备有几句话想要私下里与子龙说,不知可否给个方便?”

夏侯惇其实是个谦谦君子,很好说话。

看到刘备姿态摆得这么低,夏侯惇便也不想做得太过分。

“好吧。”夏侯惇点了点头,又转头对赵云说道,“子龙,我和文则在前面等你,不要耽搁太长时间。”

“是!”赵云恭应道。

目送夏侯惇和于禁打马走远,刘备又示意关羽、张飞跟上去监视。

等关羽和张飞两人也走远了,刘备才急切的道:“子龙,你是不是听到了一些子乌虚有的传言?”

刘备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从赵云的反应,再结合赵云的人品,刘备很快就猜到缘由。

唯一有可能导致赵云对他的感观发生改变的因素,就是他捏造的皇亲国戚身份,这既是他赖以成事的王牌,但也是致命的隐患!

显然,赵云已经知道他是个假皇亲!

不过,捏造皇亲国戚身份这个事情,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

他要是敢承认,立刻就会身败名裂,到那时不仅赵云不会回心转意,便是关羽、张飞也很有可能弃他而去!

当下刘备又道:“子龙,那不是真的,千万别信!”

赵云哂然一笑,说道:“刘使君连我听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说那不是真的?”

“呃……”赵云这才意识到说错了话,果然,这人一着急就容易犯错,但是话已经说出口,再想收回也不可能了。

定了定神,刘备又道:“子龙,关于我的身份,真没造假,我们楼桑村这一支刘氏真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没有半点虚假!”

赵云一正脸色,说道:“刘使君,听在下一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日看在你我往日交情的份上,我就不拆穿你了。”

说完,赵云勒转马头,打马就走,没一丝犹豫。

刘备心如死灰,急道:“子龙休走,子龙,你听我解释!”

一边说,刘备一边就准备打马来追,他不想就此失去一员猛将。

赵云便霍然勒马回头,冷冷的说道:“刘备,你若再敢夹缠不清,那就别怪在下不念旧情了。”

刘备便只能讪讪停住。

赵云闷哼一声,又道:“刘使君,好自为之吧!”

说完,赵云又转身策马扬长而去,经过关羽、张飞身边之时也没有片刻停留。

关羽、张飞有些莫名其妙的回来,刚准备询问刘备这是怎么回事,却发现刘备竟然是一副如丧考妣的脸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