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章 这叫收复失地(1 / 1)

加入书签

李自成跑了,宁武关和雁门关算是解除了威胁。

几乎所有将士和很多文官,还有百姓都松了一口气。可是,蔡懋德和周遇吉仍旧是坐卧不安,李自成要在太原府转向东去怎么办?出兵一定要出,但要看怎么出,还要看李自成的动向而定。

宁武关的重要的文武官员连夜齐聚在了蔡懋德的临时行辕,会面的目的当然是商议如何出兵追击李自成。

主持者自然是蔡懋德,在蔡懋德首先忧心忡忡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所有人开始沉默,这好像没什么办法,只有追,可是追......

出兵的战略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名义怎么办,虽然是追赶敌军,在自己境内不用顾虑什么,可李自成一旦出了山西,这擅自带兵出境就等于给有心人提供了口实。说白了,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为了京畿之地的安危出兵追击李自成名义上不错,可是没有朝廷的调兵令和勤王令,一旦事后被人攻讦,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谁也知道追击是正确的,可是...谁做出头鸟成了问题。

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大家谁也不愿意挑起这个话头。看着蔡懋德的表情,周虎臣知道他就要出头了。

所以,周虎臣赶紧开口了:“督师大人,要不这样,我们首先收复失地,这次行动就叫反攻怎么样?”

这词用的太好了!

收复失地,还反攻,这已经是最好的词汇了,这是赤裸裸的功劳啊!

众人纷纷点头,只要李自成撤出山西,这功劳会人人有份,就是皆大欢喜场面。重新收复朝廷领地,这比陕西与河南强的太多太多了,朝廷一定会有封赏,尤其是文官,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大家这么看,可蔡懋德不这么看:“若李自成在太原府东进娘子关怎么办,进入北直后攻击京畿之地怎么办,我军是追还是不追?”

周虎臣立刻表态:“当然要追,老大人您放心,不但要追,而且要穷追不舍,岂能让李自成去京畿之地驰骋。这宁武关离不得督师大人和大帅,末将愿意带兵追击李自成,若是李自成率兵东进,末将决不让李自成轻易去攻击京畿之地,最不行也要在身后牵制住李自成。不过...”

敌军是自己总兵力的十倍以上,甚至二十倍,宁武关和雁门还需要驻守,能去多少人。这个追击显然是一个费力不讨好而且充满危险的事情,周遇吉和蔡懋德显然不适合离开山西,周虎臣自告奋勇很合适。

“不过怎么样?小虎尽管言明,老夫自有担待。”周虎臣的态度很合胃口,蔡懋德赶紧追问:

“末将有个不情之请,请督师大人还有各位大人签发一份联名的出兵文书,末将也好便宜行事!”

周虎臣的要求不过分,这本就是应有的手续,可是在这个时刻,周虎臣无疑是要把这些官员绑在一起。

文官们谁也不说话,因为谁也明白,这个责任其实很重很重,对他们很不利。作为统领重兵的将领,即使是失败,朝廷也不会把周虎臣父子怎么样,最多就是申斥一番。可是,文官不一样,被杀头的督抚和高官还少吗?这关系到他们的仕途和性命,所以,谁也不敢插言出头。

蔡懋德自然毫无异议,这本来就是他的意思:“小虎此言极是,老夫做主,诸位大人都会一同署名,小虎只管放心!”

说完,蔡懋德满脸都是肃重和威严,他不停的扫视在座的文官。

其实,久经官场的蔡懋德什么都明白,这些文官的小心思他心知肚明。他这是在威胁,威胁这些下属——敢不署名,我就让你去随军,我就用放任贼子攻击京畿之地的名义弹劾你。

蔡懋德的官位很重,重的这些山西文官无法抗拒,今天不署名,估计这一关谁也过不去。

右佥都御史卫景瑗首先站了出来:“本官愿意署名,请巡院大人首签。”

有人站出来,就是一个讯号,众位文官开始纷纷附和。蔡懋德当仁不让的首先起草了文书,随后直接用印签押,卫景瑗上前,众位文官也没法落后了,不管愿不愿意,只能一个个用印签押。

最后,周遇吉还来了一份出兵令,追击李自成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夜已经深了,周虎臣父子相伴回到了总兵府。

没容周虎臣回去休息,周遇吉直接道:“小虎去我那里,商议明日如何出兵。”

“好的,父亲。”周虎臣没有异议,这次出兵很有危险性,周遇吉恐怕很难放心,嘱咐和进行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父子两人进屋,周遇吉显然很担心,他坐下就问:“小虎准备带多少人?步卒还是骑兵?”

“还是骑兵吧,步卒若是出动,李自成一旦回身,恐怕只有跑的份!”周虎臣已经做好了计划,现在没有必要瞒着自己的老爹。

“多少骑兵?”

“父亲,五千如何?”

“补给怎么办?能带多少?李自成所过之处恐怕会生灵涂炭,去哪里补给?”周遇吉很是忧心,这个补给问题很严重。

“那...父亲您的意思?”

周遇吉直摇头,这次出战恐怕会用很长时间,不在自己的辖区,这五千骑兵需要的补给太多了,此次出战必定艰难无比。

思考了很久,山西是无法指望了,隔着群山。周虎臣没什么好办法,除非去抢,当然,这不可能。他非常清楚,当一支军队失去民心,当士兵开始抢劫自己的百姓,就会让这支军队变质,会变的形同饿狼,同时也会让士兵失去信念,战斗力将严重退步,这会是一种必然。所以,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绝对不可取。

“要不这样...”周遇吉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一旦补给困难,虽然有些远,小虎可以去济宁,为父给济宁的李副将修书一封,记住,这位李副将名叫李允和,他与为父是至交,定会帮你。”

如果沿途得不到补给,山东济宁的确距离京师有些远,可也是唯一的办法,周遇吉的军队没有掳掠百姓的习惯,从来没有。

这是周遇吉在提醒周虎臣,无论如何不允许掳掠百姓。

不用周遇吉提醒,周虎臣知道怎么做,所以回答的很干脆:“父亲放心,小虎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什么,出兵后孩儿会让斥候和您保持联络,一旦...我们要早做准备!”

周遇吉微微皱眉,他知道周虎臣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五千骑兵无法对抗天下大势,步卒要在雁门关和宁武关防御,无法大量出动,出动少量的步卒更不可取,那无疑是在给敌人送菜。兵力还是严重不足,战争总是千变万化,一旦那个想都不愿意想的事情发生,他周遇吉何去何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