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汉儿皆做胡儿语(1 / 1)
驰骋间,韩景略将长矛拼接了起来,而对面的吐蕃商人见到韩景略后,却高举起了双手。
“我们是大唐在河西的商人!”
“吁……”听到河西的唐音,韩景略连忙勒马,而萧渠听到乡音后,也领着马队一路小跑了过来。
领头的商人翻身下马,从身后的手下手里接过了两个蹴鞠大小的布包。
他举着双手走了过来,在距离韩景略和萧渠五六米距离的时候,将东西放在了地上。
戈壁的夏风吹过,粗布被吹开,露出的却是一根根肉干。
“我是河西甘州的大唐商人!”
“好多年没有见过大唐的兵了!”
“敢问将军,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快要回来了!”
这人声音敦厚,话里话外透露的都是对大唐的想念,以及……
希望……
韩景略仅仅看了一眼这群人,便不敢正面再看。
因为这二十几个人的眼底,都充斥着希望。
或许他们现在想要听到的答案是韩景略肯定的语气,但是对于韩景略和萧渠来说。
商人的这个问题,他们自己都没有答案……
似乎是看懂了韩景略的意思,领头的唐人,眼底的光芒却是一下子黯淡了。
他对着韩景略行了一个叉手礼,然后才说出了告别的话:
“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军爷你们的军马,最好还是找个地方处理下吧……”
话到这里、韩景略也算明白了为什么这人一下子就能知道自己是唐军,合着是他们的军马,以及话里话外的唐音暴露了。
没有说什么,或者说、韩景略作为唐军,对于这群他没有办法保护的百姓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他对着商人们行了一个叉手礼,与这群人点头示意。
伴随这群人的长叹、韩景略就这么目送着这群河西唐人慢慢消失在他的视线。
萧渠不明白,他翻身下马将肉干拿回来后,不解问道:
“韩郎,你说他们都能成为商人了,为什么不自己回大唐?”
萧渠虽然是河西人,但是不明白这些门门道道。
龟兹和焉耆多有一些商人隐匿行踪,帮安西军运送粮草、铁器。
韩景略明白这群人为什么不敢回大唐,但是他情绪现在有些低落。
或许是对身为一个军人无法保护河西百姓的不甘。
他低沉着语气:“这群行商,都受吐蕃的军队节制,来往回纥和河西之地。”
“他们的家人被吐蕃人监管,来往两国行商也有时限,一旦误了时限,家人尽数充作奴婢,子嗣亲族斩手剁足……”
“……”听到这群行商的遭遇,萧渠也难得沉默了。
过了几秒他才开口道:“我们在沙洲时,也是如此。”
“不得说唐音,不得穿唐服,左衽着衣,汉儿皆为胡儿语……”
“上了年纪的唐人,一旦种不了地,就要被吐蕃人拉出城门直接斩首。”
“吐蕃人会将他们的头挂在城门之上,而那些想要逃跑的人被抓回来后,也会被剁一足。”
“吐蕃人这么做是为了警示我们,不要妄想着逃跑……”
“我年纪尚幼时,我哥哥(父亲)那个时候告诉我,大唐很快就会打回来。”
“可是我等了六年,等我爷娘(父母)被累死的时候,我才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靠得住,所以我逃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萧渠看向了韩景略,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
“我愿意跟着韩郎你一路东行,一是为了去到太平的大唐,二是为了亲眼看到有唐军由东向西,解救我河西数十万失陷汉儿!”
萧渠的话铿锵有力,完全不像韩景略平时认识的他。
面对萧渠的话,韩景略心中却十分苦楚。
他也想做到萧渠话里的场面,解救河西数十万失陷汉儿。
但是唐廷现在尚且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何况出手相助呢。
他现在只求去到长安后,能托郭家的关系,获得招募军队的权利。
想着这些、韩景略也和萧渠对视了起来,他用着一种沉重的语气点了点头开口道:
“此行长安,若是圣人不愿出兵,那我便自行募兵。”
“不管是募得一百还是募得一千,只要有汉儿加入,我定然不改心志,收复河西、安西、北庭失地!”
“我信韩郎!”萧渠攥紧了拳头。
这一刻、他觉得他终于以河西失陷儿的身份,为河西的汉儿做出了贡献。
这种精神上的慰藉,远超过物质上的慰藉。
这一番对话后,二人沉默了许久,重新拴好牛皮绳,二人六马,渐渐消失在烈阳下的草原戈壁上……
风沙吹过、将他们留下的马蹄印慢慢消除,仿佛就连上天都在帮助他们隐匿踪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