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6章 引进安-22不仅为飞机技术(1 / 1)

加入书签

第1316章 引进安-22不仅为飞机技术

谢凯知道白彦军不会相信。

如果不是他从后世而来,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的。

完全是在瞎几把扯淡嘛。

“当初美国人搞出C-130后,又搞了个货仓、高宽都没怎么变化,只是载重量跟航程增加的所谓战略投送运输机C-141。这种战略运输机,货仓又矮又窄,对于咱们这种缺乏大型飞机平台的国家来说,倒是可以作为空中加油机以及预警机等大型特种机平台。对苏联跟美国来说,根本就没有多大作用。”

既然白彦军不相信,谢凯自然要说服他。

至少,要告诉他为什么苏联人被美国人坑了。

当即就向白彦军介绍苏联跟美国航空工业中大型运输机的发展过程。

“美国人搞出了C-141,苏联人争锋相对,跟着搞出了伊尔-76,在性能方面伊尔-76完全超越C-141。美国人不服输,搞出了货仓又高又宽,机体非常粗犷,不过在起降性能方面差得要命的C-5,苏联直接就上了安-124这种更强悍的大型运输机。”

这些情况,白彦军他们都是知道的。

何况,白彦军负责基地航空项目,更了解。

“比不过苏联人,所以美国人不得不搞了个两级运送,由C-5运送到机场,再由C-130转运到前线。”

谢凯清楚地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搞。

安-124的野外起降能力同样强悍,就连安-225也是一样。

“两国都是强国, 科技实力也比咱们强得多, 咱们去凑什么热闹?安安心心地发展就好了。你小子整天尽想些高屋建瓴的事情,怎么能行呢?咱们无论技术储备,还是工业基础,甚至资金都没办法跟他们比, 空军也没有经费……何况, 空军对于运程战略运输机,并没有什么需求。”

白彦军警告着谢凯。

对于谢凯来说, 他的观点并不正确。

空军确实连中程的运-8都没有装备多少, 空军同样想装备大型运输机,却因为没钱, 建设战略投送部队的想法也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

没有能力去向着实施方向发展不是?

谢凯看着白彦军, 还是希望说服他,他知道,如果说安-124, 白彦军绝对不会反对。

安-22这种涡轮螺旋桨飞机,确实被当成技术落后的代表。

“白叔,国内其实不需要引进安-22后直接生产,完全可以引进后作一些修改。比如,机身缩短几米,最大载重量略为降低到75吨甚至70吨,这样一来, 安全性跟经济性都会大幅度提高的。”

谢凯说出了自己曾经在网上看到的设想。

对于缺钱,又急需换装的中国空军来说,节省经费是最重要的。

任何运输机,都必须节省各种经费。

谢凯也清楚,在九十年代, 空军也因为发展建设需要,会从俄罗斯采购伊尔-76军用运输机。

那玩意儿价格不仅高, 运行成本也高,维护更是高的不行。

“如果使用涡轮螺旋桨的安-22, 对空军来说,虽然速度慢一些, 运载量远比伊尔-76大,野外起降能力、投送能力都强得多。咱们搞到这款安-22进行改型,不仅可以直接投送重型装备到前线野战机场, 成本也会降低很多。适合空军的未来发展需求。”

359坦克, 战斗全重才38吨。

一架安-22完全可以一次运输2辆359坦克。

白彦军听起来,感觉好像很有道理, 实际上却认为这玩意儿国内空军并不需要。

目前一旦再一次引进大型运输机,运-15的研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他如何能同意?

即使帮秦飞引进,也不行。

秦飞是没钱的,引进这飞机生产技术,又得让他们404掏钱。

“你想没想过,秦飞没有钱引进,依然得我们垫付。空军不可能投资,而国家财政拨款更是指望不上,经费被挤占,基地所有开支都得压缩。”

白彦军苦口婆心地劝说谢凯。

奈何,谢凯根本就不听劝。

“不需要空军的投资,也不需要财政拨款,可以直接从苏联贷款引进安-22的全套生产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性能落后而被放弃的运输机在引进过程中,不会有任何难度。甚至对苏联来说,会非常乐于见到我们引进这种飞机。”

一个技术强大的中国,苏联跟美国都是不愿意看到。

中国技术越先进,对他们形成的竞争压力就越大。

中国在消化了这些技术后,完全可能会向国际市场出口。

国际上喷气式军用运输机本来就竞争激烈,市场上再增加一个强劲的对手,哪个国家不愿看到?

安-22这种被认为是落后的涡轮螺旋桨飞机,对中国的好处不仅只是运营成本低,可以作为军用运输机,也可以改为民航客机。

如同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说的那样,这对中国航空制造技术,可以起到完美的升级作用。

中国航空工业系统都是学习苏联发展起来的。

安东诺夫在开发出安-124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之前,精力都是放在涡轮螺旋桨飞机上。

安-22这款世界上最大的涡轮螺旋桨飞机, 那是涡桨飞机的巅峰之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