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才学初显!(1 / 1)

加入书签

治粟府。

众多官吏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毕竟大秦不养闲人。

历经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说是一个庞大而又无比精密的机器更为贴切一些,奖惩激励,劳有所得。

勤劳种地的农民可以成为典型,被免去当年的赋税。

效命沙场,征战多年的士兵,可以凭借军功成为将军!

贫民可以成为贵族,奴隶可以成为将军,这也正是大秦之所以能够并吞天下的根本所在。

陈凡在众多六国旧吏夹裹着,填上了名字:耳东……

阴错阳差的分配在了治粟府。

治粟内史便是战功赫赫的内史腾,有灭韩之功,后担任内史,稳定后方,为王翦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如果王翦灭六国有十分的功劳,那么为王翦提供稳定粮草支持的内史腾,便占了六分。

六国已灭,天下已定,众多六国旧吏重新安置。

很多六国旧吏前往了咸阳,希望谋得一个好前程。

在其他人眼中,陈凡也是谋取前程的六国旧吏之一,毕竟普通百姓怎么可能羽扇纶巾?

招贤纳吏的人只是看了陈凡一眼,便知道此人绝对不是普通的百姓……

陈凡跟随另外几个六国旧吏进入了治粟府。

治粟府内的几名官吏正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始皇帝刚刚颁布的国书。

儒家七圣之一的陈凡已经离开了儒家,始皇帝要找到他,封其为上卿,封万户侯!

何为上卿?

大秦九卿可为上卿!

大秦最有权势的九个人……

陈凡进入治粟府后,被安排统筹粮草,并没有被治粟府内的官吏过多的盘问,这些治粟府的官吏,都在议论着陈凡,议论着陈凡曾经对大秦的功绩。

招贤每天都会进行,每天都会有很多官吏入职。

但是始皇帝的国书却不是每天都颁布,儒圣陈凡也是天人,可与可不可求。

……

治粟府的少府给陈凡安排了统筹的小官,还没等陈凡离开,他已经悲愤的同身边的主簿议论起了儒圣陈凡。

“不知道此时儒圣身在何处……唉,真为儒圣不值,为儒家呕心沥血,却落得如此下场……”

“我也听说了,孔圣山把儒圣赶了出来,儒圣已经被除名了……”

儒家有七圣,都是孔子所设,韩非、李斯都曾是儒家七圣之一荀子之徒。

渐渐的,人们提起儒圣,他们只记得只身一人前往楚国,救下三千儒生的陈凡……

陈凡听着他们的议论,并没有驻足,他已经被另外六个人除名了,他现在只是秦国一小吏,治粟都尉之下的小吏……

陈凡并不嫌弃官小,在他看来,再小的官职,也不能懈怠。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的事情,是为人之道。

少府悲愤着,为儒圣鸣不平!

“当初儒圣送给了相国灭六国策论,一举吞灭六国,此等大贤,陛下求之不得,如今儒圣离开了孔圣山,陛下立刻设下上卿之位,九卿之位,任由儒圣选择……无论是治粟内史,还是御史大夫,亦或是廷尉,任由选择……”

主簿听着少府的话,两眼放光:“我听说举荐儒圣入宫者,赏赐千金……”

“是啊,可是,谁有知道儒圣身在何处?”

少府在官籍簿上,划了一笔,在耳东的名字后面,写了统筹,归属治粟都尉。

……

……

王翦的府邸上。

王翦灭六国后,功成身退,很少上朝,但是这并不代表王翦会彻底离开。

此时王翦的府邸上,宾朋满座,正在为王翦庆生。

右相冯去疾,王琯、姚贾、治粟内史内史腾,都在推杯换盏。

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占据九卿之位。

对于始皇帝的国书,他们的想法要简单许多,既然陛下要拜儒圣为上卿,那么儒圣到来的时候,他们退位让贤就好了。

他们的想法和李斯不同,他们没有李斯的内政之功,也没有王翦的灭六国之功。

他们的一切权利和荣誉都是始皇帝赠与的,哪怕有一日始皇帝将这些权利都收回去,他们唯有遵命而已。

王翦举着酒樽道:“如今天下已定,这一杯酒,敬陛下!”

“敬陛下!”

酒过三巡,众人高谈阔论着。

王琯提起了儒家七圣……

王翦哈哈大笑道:“如果是曾经,韩非和李斯等人还在儒家,那儒家七圣,响当当的威名赫赫!”

一口酒入腹!

“现在的儒家七圣,还有什么人?世人皆知儒圣陈凡,谁知道哪个叫伏念,哪个叫子路?谁知道张良是何人?”

王翦此言落下,众人想着儒家七圣,似乎除了陈凡之外,其他人皆是籍籍无名之辈!

“只是不知道儒圣陈凡身在何处,若是老朽知道陈凡在何处,必登门拜访!”

众人听到王翦此言啧啧称奇。

王翦笑道:“楚国兵强马壮,带甲百万,可知道我是如何灭的楚国?”

众人皆竖起了耳朵。

王翦道:“灭六国书中,有一篇,专讲灭楚国之策,我便是依照此书灭楚国,简直就是算无遗策,排兵布阵,皆被算中,甚至项燕如何排兵布阵,派遣何人为将,都写得清清楚楚!”

“此书成书之后的六年,才开始灭楚!”

“此人在六年前,已经算准了六年后楚国如何派兵布阵,派遣何人为将!诸位可有此等本事?”

“为六年之后的战事,排兵布阵?”

在场的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算无遗策。

一番饮酒之后,治粟内史内史腾回到了治粟府,开始统筹一年的赋税,几日之后,要提交给陛下审阅……

内史腾睁开眼的时候,已然是日上三竿。...

“昨夜饮酒太甚,以至于差点耽误了正事……”内史腾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在婢女的服侍下穿衣系带。

当年,韩国就是在内史腾的军势下,轰然坍塌。

也正是韩国的灭亡,才正式掀起了始皇帝嬴政的灭国序幕!

而在灭楚之战中,负责王翦大军后勤的内史腾同样居功至伟。

正因如此他才能位列秦廷九卿之位,成为治粟内史。

不同于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拱门卫屯兵的卫尉,负责,掌舆马的太仆,治粟内史可说是九卿中含金量最重的的一个了。

因为他执掌天下粮谷钱货!

再说明了一点,就是主管财政!

治粟内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内史腾匆忙对付了顿早饭后,就赶紧上了马车,离开官邸,往自己所统辖的治粟府赶去。

……

治粟府内。

“我要是能认识陈凡,那可就好喽!”

“陛下对陈凡的看重,实在是出乎吾等的预料……”

“行了,行了,儒生陈凡也是你能认识的?当年陈凡贤年不过十四,就孤身入楚,救了儒家弟子三千人!”

“若不然,恐怕如今儒家已经式微弱了。”

“真不知道那儒家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居然把陈凡给赶了出来……”

略有闲暇的小吏们,又在议论纷纷了。

咸阳城内今日都被这一消息给吵翻了天,尤其是陈凡曾经过往的传奇经经历,更是让人静津津乐道。

“举荐的那一千金,你们就不不要痴心妄想了,陈凡若要要如朝,轮的上尔等举荐?”

“什么意思?”

“你们可知,陈凡师从荀子,与曾经的韩公子韩非师出同门!”

“那,那岂不是说这陈凡是廷尉大人李斯的师叔?”

“哼,知道就好,以后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他们议论个不停,陈凡却安静的跪坐在案牍之前,身边是堆积如山的竹简。

统筹之事,所求就是一个精准,精益求精!

即便曾经自己贵为儒圣,现如今不过是一个治粟小吏,做一些统筹方面的小事。

但陈凡仍旧耐心仔细去统筹,务求不出任何差错!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自己被儒家赶走,主动来到咸阳,自己是何心思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陈凡绝对不是好高骛远的人,初入咸阳,一个治粟小吏,正好给他一个了解大秦基层运转体制的机会。

若是贸然登上高位,是福是祸怕还是两说……

“小师叔,且等着吧,我定用所学助韩国崛起!到时候,你也可以来韩国投奔师兄嘛!”

“李斯学识不如韩非师兄,师兄可以挑选七国中最弱的,李斯却要挑七国中最强。”

“你要去秦国?”

“是。”

转眼间十多年,白驹过隙。

大秦一统天下,李斯已经是大秦廷尉,位列九卿。

韩国早已不存,陈凡印象中的那个韩非,更是永远都见不到了。

“咸阳粮草,已统筹完毕。”陈凡将一份竹简放上了木盘。

“蓝田大营等十多个大营,都统筹完了。”

又是一份竹简被放了过去。

自己的顶头上司,治粟府的治粟都尉马上就会来检验陈凡的工作进度了。

“巴蜀故地已经统筹。陇右的……”

对待自己的这份微不起眼的统筹工作,陈凡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

曾经名满天下的儒生,现在却甘心做这等微微末小事?

看似不正常,实际上再正常不过了!

陈凡年纪轻轻就已经位列儒家七圣之一,负有盛名。

登高位者,当如履薄冰。

这是陈凡一直以来践行的理念,少年时自己孤身一人去楚国游说,刀斧加身而不屈节,命如纸薄却无所畏惧,最终成功救出儒家弟子三千人。

若有丝毫的偏差,恐怕……

至于说被赶出儒家,那实在是路线之争,道不同,不相为谋!

长长出了口气,陈凡不由得伸了个懒腰。

却发现场中寂静无声,啧,诸位怎么不讨论那儒圣陈凡了?

待陈凡抬眸,却见是一短蓄中年男子,腰跨短剑,漠然从亭苑中走过……

“大人!”

“大人!”

众人纷纷拱手,就连陈凡的顶头上司治粟都尉也是点头哈腰。

如此气度,又出现在了治粟府中……

陈凡已确定了这个人的身份,曾经一力灭韩,助王翦灭楚,如今位列大秦九卿治粟内史的内史腾!

“毕竟是曾独灭一国的人物,如今的九卿之一,果然气度非凡。”陈凡心中暗道。

待内史腾在视野内消失,陈凡便继续埋头统筹各方粮货的数据……

“耳东,让你统筹的咸阳赋税如何了?”

陈凡抬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治粟都尉。

“已经好了,这……”

“这么快就好了?”治粟都尉有些惊喜,脸上浮现笑意:“行啊你小子,是个人才!”

“山东六国,果然是人才济济……”

治粟都尉说着,就直接端走了陈凡桌案上的木盘,头也不回的往内院走去。

陈凡愕然:“这……”

“这家伙,把十多个大营的统筹,还有巴蜀,陇右的赋税统筹也给拿过去了!”

“都不带看一眼的么……”

当下无奈的坐下,陈凡继续埋头统筹。

陈凡浑然不知,他以心算之法统筹,速度远超寻常小吏的百倍。

那些赋税,寻常要十多人统筹十多天才能算出来……

……

治粟府,内院。

“内史,咸阳的统筹已经出来的,请过目。”治粟都尉把一份份竹简,双手献了上去。

内史腾默不作声,接过竹简开始核算上面的统筹详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每次最终呈给嬴政的统筹,内史腾都要自己再大略估算一二,以免出了岔子。

然而他刚核算了片刻,眉头就忍不住挑了起来,满是犹疑:“统筹之事,昨日才安排下去,今日怎么就……”

“咸阳的统筹,我已经核算无误。”

“这,这蓝田等十多个大营的统筹竟也已经出来了?”

“还有,这巴蜀,陇右的统筹竟然也已经报了上来?”

“这些统筹,以往需十多人,花上十多日的功夫都不一定统筹出来……”

“治粟都尉,我们治粟府的效率什么时候这么高了?”

面对内史腾的发问,治粟都尉一脸懵逼。

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一时心急,没有把陈凡的统筹过眼,就直接送到了内史腾这里。

当下结结巴巴,支支吾吾:“我,我,下官……”

“下官也不知啊!”

内史腾一拍桌案,深吸一口气:“你送上的统筹,你竟不知?!”

“下官,下官……”治粟都尉满头是汗:“今日刚招收了一个山东来的小官,我让他先进行咸阳的统筹,余下赋税统筹尚未安排啊!”

“就只一个小吏?”内史腾眸中精光一闪,豁然起身:“如此庞杂的赋税统筹,竟然是一个小吏半日里统筹出来的?”

“是!是……不,不是……”治粟都尉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