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灭匈奴之策(1 / 1)
“长公子,匈奴雄踞漠北漠南,控疆万里,有二十余万控弦之士,可万里奔袭!”
“其总人口,为九十余万……”
万里大国,拥有二十多万可以万里突袭骑兵的匈奴帝国,只有就是余万人??
人口竟然只与大秦的一个中下等郡相当?
这在衮衮诸公眼中,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怎么可能?”长公子扶苏完全无法相信!
然而内史腾却是继续道:“匈奴以东,为东胡,自被燕国大将秦开大败,损地千里,至今仍尚未恢复元气。”
“东胡疆域四千里有余,骑兵十万,人口五十万!”
“匈奴以西,为大月氏。有骑兵七万余,人口四十万!”
场中人都听呆了,这,这怎么可能?
匈奴,大月氏,东胡他们都是知道的,毕竟都是北方草原上华夏诸国防备的对象。
他们都拥有数量庞大且骁勇善战的骑兵,然而他们的人口怎么只有这么一点?
匈奴,大月氏,东胡全加起来也才……不到两百万人?
加起来还不如大秦的一个富庶的郡!
要知道战国七雄中人口最少的燕国,也有将近两百万人口!
匈奴,大月氏,东胡全都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燕国不成?
“内史,你所言当真?!”嬴政异常激动,比所有人都激动!
一直以来被全体华夏包括嬴政在内当做老虎的匈奴,却是个纸老虎?
如果这样的话……
“臣,不敢对陛下有丝毫欺瞒!”
“北方皆是草原,荒漠,无法耕种,只能放牧。纵然广袤万里,却也只能养活数百万人罢了。”
“且北方异族自幼骑马射箭,所以但凡能骑上马,拿得起刀的男人都是骑兵,这才能拉的起二十万可千里奔袭的大军……”
场中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这下就全都说的通了!
原来匈奴并不可怕,北方那些游牧人的底子,居然薄弱到了这种程度!
不过底子是足够薄弱的,可他们的骑兵那可都是实打实的……
“内史,你有何良策,快快说来!”嬴政已经有些急不可待了。
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看着内史腾。
今天内史腾所说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想象。
“真不知耳东那小子从哪里读的书,居然会懂得如此渊博……”内史腾一阵的心虚,,而后开始照搬《灭匈奴策》上的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且匈奴逐水草而居,无城可攻,只当攻心!”
“陛下,匈奴看似无所顾忌,实际上却与曾经的魏国一般,身处四战之地!”
“匈奴东为东胡,西为大月氏,北方异族茹毛嗜血,野蛮至极,况且此二者被匈奴欺辱多年,恨不能报仇解恨!”
“而北海丁零人,世代为匈奴奴役!更是血海深仇,恨不得尽诛匈奴,只是实力不殆,无法反抗罢了。”
“匈奴的南方,便是我大秦了!”
“东胡被燕人夺地千里尚且不敢还手,他们自然知晓我大秦锐士的厉害!”
“陛下要灭匈奴,何须出动一兵一卒,只需费些粮草,大月氏东胡,还有丁零人争抢着要做陛下的刀!”
驱狼吞虎?
借刀杀人?
扔出一块骨头,让三只饿狗去撕咬与他们本就有仇的野狼。
恶狗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本来就有仇,也不差这一回!
更何况这次不是单打独斗,有两个盟友一起下手,还有大秦给他们撑腰……
高!
实在高!!
但也并不能说太多惊世骇俗……
可此时朝臣却都是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不是震撼于内史腾的算计,而是震撼于内史腾对域外的了若指掌!
这是他们所有人都不具备的。
“纵然合大月氏,东胡之兵,加上丁零人反叛,其能战者总计也不满二十万,会是匈奴的对手?”运筹帷幄的秦始皇,一眼看出了其中的缺陷。
内史腾不慌不忙道:“启禀陛下,匈奴之主是单于!”
“其大臣贵者次之为左贤王,再次为左谷蠡王,再次右贤王,再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
“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
“诸左方王,居东方,东接秽貉、东胡!”
“诸右方王,居西方,接月氏、氐、羌!”
“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
“如今的匈奴之主头曼单于的单于王帐,就在河套之地!”
“而势力仅此于单于的左贤王冒顿,虽是头曼单于长,却已经生反心,恨不得弑父而后快,我大秦可借此机会将匈奴先行分化……”
“既然是单于长子,又是左贤王,为何要弑父?”右相王琯完全无法理解。
这也是所有人的疑问。
内史腾道:“只因有头曼单于立幼不立长……”
这句话一说出来,满殿朝臣悻悻然。
扶苏一时间更是觉得无法自处……
这段时间嬴政的确是对他越来越厌烦,对胡亥越来越亲近了。
还为胡亥找了赵高做老师。
当年赵武灵王之祸,同样也是这个原因。
帝王之家,大抵相同。
“昔年燕国打大破东胡,拓地千里,东胡胆寒,惧燕人甚!”
“数年前陛下西巡陇西,修西方道,设陇西郡,大月氏避之不及,唯恐触怒陛下!”
“如今燕赵已灭,陛下灭六国龙威犹存!”
“许之些许粮草,大月氏与东胡如何能不从?”
“许瓜分匈奴之地方部落,丁零人又又如何不会愿意呢?”
“东有东胡进犯,西有大月氏进攻,北有丁零人叛乱,陛下再许匈奴右贤王以重利,让他袖手旁观……则无论此战结果如何,匈奴都必然元气大损,实力不存!”
“如此我大秦北方之大患,除矣!”
内史腾终于是将计划和盘托出!
咸阳宫殿内鸦雀无声……
满殿朝臣呆若木鸡。
居然还可以这么简单!
这条计策高啊,实在是高!
一旦开始实施,匈奴的结局就已经那个注定了……
不费一兵一卒,匈奴对大秦的威胁就已经荡然无存!
要么在三方攻势之下,匈奴国灭。
要么匈奴惨胜,元气大伤……
这个计划只要一开始实施,就没有回头路,匈奴的结局注定悲惨!
“此策或许有奇效,只是未免太过阴损,挑唆离间,不合乎圣人之道……”淳于越又冒头了。
挑唆离间?
太过阴损?
不合乎圣人之道?
满殿朝臣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淳于越……
“扶苏,你以为内史大人之策可行否?”嬴政低声问道。
扶苏顿了顿,直言道:“虽不免阴损,不合乎圣人之道,可毕竟不费一兵一卒,却能让华夏万民收益……扶苏以为,可行。”
“嗯。”嬴政轻点了下头。
扶苏还是以为太年轻才被淳于越给忽悠住,现在看来至少中毒不算太深,还有救……
“内史老成谋国,朕以为此计甚妙!”嬴政大手一挥,直接给这件事定下了调子。
这本就是是绝妙的计策,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
除了淳于越那等腐儒,脑袋跟被驴踢了一样……
嬴政已经把调子定下了,那事情就绝没有回转的余地。
匈奴无论如何都要狠狠收拾一番!
之前是准备大军北上,现在有更有效的法子,自然没有不采用的道理。
衮衮诸公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内史腾身上。
这个曾在灭韩,灭楚出过大风头的内史腾,想不到居然还有此等韬略,学识渊博到了这等程度。
竟对北方域外之事,清楚到了这等地步。
深藏不漏,这是所有人对内史腾的评价……
当然,他们不知道内史腾也是昨夜才刚从陈凡口中得知这些事情。
“让北方胡人相互厮杀,此战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我大秦北境都可得数十年安静,然而若只是如此,却谈不上什么长治久安,数十年之后北方胡人依旧会南下劫掠侵扰……”
内史腾一语打破寂静:“若要永清北方遍患,臣之前所说的只是第一计,弱胡。”
陈凡的《灭匈奴策》,共分三步,只要依次施行下去,就可以永久的解除北方边患!
挑起草原大乱,不过是第一步,只是弱胡而已!
“内史还有其他计策?”嬴政眸子瞬间亮了起来。
赋税统筹之新法,解除匈奴侵扰之策,今日内史腾已经接连给了他两个惊喜,看这意思他还有?
李斯,王琯,冯去疾等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好家伙,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内史腾吗?
这老狐狸最大特点就是老谋深算,可他如何能想出此等国策……
内史腾深吸了口气,缓缓上前拱手,掷地有声道:
“陛下,臣还有其他三策愿献给陛下!”
“可谋算至匈奴百年后!”
…………
这一日的大朝会上,内史腾把昨夜陈凡对他说的话,照搬在了朝堂之上。
他成功的躲开了嬴政的致命题,且把满殿朝臣,都给惊掉了下巴。
大朝会结束了,退朝。
衮衮诸公从咸阳宫走出,却唯有内史腾被单独留了下来。
嬴政把他留了下来,一同继续商议国事。
大秦左相李斯脸色阴沉,心中思绪万千,一直以来,他都是嬴政手下最得力的臣子。
他虽然资历不如王琯,又没有什么战功,可他胸中韬略万千,能力极强!
不如此,他凭什么坐上这左相之位?
可今日他却发现,自己不再是嬴政身边最具能力,最有韬略的臣子了。
那个的内史腾才是!
内史腾今日所言,一桩桩,一件件,都已经超出了李斯所能想到的范畴,让他不得不心服口服!
而且今日退朝,百官都走了,唯有内史腾被留下继续商讨国事,可见嬴政对其看重程度。
这让一直以来嬴政身边最具韬略,最有能力的臣子,李斯心中十分不安……
“李相!”
一声入耳,李斯转头看了过去,是右相王琯朝他走了过来。
“右相唤我有何事?”李斯问道。
王琯捋动胡须,神情同样复杂:“共事十多年,内史腾这个分到底怎么样,我们都是知道的。”
“他也算的上是老谋深算,文武双全,且做事缜密周到,从没出过漏子。”
“可是,他如果有此等韬略,为何现在才显露出来?”
“灭匈奴之计策,就是打死老夫……老夫也不相信是他想出来的!”
李斯瞳孔猛然紧缩:“什么?”
一直震撼于内史腾提出的那些韬略,那些计谋,以至于李斯都没有换个角度去想……那些计谋或许根本就不是内史腾所想出来的!
“你也察觉到不对劲了?”王琯意有所指的问道:“朝中大事,大半都由里相操持,最近咸阳可有什么不寻常的举措?”
李斯猛然抬头。
他想起来了,最近大秦大肆招揽天下学子入仕。
可是有大批的六国士人入来到了关中呢!
这件事,本就是由他这位大秦左相来操持的……
…………
治粟府内。
陈凡站起来,慵懒的伸了个懒腰。
“都尉,统筹已经做好了。”说着,陈凡伸手把统筹的结果放在了木盘上。
“又,又,又……又做完了?!”治粟都尉忍不住咽口水。
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牛逼的人……
前几日,陈凡一个人统筹了何等庞大的赋税?
整个治粟府一起,那也得忙活个把月才能搞的出来!...
今天刚分给陈凡一些齐国耕田统筹的工作,结果就一个时辰,陈凡就秋风扫落叶一样给统筹完了……
治粟府内的同僚们,看向陈凡的眼神,就像是是在看怪物。
这个卷王!
卷到了这等程度……这他喵的还是人吗?
对他们这些巡常小吏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有这能耐在哪混不行,跑到我们这衙门里卷个啥劲儿……
“要不,都尉再分我一些统筹实务可好?”陈凡问道。
治粟都尉一听这话,赶忙摇头:“不行,不行,你这把我们的工作都做完了,大家岂不都无事可做了?”
“大秦不养闲人,大家都是要养家糊口的……”
陈凡扭头刚看过去,就发现自己的同僚们一个个的死死捂住桌上的竹简,生怕自己抢他们的一样……
“不至于,真不至于……”陈凡苦笑不已,背着手悠然离去。
唉,又是翘班提前早退的一天呐!
出了治粟府,晴空万里,惠风和畅,很是宜人。
陈凡习惯性的背上鱼篓,扛着钓竿,往城南水塘悠悠而去。
到了水塘边上,找好了位置坐下,陈凡直接抛线,下钩……
戴上斗笠,嘴里还噙着一根狗尾巴草,翘着二郎腿,悠然自得。
“今日大朝会,内史腾应该是会把《平匈奴策》透漏给嬴政的。”
“就算不说完,也一定会透露一点……”
陈凡内心很是笃定,匈奴的事情对大秦来说,很是棘手。
内史腾好歹也是做过太尉的人,他不会不为君分忧。
昨晚借着大醉,把《平匈奴策》给透露出来,实际是陈凡故意为之。
从内史腾的神情中,陈凡就能看得出匈奴对如今大秦的棘手程度!
陈凡之所以情愿借内史腾之口,把讯息传给嬴政,绝不是一时想要逞强炫耀才能,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原因有三。
匈奴已经占据了河套之地,以河套为跳板,不断南下侵袭。
公文竹简上只说是频频侵扰,边民饱受其扰。
实际上却是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的妻女被肆意欺辱,多少的人丈夫父亲被劫掠为奴……
陈凡想要尽快终结这种局面!
修长城劳民伤财,透支了民力,更透支了大秦的寿命。
长城有防御作用,可对现在如日中天的大秦而言,更像是给自己的添了一层束缚!
六国算什么?
大秦的铁骑,应当纵横域外,去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至于第三个原因……
“哎!你这后生,这,这……”
“你钓鱼钩钩咋是直的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