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义务教育看似好,实则动了谁的利益(1 / 1)

加入书签

徐辉祖连忙带着徐妙锦和徐增寿出门迎接。

“臣等拜见殿下!”

三人正要下拜,却被朱允炆上前两步托住徐辉祖的双手,不敢受这一礼。

“徐叔叔不必如此,孤今日来,不是以太孙的身份来此,而是以晚辈身份来拜访的。”

说着,朱允炆又开了他那拙劣的表演,还装模作样的抬起手臂抹了把脸。

然后还真给他挤出了几滴猫尿,朱允炆就顺势干嚎道:

“徐叔叔,允炆苦啊!”

见到朱允炆这样,徐辉祖三兄妹瞬间呆住了。

这是要闹哪一出?

你可是堂堂懿文太子的儿子,还是昔年的皇太孙,再苦也轮不到跟我们诉苦吧?

不过很快,徐辉祖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本来朱允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所有人都知道他会是未来板上钉钉的大明皇帝。

但是好巧不巧,朱允熥回来了。

一回来就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皇位。

再加上朱允熥如今的所作所为,朱元璋非但不管不顾。

反而听说还挺支持。

尤其是朱允熥要搞什么义务教育以来,朱元璋就完全不管朱允炆了。

所以这就导致朱允炆完全失势。

现在八成是走投无路,这才来到徐家求助。

“殿下,您这是做什么?”

“快,快请进,有什么事慢慢说!”

皇家之人争夺皇位,徐辉祖自然是不想,也不敢插手。

若是徐达还健在,徐家不管如何,凭借徐达和朱元璋的交情,始终都会屹立不倒。

但是如今徐达已经不在了,单靠着和一个朱元璋那点微弱的香火情,还有和藩王的亲情。

徐辉祖还真不敢做任何事,生怕将徐家亲手葬送。

所以他心下已经打定主意,不管今日朱允炆找他们做什么,自己只是推脱便好。

皇位怎么着都轮不着我们坐,你们一家人的事,自己关上门来争去吧。

几人进入大堂坐定之后,朱允炆四下打量了一下。

由于徐辉祖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就没有屏退任何人。

朱允炆也顾不得这些,从椅子上站起来就朝着徐辉祖拜了下去。

这一下直接把徐辉祖吓蒙了。

“殿下,您这是做什么?”

徐辉祖连忙也站了起来,想要跪在,却被地上的朱允炆抬手死死制止。

“徐叔叔,允炆如今的情形,您是知道的!”

“我......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如今朝中什么情况,您应该是知道的。”

“还有如今皇爷爷的态度,都足以说明了允炆如今已经失势了!”

“我并非看重那把椅子,但是身处在这个位置,谁都身不由己啊!”

“普通人家的孩子相争,输了,最多丢掉家产,前程!”

“但是身在皇家,丢掉的,却是性命啊!”

徐辉祖连忙扶起朱允炆道:“殿下请起。”

“臣已经知道殿下的来意了,只是......”

徐辉祖脸上露出难色,看着朱允炆的样子,不忍开口拒绝。

但是又不敢插手皇家之事。

朱允炆连忙趁热打铁道:“徐叔叔,允炆知道,你也看不惯那人的荒唐行径,他纵然是有些本事,但是却大逆不道,残暴不仁。”

“自古来,开国之君曰武,二世之君曰文,何也?”

“国家刚刚经过多年战乱实现一统,正是需要大治的时候,若是再有一个残暴不仁的君主继位,大明必然会有倾覆之危啊!”

“这是要步了暴秦二世而亡的后尘啊!”

接着,朱允炆声泪俱下地再次说道:

“允炆并不是怕死,也不是觊觎那个位子,而是实在不忍看着大明就如此葬送啊!”

“徐叔叔是中山王的儿子,是皇爷爷最信任的人,对于大明,他劳苦功高,难道徐叔叔你就忍心看着上一辈打下来的基业,就此葬送不成?”

朱允炆声泪俱下,断断续续的说着。

但是徐辉祖兄妹三人,却是如同在听给他们宣判死刑的圣旨一般。

皇家争位,选对了人,那就是扶龙之臣,选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而且徐家之所以一直能够被朱元璋看重,并且始终没有动徐家的心思。

就是因为当年徐达明哲保身,从不站队,也不插手皇家之事。

现在朱允炆竟然找上门来要拉徐家下水。

徐辉祖等人怎么可能不怕?

“殿下,这......”

“恕臣直言,这种事,臣不敢插手,太上皇的心思,臣更不敢猜测。”

听着徐辉祖话中拒绝的意思。

朱允炆顿时大惊失色。

“徐叔叔,难道连你也不管,就这么放任那人如此下去吗?”

“这大明就完了啊!”

朱允炆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开口问道:

“徐叔叔是否是觉得,那人搞了个什么义务教育,得了民心,便是好皇帝了?”

“实则不然啊!”

听到朱允炆提到新政,徐辉祖三兄妹顿时来了兴趣。

这个政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业。

是大好事,可是朱允炆为什么这么反对呢?

就算是仇人眼红,但是毕竟他也是曾经的太孙,格局在这摆着,不可能空穴来风啊!

徐妙锦美眸闪动,看不出悲喜,“殿下此言何意?”

“我虽是女子,但是也能看出这义务教育对于大明的影响,绝对是件大好事啊!”

朱允炆摇头道:“这件事,看起来是好,但是朱允熥毕竟离国多年,曾经在大明时又久居深宫,根本就不知道大明朝的水有多深。”

“俗说话,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在义务教育尚未兴起之前,大明朝的那些举子们,都出自谁家之手?”

徐辉祖不假思索道:“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

“私塾几乎被他们垄断,那些从各世家大族的私塾出身的举子,都将那些世家大族视为他们的授业恩师。”

“那些世家大族中,不可能永远都有人入朝为官,但是却永远都能够插手朝堂之事,就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培养的举子太多。”

“总有一个能入朝为官的。”

朱允炆点头道:

“正是如此,现在朱允熥动了这些世家大族插手朝堂的根基,你觉得那些世家大族会就这么看着吗?”

听完这话,徐辉祖也是虎躯一震。

他们所有人,都只顾着看这个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功效了。

从而忽略了这东西会动了谁的利益。

但是这事,绝对不会是朱允炆能够想到的。

尽管没什么接触,但是曾经经常听徐达提起朱允炆的为人。

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逢场作戏,虚伪奸诈!

这也就是为什么,徐达在官场上,越来越谨慎小心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