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科举制!天下震动!(1 / 1)
“子天取回赤霄剑,很不错。”
咸阳宫,早朝,嬴政看着刚刚回到咸阳的嬴子天,夸赞道。
“是儿臣该做的。”
嬴子天说道。
胡亥在一旁很是怨恨的看着嬴子天,但是没有办法。
“好,不过近日来批阅奏折,朕发现我大秦的文臣武将都老了,为了防止青黄不接的情况发生,该是选拔新人的时候了。”
嬴政说道。
“陛下,今年是否还是通过举荐选拔。”
李斯出列问道。
“不,今年我打算用一些新的方式,以前听子天说起一种科举制,你仔细说来听听。”
嬴政看向嬴子天。
“以前,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由“乡老”或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传,直达朝堂。这些贤士,由王亲自考试,内容是射箭。”
“在周代以前的社会中,只有统治集团家族的成员才有可能接受教育而成为知识分子,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主要由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所世袭领有,具体表现就是周代的“世卿世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有某种举荐选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范围。”
“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卿世禄制被严重破坏,我大秦,将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破格任用,通过举荐的方法,这种寒门贵子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举荐考核而任用的官僚制度逐渐产生。”
“我大秦,也因此人才济济,但是,这样也未免有浑水摸鱼之辈,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
“什么方式?”
嬴政问道。
“父皇,我们可以出题考核,将考生的名字遮住之后审核答案,公平公正,选拔我们想要的人才。”
“天下这么多人,该怎么考核?”
李斯问道。
“可以分为乡试、郡试、京试,层层选拔······乡试前一百,可以参加郡试,郡试前一百,可以参加京试,京试排名前列的,可以直接做官。”
“考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名,依次录取。”
“这种方法,叫做科举,意思是分科取士,头名为状元、次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状元,可直接授予‘大夫’之职。”
大秦是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九卿之下,就是大夫、议郎等官职。
三公九卿可都是帝国权贵。
这意思就是,一旦高中状元,那就相当于接近了大秦核心,距离帝国权贵,仅有一步之遥。
“哦?有意思。”
听着嬴子天的叙述,嬴政眼睛越来越亮,这种方法真是太好、太新奇了。
“不愧是我儿,真是好办法,可是谁来出题呢?”
嬴政问道。
“丞相李斯,太尉尉缭,御史大夫冯劫,等等,都可以出题,这是第一届,以后可专门设立一个学府,国子监,招揽人才,为每一届的科举出题,科举每年一次,为大秦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
“真是天才的想法,子天,你不愧是我大秦的骄傲,此次科举,由你全权负责,赐圣剑,胆敢破坏科举制度者,杀无赦,可先斩后奏。”
嬴政身体都在颤抖,科举如果顺利实施,这就是万世基业,大秦定能昌盛千年。
“是。”
嬴子天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主考官。
“第一次科举,如果举行乡试、郡试,层层选拔确实很严谨,但是太慢了,既然是第一次,那么,就在咸阳,举行一个大会试,前三百名,可入我大秦,成为我大秦官员,速去将告示贴到全国。”
嬴政雷厉风行,他想要尽快看到成果,明年再层层选拔就是。
······
桑海城,因为儒家的存在,来求学的人非常多。
此时街道上的告示栏上,贴出了告示。
“这告示上写的什么?”
“告天下人,十五日后,将举行科举。”
“科举是什么?”
“这告示上说,科举就是考官出题,公平考核,不需要举荐,就可以参加考试。”
“不需要举荐?真的?”
“这上面说了,举荐制度被废除。”
“这是我们寒门子弟的最大希望啊!”
“简直是天赐良机。”
“终于不用巴结那些只有虚名的大员了。”
“第一次科举,很特别,直接到咸阳考试。明年才会层层选拔,先乡试,再郡试,京试,殿前答辩。”
“我的天!头名状元,居然可以成为大夫!”
“大夫?再进一步,不就是九卿了吗?”
“没错。”
“前三名,官职都不低,前十名,都可以直接留在中央朝堂,而前百名,进入郡中任职,前三百名,到乡县中任职。”
“该死,我学业荒废,还等我大伯今年举荐,居然出了如此巨变。”
“虽然想要考进前十很难,但是如果运气不错,进入前一百,到郡中任职,也不是没有机会进入朝堂。”
大秦三十六郡,需要的官员不少,表现好的,就可以进入大秦朝堂。
“这简直是一步登天,我要去咸阳。”
“我也要去。”
“咱们是楚地之人,不会被歧视吗?”
“这告示上说了,批阅的人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只看分数,不管是楚地还是原来的老秦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这是谁想出来的良策?”
“帝国二公子,嬴子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