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 某家状告包拯!(1 / 1)

加入书签

却说这开封府的节级官死活请不出李源,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坐地上大哭,李源也不去理会他,只是在询问那盗墓贼牛得宝,可大牢外面的赵仲铖和那内侍还等着呢,见节级官进去半天不出来,赵仲铖急眼了,他脑子里已经想到李源在牢里被各种酷刑折磨,浑身血肉模糊的样子,想到这里,眼圈就红了,这时间也顾不得那么许多,带着伴当就往里闯,门口两个守门见赵仲铖状若疯虎,哪里敢拦他,只得退在一旁,放他们进去。

赵仲铖进去了,内侍也跟着进去了,两人跟几个伴当一路就来到了大牢里,平日里有牢头和狱卒在值房值守,可这时候牢头和狱卒都在地字房里,这里空无一人,又隐约听到牢房深处传来大哭之声,赵仲铖长吸了一口气,对那内侍说道:“公公,怕是出事了,我们快进去。”说完,死死抓着内侍的手,连拉带拽的把内侍拉了进去。

那内侍其实有点后悔,擅闯开封府大牢,虽然自己有旨意在身,但是万一惹恼了包公,包公参自己一本,一句“内侍跋扈。”自己就要被乱棍打死,本来想出去,干脆回宫复旨拉倒,有啥事请官家定夺就是,可没想到这赵仲铖虽然是十岁的孩子,力气却大,他一个没留神,反而被赵仲铖拉了个跌列。

不一会儿,赵仲铖和内侍来到了哭声传来的地方,却看到一副奇景,刚才还跟自己争的脸红脖子粗的那个节级官坐地上嚎啕大哭,李源和十几个囚犯站在牢里对那节级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四五个狱卒躺地上叫唤。

这什么情况,赵仲铖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李源在那边喊他:“郎君来了,这里简陋,某就不招呼郎君了。”

“来。。来了。”赵仲铖答应了一声,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对李源说道:“先生无事吧,我来带先生出去。”说完一指那个内侍,说道:“这是官家派来给你传旨的。”

那内侍这时候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来都来了,虽然干脆就把旨意传了吧,把一直怀抱着的圣旨摊开:“相州李源接旨。”

这大宋朝接旨这点让李源非常喜欢,大宋朝接旨不像后来明清两代,接个旨意还是摆下香案,一群人跪听宣旨,这大宋朝除了宣麻拜相,宰相和百官需要跪拜之外,其他的旨意站着听就行,当然,如果是你犯了事皇上传旨拿你,那你不跪也得跪!

内侍哔哩吧啦的把圣旨宣读完毕,李源双手接过圣旨,心里乐了,官家还是好啊,一下子赏了这么多财物,银钱在腰,底气自然足,自己现在也算小有家私了,他这边傻乐,那边赵仲铖不乐意了,说道:“先生还待着做甚,快随我出去。”李源还有些不乐意出去,那边内侍幽幽的来了一句:“宫中赏赐的财物都在大牢外头等着郎君呢。”

你说这个我就不困了嗷,李源一激灵,先把钱拿到手要紧,可是要出去之前,他还想逗逗这个节级官。

他蹲下身来,把手中的圣旨伸到那节级官面前,轻声说道:“原来真不是你要把某骗出去砍了啊。”

那节级官要不是估计自己打不过李源,怕是现在就要动手了,谁特么要砍你了,我是真的要放了你啊,但是这时候一句狠话也说不出口,只是不住的点头:“真是要放好汉出去。”

“那我出去了?”李源嬉笑着看着节级官。

“好汉快走!”节级官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喊出来的,嗓子都喊劈了。

李源站起身来,哈哈大笑,跟赵仲铖和内侍出了大牢。

见李源走了,这一牢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这特么那里是犯人,这特么分明是大爷,气力也忒大了些,只有牛得宝一脸的遗憾,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你说好容易碰上个门里的前辈,还没好好请教,怎么就出去了呢。”

一行人出了大牢,李源清点了宫中奖赏的财物,请赵仲铖安排个伴当将财物送回长庆店,顺便帮他租个宅院,之前自己住长庆店,一来是赵仲铖请客,二来是自己囊中羞涩,现在既然有了钱,再住店就不合适了,还是自己有个家才好。

内侍功成身退,回宫复命去了,赵仲铖则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源,问道:“先生不回去吗?”

李源回头看了看刚走出来的大牢,微微一笑:“不着急。”

大牢的大门在开封府衙的西边,李源带着赵仲铖一行人来到了开封府衙的大门,开封府外的大门围着一圈栅栏,里面是一面大鼓。

李源指着大鼓问赵仲铖:“郎君,那是什么鼓?”

赵仲铖奇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开封府的鸣冤鼓。”

李源又问:“可会响吗?”

赵仲铖更奇怪了:“有人敲就响啊。”

“那有人敲过吗?”李源又是一个问题。

赵仲铖自己回想了一下,答道:“我记得好像没有。”

他说的倒也是实情,这大宋的府衙告状是有流程的,开封府也是一样,一般是要告状的人写好状纸,到开封府,找管刑狱的小吏交上去,小吏把状纸递给专职的推官,推官接了状纸,大概了解了案情之后,安排个日子开堂审理,所以一般人告状不会去敲这鸣冤鼓,除非是有特别重大的冤情,后来明清有一本小说叫《呼家将》,里面就杜撰了一个呼家208人受冤而死,开封府的鸣冤鼓无故自鸣,包青天为呼家将洗脱冤情的故事,不过那是编的。

李源笑了笑,说道:“某看这鼓,估计敲了也响不了。”

赵仲铖不以为然,说道:“先生说的哪里话,这鼓又没有破损,怎么会敲不响。”

李源乐了:“是吗?某家试试!”说完,几步走到鸣冤鼓跟前,伸手就从鼓架边上把鼓槌给摘了下来,跟玩儿一样,就敲在鸣冤鼓上。

咚咚咚咚,鸣冤鼓响了,鼓声震天!

开封府附近街道听到鼓声的人都出来围观,这敲鸣冤鼓可是件大事,大宋开国百年,这还是头一次,不一会儿,开封府外就密密麻麻的围了一群人,赵仲铖脸都绿了,大喊:“先生,那鼓敲不得啊!”

李源一面敲鼓,一面还跟赵仲铖说话:“有什么敲不得的,不就是一面鼓嘛,你还别说,这鼓声还真他娘的脆生!”说罢,手中不停,竟敲了一首将军令出来,就差一嗓子:“傲气傲笑万重浪”。

他这里敲鼓敲的开心,可这开封府就乱了,包拯这两日一直为了疏通惠民河的事情伤神,这惠民河年年发大水,加上河道堵塞,又有豪强肆意的搭建建筑,久而久之,平时不发大水的时候,这惠民河水腥臭难闻,成了一条害民河,两岸居民无不叫苦连天,包拯上任开封府之后,就一直想疏通这条河,但是豪强太多,他暂时还没想到有什么办法。

他手里攥着笔,正在这琢磨奏折怎么写呢,突然外面鼓声震天,他吓一跳,手上的笔都掉在桌上,好好的一张纸,就这么被毁了,他有些恼怒,大喊:“来人!”

门外有伺候的书吏,听到包拯叫人,快步走进包拯的值房,包拯怒冲冲的问道:“外面何处鼓响?”

那书吏听了听,答道:“好像是咱开封府的鸣冤鼓。”

包拯一惊,有人敲鸣冤鼓?这鸣冤鼓跟皇城门外登闻鼓一样,其实就是个摆设,开国百年了一直没响过,突然有人敲了,那必然是有重大冤情,包拯这时候相当于开封的shi长,你见谁家审案子总是shi长在审的,但是鸣冤鼓既然敲响,按规矩,就必须是包拯这个权知开封府亲自审理,还不能交给下属,包拯整整衣冠,对那书吏说道:“去请通判和推官,大堂审案!”

不一会,开封府开了大堂,从府衙里出来一个小吏,走到李源身前,说道:“呔那汉子,别敲了,包大人升堂了,快随我进去。”

“好咧!”李源把鼓槌一丢,屁颠屁颠的就跟着小吏进去了。

赵仲铖急了,大喊道:“我也要进去!”他这一带头,周围围观的那些老百姓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跟着赵仲铖一起喊了起来。

这一边李源跟着小吏来到了大堂之上,大堂上面有四张桌子,最上面一张坐着一个官员,身穿紫色官服,头戴乌纱,端的是威严,头顶上四个大字“说学逗唱”,不是,是“正大光明”四个金灿灿的大字。

李源心中,这估计就是包拯包大人,后世民间的包青天包黑子了,但看着也不黑啊,传言有误啊。

这时候外面的喧哗声已经传进了大堂,包拯问道:“外面何事喧哗?”

有衙役上前禀告:“是百姓喧哗,说要看大人审案。”

“开了大门,放百姓进来!”包拯下了指令,让百姓围观审案这事他不是第一次干,他当年当知县的时候,审案子就经常让百姓观看,如果按李源的话来说,这包大人八成有人来疯的潜质。

衙役打开开封府的大门,不一会儿大堂外面的空地上围满了人,最前面的那个正是赵仲铖。

见百姓也进来了,包拯一拍惊堂木,大声说道:“堂下何人,有何冤情?”

李源好整以暇的看着包拯:“相州李源,某冤情太大,怕是大人审不了!”

这话就叫噎人,你说包拯审不了,你敲哪门子鼓啊,找更大的官去告啊,跑这逗闷子呢?包拯心里这个不舒服啊,但是案子还得审啊,“啪”又一下惊堂木:“天下就没有本官审不了的案子,你且说来。”包拯说这话其实是有底气的,他向来在朝中以敢谏著称,当年在谏院的时候,就敢追着宋仁宗赵祯骂,还喷了赵官家一脸口水,这朝中上到帝皇宰相,吓到权贵豪强,他还真没怕过谁。

李源笑了笑,突然面色一整,大声说道:“某家状告开封府上下大小官员徇私枉法,状告权知开封府包拯治下不严,以至开封府民不聊生!”

这话一说出来,大堂上下,从官员,小吏,衙役,到围观的百姓鸦雀无声,全都傻了,这特么是疯了啊!

包拯也快疯了,你特么来开封府告我?还把我开封府上下百十官员全告了?你特么是真要疯啊,有能耐你敲登闻鼓去啊!还好这包拯不是后世的人,否则必然会大骂一句:“我去年给你买了块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