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捷报传来(1 / 1)

加入书签

李嗣业走进屋内后,也寻觅着一些线索,而后他的目光移到书架上,在几本书的下面,他发现了一封书信。

而且这封信的内容让李嗣业不禁骇目,上面写的意思是安庆绪要求崔乾祐放弃长安,尽快东归洛阳,在洛阳组织叛军继续阻挡唐军的脚步。

可是崔乾祐并没有听安庆绪的话,反而在城破之日才逃走,又导致了守城大军几近覆亡。

接着李嗣业将此信放在火炉边烧尽,此时一个军卒走进来对李嗣业与仆固怀恩道:“鱼内官示意二位将军不要再搜查了,准备对陛下回京做准备。”

仆固怀恩当然与李嗣业对鱼朝恩不太服气,不过这恭迎陛下回京可是大事。

李亨一返长安后,便可以正式君临天下,军士无不欢腾鼓舞,局势就会逆转。

此事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于是李嗣业与仆固怀恩收起了自己对鱼朝恩的情绪,走出了府衙。

此时李俶与郭子仪也派遣了几骑立即奔赴凤翔府,请李亨与重臣们都返回长安。

凤翔府中的李亨也已忖度着唐军作战的日程,此时他身边有李泌与裴冕、杜鸿渐几个大臣。

李亨的面色有些凝重,多日以来,他收到了许多的军报,几乎都是郭子仪在保证一定会死战收复长安。

可李亨在依然没有接到捷报,此时心中还是七上八下。

李亨坐在摇椅上,突然间他对着李泌道:“李泌,你觉得郭子仪等人如今攻城,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李泌知道李亨心中急切,便道:“陛下,臣觉得此时长安的叛军最少也已经死伤过半了。”

李泌此话是基于每日唐军的士卒的死伤情况推断而出。

这几日来,李泌帮着李亨处理军务,他十分清楚唐军伤亡的人数。

所以他知道叛军即使再强悍,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于是李泌又道:“不瞒陛下,叛军毕竟人数上不敌我军,而且我军还有回纥几万骑兵,臣敢担保,胜负就在这几日中了。”

李亨觉得也对,又对着李泌问道:“朕让你奖赏军中每个士卒,你可准备好了?”

“回禀陛下,臣都筹措完毕,就等着陛下下旨了。”

接着李泌将赏赉的所有财物一一列举。

而后李亨对着裴冕道:“裴相,如今战局几乎已定,虽然胜负未知,可还要继续征兵,此事朕想让你来做。”

裴冕听后,心中颇有些抵触。

如今田地荒废无人耕种,该是与民休息之时,如果再征兵,恐怕会因此出现更多的流民。

于是裴冕对着李亨进言道:“如今长安城下已是血流成河,臣请陛下不要此时征兵,可以将此事再推后三个月,那时再以东进之意,则必定有众多百姓来投。”

李亨想了想,倒又觉得裴冕所言不错。

而后李亨对着杜鸿渐问道:“那杜大夫觉得此事该如何?”

杜鸿渐便道:“臣觉得裴相此话不无道理,可臣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长安被克,则可以借助大胜及时征兵,而且我们只是招收各地流民罢了。”

裴冕听着杜鸿渐的话,一时也有些不屑,他觉得各地流民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仗,何以能对付得了叛军。

叛军大都是出自安禄山的三镇兵马,那些毫无作战经验的流民恐怕到了战场上,是会被一击就溃的。

所以此时裴冕又道:“臣以为不可,杜大夫此话是太低估了叛军的战力。我朔方军都是些精锐,也才与叛军打得难舍难分,更何况是流民了。”

而杜鸿渐也是针锋相对,对着裴冕道:“流民也可以操练,待其练成后,必然也能成为我军的一部。”

李亨看着二人已经开始争论后,突然道:“二位爱卿不必再说了,此事暂且先搁一搁吧。等进了长安,朕再与诸位详议此事。”

于是殿内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俄而李辅国拿着收复长安的捷报,从殿外呼喊着走进来。

李亨听到后,立即从椅子上站起来,看着李辅国跪倒后说道:“陛下,长安收复了,郭帅与广平王殿下此时已经开始筹备陛下进城的事宜了。”

长安收复对于李亨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自己来到这里日日惊心,如今突然听到收复之事,李亨明显是狂喜了一阵。

接着是三位大臣对李亨的一一恭贺,李亨想要即刻就动身,不过此时李泌却对着其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入城应该再缓缓,我估计着虽然叛军都已被消灭,可长安城中毕竟废墟众多,此时不利于陛下亲往。”

可李亨却等不住了,他觉得战事已毕,长安城中的百姓一直在期盼着自己返京。

此时再缩头缩脑,恐让人觉得自己是软弱之君。

于是李亨又道:“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了,今日正午所有在凤翔府的大臣都得随朕亲往。”

接着三位大臣也不敢再说什么了,而后李亨便屏退了三位大臣。

此时裴冕与从行宫中走出来,对着一旁的杜鸿渐道:“杜大夫,此番返回长安,我等就不必再躲藏在这凤翔府之中了。从灵武到这里,一路跋涉,如今终于见此希望。”

裴冕的话是代表着全体朝臣的,杜鸿渐当然也是极其认可的。

不过此时杜鸿渐依然担心着,进驻长安仅仅是胜利的第一步罢了。

之后还要有多少场恶战,他说不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唐军还得出京畿向河南,攻取洛阳,再剿灭叛军老巢范阳。

这一路上还要折损多少士卒,也是个问题。

于是在裴冕说罢,杜鸿渐也道:“我觉得此战固然可喜,但我觉得还是要继续考虑之后的战事,之后的战役恐怕更为凶险。”

裴冕听后也不再发声,而只是道:“不论如何,我们都得进京了。”

接着裴冕大踏步地走开了,而杜鸿渐也回到行在之外自己的屋子里,开始收拾包袱了。

此时李亨在殿内将李辅国带回来的那封奏报又细细地读了几遍,而后自语道:“郭子仪果然不负朕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