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晚来天欲雪(1 / 1)
于是李亨立即命人准备酒菜,与刘晏坐下来酌酒畅谈,之后李亨问起刘晏来到凤翔府的目的。
刘晏便一五一十地说道:“臣在彭原太守任上听闻陛下驻跸凤翔府,而且此时天宝众臣都纷纷来归,臣也想为早日收复两京,而献出一份力。”
李亨知道刘晏报国心切,而且此人对于理财之道甚是精通。
李亨观如今之战,惟赖钱粮,而户部又是用人之际。指不定刘晏效力户部后,会在任上兢兢业业,给前方的将士不断提供粮饷,以此安定军心。
可是刘晏毕竟官职不高,直接将其任为户部尚书,恐有闲言碎语。
此时李亨只能让刘晏先走一下弯路,他想将刘晏任命为华陇二州刺史。
至于户部尚书与转运盐铁等使待来日再行授予。
于是李亨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刘晏,刘晏立即起身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
接着李亨举酒与刘晏同饮数杯,俄而又下起了微雪,而后李亨看着酒没了,便对李辅国道:“命人再打一壶酒,我要与刘刺史一醉方休。”
刘晏此时已经不胜酒力,脸色微醺地对李亨说道:“陛下,如今不是醉酒之时,臣还要赶到华州去赴任。”
接着李亨又道:“华州距此不远,朕可以派禁军送你去。”
说罢,一壶新酒已经被李辅国放置在桌子上,李亨随即亲自倒酒,与刘晏共饮三杯后,也颇有醉意地道:“刘爱卿陪朕畅饮,朕想赏赉你一些财物,你缺少什么尽管说来?”
刘晏已被任命为二州刺史,此等隆恩已是足够,他不敢再求什么赏赐了。
于是当李亨语毕,刘晏立即跪倒在地,泣涕连连地说道:“臣刘晏何敢再要什么赏赐,陛下此恩已是感激不尽,臣必当结草衔环,报陛下之大恩。”
刘晏能说出此话,李亨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李亨此时最应该培养忠于自己的后进之臣,这些人将来也都是大唐的国之干城。
而后李亨又将刘晏扶起来,且道:“华陇二州极有可能受叛军侵扰,你去后当以抵抗叛军为要,既而恢复民生,为日后我军收复两京出力。”
李亨说罢便离开了酒楼,走出店门外,此时雪渐渐大了,韩祯不顾风雪,向着行宫走去。
此时在行宫殿内,伫立着许多的大臣,这次这些人是听到了一个关于叛军的消息。
王思礼等三位将军已经率军与叛军交了手,鏖战半个时辰后,叛军不敌后又撤回了长安。
唐军胜利这对于诸位大臣都是十分难得的消息,为了反攻从灵武到关中,这些人吃了不少的苦。
如今真有胜果,虽然并不是什么大捷,可众臣都沸腾了。
当李亨走进殿内后,诸位大臣都对其拱手施礼,韩祯听到此消息后,也是略有喜色。
这次叛军铩羽而归,必然士气低落。
所以当三月天气略微转暖,广平王领着回纥军一到后,李亨便准备挥师东进收复长安。
于是此时他对着群臣说道:“诸位爱卿,十五日之后,朕打算遣郭子仪与广平王,领二十万大军收复长安,你们有何看法?”
此时众臣都还在刚才胜利的喜悦中,听到李亨做出这样的部属,倒也是支持的。
郭子仪之前在河东诸州几次击败叛军,而李光弼更是大破蔡希德所部十万大军。
如今敌军缩在长安城中不出,我军不仅有朔方军这支精锐,更有回纥与西域的大军相助。
此时来观敌我军情,便完全可以一战。
裴冕与杜鸿渐各身为同平章事与御史大夫,此时只是默然地点头示意可以。
而此时那个之前顺应自己意思的给事中严武严季鹰,却又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李亨惊了,如今这么大好的机会,还会有人反对。
于是他对着严武道:“严给事中何出此言啊?”
而后严武直言道:“陛下,敌军虽铩羽而归,可实力尚在,而我军混杂有回纥与西域兵,还不能紧密地团结,军士不能心志相通,所以此战军心有亏,不可轻动。”
严武的意思是缓缓再打,如今才二月,依旧天寒地冻,道路湿滑。
而且严武认为如果能先把长安城围起来切断三面,而后不断骚扰敌军补给,则士卒必然心有所累。
可李亨觉得此时已经养军多日,再不攻敌必然会使士气下降。
此时心中已定的李亨对着严武道:“严爱卿一人之见,也太过谨慎,自古成大业必用奇计。如今我部二十万大军马上就能汇集于此地,此时不打则会丧失军机。”
接着严武还要进言,却被李亨的目光给震慑了。
严武只能移动脚步,退进群臣的序列中。
李亨看着再无人说什么,便对着群臣道:“传朕旨意,等明日回纥与西域兵马一到,立即以广平王与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为帅领二十万大军分道进攻长安。”
接着殿里所有人都齐声道后,便都退出了大殿。
此时飞雪渐渐地收住了,殿外已是素裹一片,李亨看着诸臣都离开后站在屋檐下,对着李辅国道:“如今大军东征,不知是否能随朕的心愿,大军攻进城去,克复京师?”
李辅国便道:“陛下英明神武,加之此战诸将定会死战用命,老奴觉得此战必赢。”
李亨知道李辅国身为内宦,言语里是有一些谄媚的成分。
可无论别人怎么说,李亨觉得只要自己亲理戎机,前方将士必会得胜。
李亨听着此话后,对着李辅国又问道:“广平王到哪了?”
李辅国随即答道:“老奴细细忖度,觉得也应该快到了。可能因为道路湿滑,或者有其他的事情给耽搁了。”
李亨便道:“再派人去接应,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俶儿召到行宫这里来。”
李辅国便将此命令传达给了在行宫中驻守的禁军将领程元振,让其趁着雪暂且不下,在广平王李俶等人所必经的路上接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