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沸腾的邯郸(1 / 1)

加入书签

回到了客舍,林安写了一封信,让赵云带上信先回去一趟交给女王。

信上倒是没说什么,只说想要向赵国洽谈采购马匹的事情,还有就是想要和赵国结盟,正在谈。

当然了,林安并没有提到和赵武灵王的赌约。

要是说了,那就没意思了。

而且林安觉得赵武灵王肯定会派人去行反间计的,自己说的多了反而不好。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只要女王相信自己,不需要多说。

她要是不信,说的再多也没用。

说起来,这还是林安第一次出国公干,现在事情办完,又不能离开邯郸。

倒是有时间带着雅雅到处玩去了。

嗯,这个事情不能告诉憨憨女王,要不然她知道自己到处玩,说不定就提前跑过来了,那这算谁赢了啊?

对于赵武灵王准备采取的行动,林安懒得去理会,随你去折腾吧,反正1万匹马,我要定了。

有了这些马,卫国也组建个5000骑兵,正好给赵云领军。

卫国地盘不大,有了这些骑兵,只要驻守濮阳,基本上能辐射全国了。

正好补足了陷阵营机动性差的缺点。

赵武灵王办事效率杠杠的,第二天,整个邯郸都沸腾了。

到处都在讨论林安的事情。

据说卫国的林子先生来到了赵国,大王宴请他。

酒宴上林子先生看上了大王的爱妃,还做了一首《赠吴美人》的诗。

大王便准备将爱妃赐给林子先生。

林子先生感激涕零,当即量身定做为赵国制订了变法改革的计划。

大王欣喜不已,欲请林子先生担任丞相,封地20邑,封爵等级为君,并赏赐美女财物无数。

消息传出,邯郸人民惊呆了。

有理有据,有板有眼,人证物证俱在,让人不得不信。

虽然都知道大王做事向来随心所欲,可是也不能这么不着调吧。

到处都在热议,林安做的《赠吴美人》更是传遍了全城,大家都纷纷称赞不已,不愧是林子先生,写得真好啊。

随之吴娃的美名也是到处传扬,这到底美成什么样子,才能得到如此赞誉。

而林子先生到底给大王出了个什么改革方案,竟然能获得大王如此厚待,实在不可思议啊。

民间议论纷纷,但是多是把这当成一个趣谈,反正谁当丞相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

更多的是倒是听说林子先生到了邯郸,想要去见他,看看卫国第一美男子有多美。

而官场上,那更是炸了锅,个个都不服气,凭什么啊?

尤其两个人最不满,第一个就是赵国大臣肥义。

赵武灵王刚继位的时候,由赵豹担任丞相,肥义为辅政大臣。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赵豹已经不再担任丞相,退出了赵国官场,而肥义的官位节节高升,眼看就快要够到丞相的位置了,结果你跟我玩空降?

老臣肥义觉得,自己历经两朝,矜矜业业,忠心耿耿,你不提拔我,反而让一个小年轻身居高位,压在我头上,这我能忍?

另一个不满意的就是安平君赵成,这个赵成是赵武灵王父亲的弟弟,赵武灵王要叫他叔父。

赵成觉得,自己这侄子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20个邑啊,你说送就送。

你这么大方,你送给我不行吗?

还要给他封君,我身份高贵才获得了安平君的封爵,这竖子何德何能,你就要给他封君?

糊涂,太糊涂了。

两人得到消息以后纷纷赶来求见赵武灵王,强烈劝阻他,不能这么干啊。

赵武灵王倒是淡定,把林安的改革之法给他们两人说完。

又说道想当年赵国先祖赵襄子,赵武子在位的时候,赵国是多么强大。

如今赵国到了我们手里,反而越发衰落了。

我们要变法图强啊,不能让祖宗基业毁在我们手里。

肥义当即表示支持改革,他是个忠臣,确实觉得这个改革方案好,适合赵国。

可是赵成不同意,他觉得穿胡服,学胡人的骑射太丢人了。

于是赵武灵王拿出了林安写的《师说》,圣人尚且要不耻下问,不断拜师学习,我们赵国学习胡人的优点,这有什么好丢人的?

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学到了他们的优势,那他们就没有了优势,以后交战,岂能再是我们赵国的对手?

赵成这下没话说了。

两人也不再反对要林安担任丞相的事情了,肥义是觉得这林安确实有本事,比我厉害,我佩服。

赵成是觉得秦国都能给商鞅封15邑,那我们赵国也不吝啬。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才难得啊。

两人还是识大体的人,只要确定了林安确实有才,值得这些封赏,他们也不反对。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好处,有志之士都清楚,但是各国情况不一样,学不了。

如今一份完全适合赵国的改革策略摆在眼前,别国也学不了,这好啊。

等到两人从宫中出来,其他大臣纷纷问他们情况怎么样,这两人还能怎么说,只能表示同意大王的想法。

这下子,大家讨论得更加激烈了,朝野上下传遍了,空置五年之久的丞相之位,就要被林子先生拿到手了。

不仅是邯郸议论开了,甚至整个赵国上下都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毕竟赵国多了个丞相,又要开始推行改革变法,怎么看都是两件大事。

而与此同时,有一个林安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卫国濮阳,这个人就是邹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