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印刷技术革命(1 / 1)
手里有了大量的资料,朱皇帝就再一次关注起大明的印刷技术起来。
自从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油墨和铅合金活字,欧洲的印刷技术就大大超越了中国。谷腾堡对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改良,无疑是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先声;甚至可以说印刷术的发明也是诱发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技术。
而大明的印刷技术,其实还是徘徊在宋代水平上,大伙都更喜欢雕版,活字也是木活字为主,金属活字只有极少数人试水,由于文化市场不够繁荣,印的书也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为主,很长时间都没有尝试过对印刷技术进行改进。
对大明印刷技术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朱皇帝一开始就感到十分忧心。
作为穿越者,朱皇帝是十分清楚,印刷技术对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也记得欧洲人在明初就发明出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技术,也正是金属活字印刷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直接的支持,来到大明后,他对大明的印刷技术遇到的困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前大明印刷使用的还是水墨,水墨容易浸透纸张,所以只能在纸上印一面,在纸张不算太便宜的当下,大大地提高了成本不说,水墨也不容易附着于金属之上,所以活字也基本是以木活字为主,木活字使用寿命低,也难以大规模制造,使得印刷技术难有进一步的改良。
朱皇帝以前是看过一些资料,知道金属活字用的是油墨印刷,但是记不起欧洲人到底是用的什么材料配置的油墨,询问了传教士们也只得到了原料里有松香、炭黑以及一种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的油。这倒不是传教士们想藏私,天主教正急需大明高层的支持,一点在欧洲不是什么秘密的油墨配方他们当然没有保密的理由,除开油料本身,其他的配料和制作方法他们很快都如实奉上,找不到合适的油,只是单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深入语言不通而已。
当时还是皇孙的朱皇帝,虽不受宠,但调用不算多的资源的权力还是有的,他想找到一种合适的油配置油墨自然是直接穷举,反正通过翻译,朱皇帝可以确定那是种植物油穷举起来也要不了几个钱,下令把国内所有的植物油都试过一遍后,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种名为胡麻油的植物油以传教士给出的方法配置出了合用的油墨。
为这个事,文官们当时都还兴奋了好一阵子,人们纷纷称赞这是文教盛事。
油墨应用于大明现有的印刷行业,也是有大利的,直接节省了差不多一半的纸张,无疑是让读书人大大的受益了,那会朱皇帝还趁机刷了一波声望,连一向不算喜欢他的万历一开始都表扬了他几句,赏了些好东西给他。
不过,很快事情的发展就出乎了朱皇帝的意料,那会某只东林阵营的猪队友直接来了句“好圣孙”,然后不知怎么就传到了万历耳朵里,这位宅男天子就不高兴了,没多久后就把那个货贬去了桂省,从那之后,朱由校就小心谨慎了许多,没再敢在皇宫里折腾。
一想起这事,朱由校就恼恨不已,大明第一个说“好圣孙”的那位解缙大学士是个什么下场,这些文官们心里就没点数么?朱棣当时也不过是碍于确实喜欢朱瞻基,不能当场发作,只是表面上作出高兴的样子而已,私底下其实早就恼怒不已。后来这位总喜欢对君王指手画脚的解学士,被关进了诏狱,最终死在了纪纲手里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皇帝还没死,底下的人就成天谈他死后的事,对皇帝指手画脚,就是万历这样的宅男,也一样不会高兴。
拿到外星大佬的资料后朱皇帝才知道,这个胡麻油其实正是由谷腾堡发明的印刷油墨的主要原料亚麻籽油,胡麻这种作物其实汉代就从西域传入了中国,在山西等地有种植,学名叫亚麻,除开榨油还可以织布。
解决了油墨问题之后,朱皇帝发现金属活字依旧不是那么好搞定。
欧洲人的文字是字母文字,总共最多三十来个符号,图形也相对简单,他们只需要制造不超过40个图形不算复杂的字模,就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铅活字,以15世纪的技术,都可以用钢模冲压出阴模,然后批量铸活字。但是汉字就没有欧洲字母文字的这种优势了,常用字就至少两千个,很多汉字图形还很复杂。
朱由校从登基初后不久,就下达了制造金属活字的命令,到现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也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期间朱由校也时不时地开了一些脑洞,也提出过冲压制造阴模,然后铸造活字的想法,然而汉字的特殊性,让他的各种脑洞都落了空。
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连铅活字铸造本身都有问题,朱由校只记得是铅活字,不记得应该是铅合金活字。铅是比较容易熔化的金属,但是凝固后体积会缩小,后来加入锡之后,铸造活字时冷却后变形问题才被解决了一部分,但依旧不是特别理想。
这倒不是谷腾堡搞出来铅合金有多好的技术,只是大明此时没有发现锑这种并不常见的金属,市面上没有,朱皇帝的试验自然不会获得彻底的成功。明代虽说是中国自中古以来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方的起点,但就算到了此时,大明与欧洲比技术水平也是各有千秋,别说谷腾堡那会的欧洲冶金技术,就是现在欧洲的冶金技术也是不如大明的。
易开采的锑矿位置,朱由校如今有了外星大佬的资料也已经确认,并派出了太监去开采。他现在需要头疼的,只是怎么大规模制造汉字铅合金活字。
拿到了外星大佬给的资料后,朱由校也发现自己寄希望的近代技术也不靠谱,以当下的技术水平,无论是雕字机还是电镀等方法制造铜阴模的方法,在大明的工业技术基础上,短时间都是没可能搞出来的,也只能暂时将这事放到一边。
好在,求助了下闲着没事做的外星大佬,人家很快给他冲压了几套铜阴模出来,大规模铸造铅活字现在已经没有难度,只要朱皇帝抓紧研发,在这几套阴模的使用寿命到达前,搞出雕字机等近代技术来难度不大。
印几本书《工具论》这样的书籍,当然用不着什么活字印刷。这种需要长期大量印制的书籍,就是近代也是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其实主要是面向时效性比较强的一些出版物。
作为一个现代人,哪里能不知道报纸的威力,朱由校折腾活字印刷技术,当然是对办报纸有一些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