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两白旗的来历(1 / 1)

加入书签

孝庄听到佟图赖传来的消息感觉一阵无力感爬上心头,自从皇太极死亡,这五六年自己孤儿寡母面对满朝的虎狼,都是自己如同走钢丝一样周旋于各种势力,这才保证自己儿子皇位稳固。

现在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快要翘辫子,再加上两白旗在去年江西一战中损失巨大,太祖多年的精锐都丢在江西。眼看自己终于要守得云开见日月,哪想到那个该死的神武皇帝要把两白旗六千精兵还给多尔衮。

六千人说多不多,但是回到北京立刻就会打破平衡。虽然两黄旗和两红旗在整体实力上强过两白旗,但是两白旗那些兵丁都是当年努尔哈赤的两黄旗精锐,要真打起来那方能赢真不好说。

努尔哈赤晚年将自己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镶蓝旗的阿敏和正白旗的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大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

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生前只领正白旗,而且是实力相对较弱,只有18个牛录。代善领有两红旗共51个牛录,其中镶红旗(26牛录)是其长子岳托领旗。正蓝旗旗主是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是阿敏。所以他们又称四大贝 勒,就是旗主贝勒-固山额真。当时两黄旗是努尔哈赤亲统的,但正史上说是皇太极领的,这么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生前就属意的继承人,但事实上努尔哈赤死前并未立太子,而传说中以及朝鲜国史书上所载的死前指定多尔衮为继承人代善辅政也并非空穴来风。

努尔哈赤在宁远战败后,就以未分家子可以分享父亲财产的名义,将名下两黄旗的牛录分为四份,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各领十五牛录,努尔哈赤自己仅领二十牛录,将他的三个幼子同时上升为旗主贝勒,与四大贝勒身份并列。所以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绝对是八旗之冠。

而随着江西多铎战败,多尔衮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找个理由将镶蓝旗济尔哈朗旗主身份剥夺,并将他的镶蓝旗肢解,用来补充自己两白旗。如果多尔衮这时和神武皇帝达成和谈共识,到时候两白旗六千精兵回来,多尔衮的实力就会超过孝庄的实力,这怎能不让孝庄担心?

佟图赖说完跪在地上不敢说话,他职位太低,这种朝廷高层斗争他根本不敢插言。

过了好半天孝庄才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好,佟大人你今天立了一件大功,本宫不会亏待你的!”孝庄说完后立刻让人找来自己的绝对亲信索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