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四章 可还有心愿未了?(1 / 1)

加入书签

时间一晃,三日已过。

这三日关外没有半分文书送进京师。

反而是关外的探子不断飞鸽传书而来。

书信中言明这三日内,吴三桂部将频频调动,整个关外绝大多数城池已经被吴三桂暗中拿下。

更有清军入关,曾有探子看到吴三桂与满清鞑子一同登上了山海关。

吴襄早已绝望。

这三日间惶惶不可终日。

整个京城,所有的百姓都察觉到了肃杀的气氛。

校场上的大顺军此时已经收编大明。

这两日的训练愈发卖力。

之前在闯贼部下,虽然也曾攻城陷地,也听闯贼军令烧杀抢掠。

但那都是被迫而为,毕竟原有的大顺军中纪律不明,管理混乱。

甚至军饷也时有时无。

经常吃不饱饭更是非常寻常的事。

但此刻归顺罗晨之后。

战甲战刀全新替换,军中管理更是森严。

训练有素,练完更有好酒好肉招待。

大营中伏特加,可乐,烤全羊,烧鸡,烤鸭……

应有尽有,而且全是不限量供应。

不仅如此,那味道更是胜过皇家御宴。

于是那些投降的大顺军训练的更加卖力。

罗晨的军纪赏罚分明。

更加刺激了大军。

此刻的罗晨。

从系统的商城中兑换了一套黄金战甲。

足足花费了五十万人气值。

但感受着此刻近乎无敌的防御力。

罗晨没有丝毫心疼人气值的意思。

巴雷特背在身后。

自从人气值破千万以后,已经不需要崇祯再去骂街了。

只是每天的限额还是在两百发。

轰!

朝着碧蓝天空猛开了一枪。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来。

“将士们!辽东的吴三桂反了,他说要率领着他的关宁铁骑,要带着满清的鞑子南下。”

“要一路平推了大明,要杀到京师,要烧了皇宫,要打残了皇帝,要抓了我罗晨游街,要杀光了诸位将士的亲人。”

“将士们!他吴三桂反了,他放弃了我大明的防线,他将满清的虎狼引入了中原。”

“他要将我们祖辈的基业拱手于人。”

“将士们!这是我们汉人的天下,他吴三桂凭什么将异族引入中原,我汉族的天下凭什么要他满清的鞑子来争抢。”

“将士们!手持钢刀九千九,杀尽异族方可休!”

轰!

又是一声枪响。

整个校场的气氛已经到达了高潮。

“手持钢刀九千九!杀尽异族方可休!”

“手持钢刀九千九!杀尽异族方可休!”

……

十万将士此刻气势如虹,杀气缭绕整个皇城。

每人手中钢刀举过头顶,那视死如归,势必要杀尽异族的决心此刻让整个京城都人都为之动容。

崇祯站在点将台的角落。

抬头看着下方那势如虎狼的将士。

即便是几日前李自成带着他们攻打皇城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凶煞恐怖的气势啊。

视线又落在那点将台中央的罗晨身上。

一身黄金战甲宛如战神下凡,阳光照射在上面熠熠生辉。

手中的巴雷特甚至都染上了一丝金色。

“这人间怎能容得下上将军这份英姿,我崇祯能遇得到上将军,我大明能在生死存亡之际遇到上将军。”

“实乃我大明百年未有之大幸,实乃天下百姓百年未有之大幸!”

“我崇祯替我大明宗族十六帝,替我大明亿万百姓,拜谢上将军挽救之恩!”

只见崇祯双手并拢,以古礼向罗晨的背影恭敬的行了一礼。

点将台下的十万将士杀声擂动,而在点将台后方。

已经双目无神的吴襄此刻浑身颤栗,胯下一股腥骚传来。

他知道当罗晨点完将之后。

他的生命也将来到终点,看着校场中那十万虎狼之师。

吴襄不禁仰天哀嚎:“逆子啊!逆子啊!我吴家血脉,将要断绝在你手上啊!”

这样气吞如虎的十万将士,他吴三桂拿什么抵挡?

关宁铁骑吗?

满清的鞑子吗?

滑天下之大稽,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你可曾见上将军一人,一骑,一杆枪,就杀尽了闯贼所有大将?

你可曾见那玄甲铁骑直刺敌军心脏,手起刀落,那反贼头颅就如西瓜般被砍落?

……

“罢了!罢了!我吴襄一死了之,至于我吴家香火,可有可无。”

“皆是身后事了,只愿我儿孙能来的稍晚些,走的痛快些。”

点将终于完成。

罗晨转身看向台后。

押送吴襄的虎贲营将士会意,两人架起吴襄便上了点将台。

十万将士看着吴襄被押到了点将台中央。

罗晨看着吴襄那失魂落魄的模样,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数十岁。

“唉!吴襄,世事如此,时事如此,我不杀你,但这天下要杀你,你儿子要杀你,这大明的江山社稷要杀你!”

“今日时局如此,你岂能不死,你且去,可还有未了之愿?”

“且说!”

罗晨抽出了腰间的玄铁长刀,单手握刀,抵在地上。

吴襄微微抬头,眼神凄然,沉默片刻,最后开口道:“上将军,老朽知晓,世事无常,老朽别无所愿,只求大将军能留我吴家一条血脉。”

罗晨摇了摇头。

“这却是不行的,换一个吧!”

吴襄最后的一缕希望被浇灭。

“既然如此,那只求上将军让我儿孙都走的痛快些,不要受苦!”

“这个不难,我应了!”

罗晨点了点头。

“若是再无心愿,那便安心去吧!”

看着吴襄已经闭上了眼睛。

罗晨也缓缓举起了刀。

咔嚓!

血溅三尺。

战旗上染上了半尺宽的血迹。

台下瞬间爆发了海啸般的呐喊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