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内有乾坤(1 / 1)
陈墨此刻已经走到那幅放着《山路松声图》的方桌旁,周围的人的目光都被陈墨吸引过来,都如同看傻子一般,虽说这一千块钱大家也都没放在眼里,但是这一眼假的画作,还真的有人想买回去,即使是挂家里,那来人看到也是招人笑话,但是一看到陈墨年纪众人也就明白了,又是一个萌新,在这里想捡漏,那自然也随他,毕竟古玩这行不同于其它不交点学费是没法真正的入行的。
本来陈墨对这幅画也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听到那位与秃头老板随行的老人的评价之后,更是连用古玩精通技能查看的心思都没有了,不过毕竟是新技能只用了一次,陈墨掌握的也不是很熟练,就在刚才朗杰准备收起这个画轴的时候,陈墨很随意的用眼睛在上面扫描了一下。
只是当这一眼看过之后,陈墨差点从椅子上跌了个跟头,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幅画中,竟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景象。
首先返回到陈墨眼中的是,一个看不清脸的老人拿着毛笔在那里小心勾勒这幅画,他的服饰大概是清朝年间的,而且这个老人也留有长辫,这样想来这幅画的确如摊主所说是清朝年间的人仿制而成。
可是这副画面没有持续太久,随即又变成了另外一副景象,只见唐寅此图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间,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该图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
陈墨也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虽然搞不清楚这些物件中反馈的景象的由来,但是经过这几次的实验,和对那些物件来历的了解,他发现这些图画所反馈的景象应该是与这些物品的年代有着直接的关联,而这些图上的灵气的颜色也是不尽相同。
唐寅的这幅《山路松声图》,从表面上看,该图共绘五人。
图居中处坐着一戴文生巾、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
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
背景是山水大屏风,远处绘一山高耸,有一泉水自山腰拾级而上,汇入河中。山脚有一小桥跨泉连接山路,桥上两人,老者仰首侧耳,似听泉流松声,一童携琴随后。泉畔是茂密的松林,枝干虬曲,藤蔓缠身。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间。
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裹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印。
严格说来,陈墨手里的这幅《山路松声图》,画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显得很呆板,人物衣饰的线条也不够流畅,并且用纸很拙劣,纸张用的居然是熟纸。
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从明清到民国这500多年的时间里,书画家使用的,大多都是生纸,
熟宣纸是以生宣纸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楷隶书,并且此纸久后会漏矾脆裂,再加上熟纸会掩盖住水墨画的风采,所以在那个时代,书画家都以用熟纸为耻,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众人判断出这幅画的真伪了。
但是就陈墨而言,他现在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熟纸生纸的,他也欣赏不出这画中的人物形态有什么不妥,陈墨的眼睛看到的是,在这幅表面洒金纸张的背后,还有一张薄薄的宣纸画,而他所看到的第二个景象,应该就是那张画中所蕴含的。
但是这件唐寅的画轴,陈墨通过其反馈的图像判断。应该是真迹无疑,虽然他心里明白,现场的众人为什么都不看好这幅画轴,不过陈墨还是选择相信系统,这才出言要上来细看一番。
在场的众人都觉得陈墨根本就没仔细看这画,但是却不知道,陈墨已然是看出了这画中的奥秘所在,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把这幅画当做的赝品。
根据陈墨分析这幅画应该分为三层,最表面的一层,就是以熟纸所画的《山路松声图》,而第二层,就是裱糊贴附在第一层画之后,用生宣纸所画的《山路松声图》,上面还有七八个铃印,由于熟纸纸张比较厚,透气性也很差,是以从表面上,完全无法看出下面还另有乾坤,只不过没有人能看出来,在陈墨平静的外表之下,内心却是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翻滚不休,要不是陈墨的性格一向都很沉稳,恐怕刚才就难免要失态,被别人看出端倪来了。
“不就一千块嘛,看什么看啊,别在这儿墨迹了,喜欢就买回去慢慢看。”
下面的秃头老板很不耐烦的对着陈墨喊到,陈墨听到后倒也没说什么,他现在全部的心思都在这副画上,哪有心情去和这人争论,就对摊主说。
“老板,这幅画我要了。”
摊主看到终于有人愿意买下这副画,也不多想,麻利的将画收好,还附送了一个钓竿皮套,将画轴装进去后,递给了陈墨。
“木头,这破画是真的?”
闫肃和陈墨认识了这么多年,陈墨脸上神色的变化,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说不准,不过我感觉这画像是真的,反正就一千块钱,买了也就买了。”
陈墨的话音很低,只有站在他身边的闫肃听到了。
在中国的古玩史上,有四五次兴盛时期,而伴随这些古玩盛行的,就是一些赝品仿品的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名家都曾经造假做旧过。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保护好手中的珍品,而把真画做成假画,这幅唐寅的画就是这样,而且这人装裱的手艺极为高明,恐怕就是原先收藏此画的人,也不知道其中端倪,否则的话,肯定会妥善加以保存的,也不会流落到这古玩市场之中。
因为这人不但把这幅真画隐藏在假画之后,而且还利用假画上的《山路松声图》,把真画上面容易显露出来的红色铃印掩盖的天衣无缝,但是又偏偏让这幅画,假得让人看一眼就失去兴趣的程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