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06章 众臣拥立(1 / 1)

加入书签

朱祁钰的一番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殿内,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当年太祖皇帝将元人驱赶鞑虏,恢复汉室统治,如今这等大好机会,瓦剌也向一定不会甘愿错过。”

“中原大地,地大物博,草原蛮子贼心不死,这该如何是好?”

“你们太悲观了,我大明历经数代,早已根深蒂固,瓦剌也向纵有贼心,不一定有贼胆。”

“以我看,那瓦剌也向没有直取京师,一定是四处劫掠去了。”

“......”

文武百官各抒己见,秉持不同的意见。

孙太后坐在上首,看了朱祁钰一眼。

大明与瓦剌已经打了许多年交道,她深知朱祁钰说的没错,瓦剌也向是一位雄主,图谋甚大。

可是心里,不知名的,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报!”

“瓦剌使者拜见!”

就在这时,一道尖锐的嗓音从殿外传来,接着,一名太监小跑着进来。

众朝臣纷纷停下来,目光向着上方看去。

“宣!”

不一会,一名草原打扮的魁梧汉子进入大殿内。

“大明皇帝已有旨意,尔等须遵旨奉行,尔等今城中兵不满五万,百姓逃亡,文武离心,何敢挡我铁骑,退出城垣,退往江南之地,罢兵修好,尔等若不遵从,大兵一至,灰飞烟灭,人民土地皆为灰烟,三日之日,盼尔等答复,大元国太师瓦剌也先手字。”

瓦剌使者念完手书,目光在大殿内环顾一周,满是傲然之意。

文武百官满是羞愧。

皇帝被俘,成为人家手上的棋子,如今反过来要挟大明。

“尊使辛苦,赐酒食。”

随后,小太监带着瓦剌使者离开了大殿。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议议吧,大家以为如何?”孙太后看了一眼问道。

百官们左看看右看看,那些心存侥幸之辈,低头不再言语。

“太后,既然决意一战,何意之有?”于谦上前一步说道。

“战?如何战?”

于谦沉吟了一下,心有顾忌,没有开口。

“瓦剌也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退往江南,否则北方之地必将生灵涂炭。”

“现如今,唯有一计。”

“大军全部开到九城门外,列阵迎敌,吸引也先来战!”

朱祁钰没有犹豫,将唯一的办法说出来。

这是无奈之举。

固守京师固然稳妥,可对方也可以选择另辟途径。

如此一来,北方各省必将沦陷,老百姓们必将陷入暗无天日,水深火热之中。

这样的结果,没有人承受得起。

“京师只有三万守备军,也先亲率十五万大军,列阵迎敌是自寻死路。”

“是啊,兵力相差悬殊,列阵迎敌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有人觉得朱祁钰一定是疯了。

三万对十五万,如此大的兵力差距,怎么打,大家干脆直接抹脖子算了。

“京师只有三万守备军,搜罗搜罗老弱病残,估计能有个五六万人。”

“我大明还有火铳火炮,这是瓦剌人没有的,只要坚持几日,待到山东援兵到来,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山东援兵能到?”于谦激动的看着朱祁钰问道。

朱祁钰立下军令状,接下来前往山东遣兵的任务。

他不知道这位殿下有何办法通过瓦剌人的封锁,但朱祁钰这般说了,于谦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于大人放心,必到!”朱祁钰信心十足的说道。

白马义从的名声是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三国时期,白马义从能将匈奴人打的瑟瑟发抖,即便有四五百瓦剌骑兵封锁路线,朱祁钰依旧深信不疑。

“太后,臣也请求列阵迎敌。”于谦拱手沉声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陈循、王直等主战派,纷纷附议。

“战是可战,还有一个问题。”

“居庸关一战,也先携皇上作战,将士们畏首畏尾,士气低落,方使居庸关失守。”

“此一战,关乎我大明存亡,若是瓦剌也向再用此计,必败无疑。”

这是现在大明绕不过去的一个坎,皇上被俘,在瓦剌人手里。

只要这个事实存在,大明不论如何挣扎,都处于绝对的下风。

于谦的话,大殿内顿时噤若寒蝉,落针可闻。

许多朝臣不由的低下了头,不敢朝前方看去。

孙太后是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在孙太后面前提这个问题,无疑有些犯忌讳。

朱祁钰没有做声,身份的原因,这种时刻,安静冷眼旁观是最好的选择。

进一步,未免落人口实,退一步,亦非他所愿。

“他是皇上,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此时的孙太后,声音微颤,神情有些暗淡,与之前的雷厉风行宛若两样,更像是一个痛失儿子的无助母亲。

“太后,您是大明的太后,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江山落到瓦剌人的手里吗?”

“臣斗胆,江山为重,君为轻啊!”

“否则,臣纵死,也无颜面对先帝栽培。”

于谦双膝跪地,痛声说道。

“太后,瓦剌人贼心不死,意图染指我大明江山,您三思啊!”王直跟着启奏。

“太后,大局为重啊!”陈循也跪了下来。

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大明生死存亡的一战,不破掉瓦剌人手里这张王牌,战争必输。

在江山社稷与君王之间,江山社稷为重。

“太后三思!”

不少朝臣纷纷下跪请命。

这是只许胜,不许败的一战,若败,大明江山不保,所有人的命运也是显而易见的。

孙太后坐在那里,拳头紧攥,脸色有些苍白。

她知道众臣所言不假,也是此战的关键所在,可是要下那样的旨意,何其...艰难。

这是她耗费十多年心力,才交到儿子手上的江山啊!

时间,在这一刻里,格外漫长。

也不知过了多久。

“好!”

孙太后的口中蹦出一个字。

随着这个字出口,身子一颤,仿佛全身的力气都用尽了。

......

《求鲜花评价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