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大战前夕(1 / 1)
延安方面很快发来电报,责令沙胆亮小组解除对马迁安的“审查”,同时严厉批评沙胆亮自作主张随便怀疑一个优秀的同志,给部队造成了思想波动,形成很坏的影响。
对沙胆亮的处罚也随即下达,康部长命令他留在抗联戴罪立功,不知康部长出于什么意图,特意指明要沙胆亮在四路军“工作”,级别也连降三级变为股长。
命令宣布后,马迁安随即踏上原工作岗位开始工作,风波告一段落。
十一战区经过河南灾民青壮的补充,军事人员空前膨胀。这种人员急骤增多的现象是合几方面因素促成的。苏联方面一开始就希望在远东有一支中国人的力量,帮助他们抵御关东军的威胁,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方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西线僵持情况下,苏方更愿意抗联再稍稍强大一些,以杜绝曰本人最后的威胁可能。
中方和美方更不在话下,尤其美方对这支军队的成长,更是加大了物资支持,期望这支队伍能打出好成绩,缓解各条战线的压力。
十一战区现已有军人二十二万余人,其中十万余隶属果军系列,十二万隶属抗联。分给十一战区的第四十集团军的番号终于名副其实,随着军队扩充,三个军级番号被启用,101军、102军和103军,但这几个军番号只专属于马占山的果军,抗联番号没有升级,依然只有4个师番号,其中缘由明眼人都知道,谁也不说什么。
民众人数只有十万,这种军民比例是奇怪的,是严重扭曲的比例。按照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剩余产出物数量,十万民众只能供养的起一支两千人的部队,这也已是极限数字。但在十一战区这块地方则很特殊,这支军队几乎不依靠当地民众来供养,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美援物资,这一个时期内有近五万吨作战物资运进了战区,足可支持高强度战斗三个月之用。
但美方提供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有着严苛的要求,一他们希望这些作战物资完全用在对日作战上,二他们希望尽快发起一场较大型战役,提振士气,声援太平洋战场、滇缅战场和苏德战场。没有人希望做亏本生意,美方借机言明,若在八月前不发起攻击,美方将减弱支持力度直至完全没有,若战败也同理,美方将不再会把宝贵的物资投到饭桶身上。
老蒋对这支由马占山率领的杂牌武装心理是很复杂的,他既恼怒史迪威不遗余力武装这支杂牌,又希望这支杂牌能在东北搞出点动静给他长长脸,开战以来果军败多胜少,即使是“胜利”,也仅限在大的防御战中所取得的一些小的战术胜利,还从未有主动进攻取胜的战役性胜利,这使他受到颇多诘责,让他感觉到大失面子。如果马占山能取得一次辉煌胜利,这将使他从指责的尴尬中解脱出来,所以他也力主大打早打。
延安方面较为谨慎,毛ZD认为GCD头一次拥有了12万人的机动型重兵集团,这是一个出人意料了不起的成就,不应一次性的消耗在大型战役中,但随着获得的情报越来越多,毛ZD判断出这一仗不打不行,不打就将失去所有外援,而没有外援,这样一支没有大量民众提供给养的部队必将崩溃,与其自行崩溃,不如拼死一战或许能获得生机,最后他决定打,为此他特意从抗大抽调出数百优秀学员支援杨靖宇。
这数百学员个个都不是善茬,他们都是各根据地选派的身经百战的基层优秀指挥员,他们到了抗联必将大大充实抗联指挥系统。
日军梅津美治郎方面,也在酝酿新的作战方案。马占山与抗联的联军始终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情报表明,联军在遭受残酷围剿损失近半武力的情况下,忽然得到一些不明规模的力量加强,他不能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马占山与杨靖宇重新坐大。
几方面因素促使这一场大型战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马迁安现在是一支拥有1个半机械化支队,1个步骑混成支队,1个步兵支队,1个炮兵支队和一个坦克团的三万余人大军的司令员。部队规模扩大了,担子也更重了。
他很快了解到马占山与杨靖宇关于这次大战的分歧,也着实分析了双方方案的利弊,他开始思索融两种方案精华又能被双方同时接受的新思路,暗暗准备了数天,静等双方最后一次联合会议的召开,会上将最后敲定联合作战方案。
去了四路军修械所,对修械所所长张云交代了一些事情。回来的路上,他意外发现曾对他横眉冷对大有致他于死地的沙胆亮。
沙胆亮被连贬三级分配在四路军工作,马迁安对这个情况并不知道,他以为事情过去了,沙胆亮早已借道苏联回国,乍一看见灰头土脸的沙胆亮,马迁安还很奇怪。
“喂!”马迁安对路边正干着繁重体力劳动的沙胆亮吼了一句,“你小子还赖在我这里干啥?还在偷偷整我的黑材料?”
从外表上看,沙胆亮是个车轴汉子,完全没有留学苏联那种知识分子的儒生气质。
沙胆亮抬头看了一眼声音的方向,见是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马迁安,心里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他哪里知道马迁安竟然手眼通天,一家伙把他告到了主席那里,现在成了人见人憎的卑鄙小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