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章 论土地兼并(1 / 1)

加入书签

“你说咱孙儿天今天一大早起来就跟傅让,廖镛他们学打拳了?”

乾清宫暖阁的御案后,朱元璋一边批着奏章,一边听着朴无力的汇报。

“是的陛下。”

闻言,朱元璋心中宽慰,笑道:“哈哈,这臭小子,跟着叶兑那会儿,让他没事练练刀枪死活不愿意,就喜欢捧着书本读,现在终于开窍了。好,好。”

朱元璋越说越高兴,忍不住连连说好:“咱老朱家的种就得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可不能娘们唧唧的。”

“陛下说的极是了,宋王殿下可是变化大了。”

朴无力又在一旁笑着道:“宋王殿下不仅打拳了,出门的时候还没坐肩舆,是冒着小雨走路去的文华殿。”

“宋王还对身边的人说,又不是走不动。还说,一个大男人还怕啥毛毛雨!”

“哈哈哈,好!”

朱元璋听得哈哈大笑,把手中的御笔往笔架上一搁,骄傲的说道:“随咱,咱老朱家的种就没一个是孬的。朴大力。”

说着朱元璋唰一下就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喊道:“走,跟咱去文华殿看看咱的好孙儿。”

“来人,陛下出门,赶紧准备。”

“准备个卵{蛋!”

朱元璋大步走出大殿,连一旁备着的肩舆看都没看一眼,龙行虎步的就朝乾清宫外走去。

当初他当和尚,做乞丐的时候,走了多少地方?

跟元廷,跟陈友谅,张士诚干的时候,还不是靠着双脚打出来的江山。

这才过多少年,如非礼仪必要,就皇宫里这点距离,还需要那玩意儿抬着?

丢人。

别看现在已经六十五了,须发皆白,但是朱元璋的身子骨依旧硬朗,伟岸的身躯走起路来依旧虎虎生风,一点不比那些个年轻人差。

很快,朱元璋就来到了文华殿。

教室外。

刘三吾,解缙,方孝孺,齐泰见到皇帝走来,立刻就要俯身下拜,却被朱元璋摆摆手制止了。

大步走到教室外,就听到了里头朱允煊侃侃而谈的声音。

“这元朝的苛政,除了土地兼并,各种名目的赋税以外,就是不把人当人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特别是对于生在南方的汉人,想要求学,参加科举考试,更是难上加难。”

“遇到天灾不救济,遇到反叛又只知一味屠杀,一地反杀一地,一城反屠一城,更别谈招抚。”

“这样的朝廷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说的虽然有点糙,却也是处处点到要害。

这老百姓所求也不多,甚至就那点小小的愿望,就是吃得饱,有的穿。

当一个国家,当一个朝廷,连这点最基本的生存希望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老百姓能不反?

咱这孙儿可以,事情看得透。

“来!”朱元璋在解缙耳边轻声说道:“你,去考考他。”

解缙点了点头,挺直身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方孝孺站在窗户边,朝里面的朱允煊问道:“宋王殿下,你既然能以此为鉴,若换成你,你会如何做?”

这问题问得好。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想道.

他是马上皇帝,又是穷苦人家出身,得天下之后因为了解民间疾苦,所以各种政策都是利于百姓的。

可现在不一样,他总有老去的一天。

他也很想知道,这个突然开窍的皇孙,在关于治国理政,特别是民生方面有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好的见解。

“方先生这个问题很大呀!”

朱允煊笑了笑道:“但是于国家,朝廷而言,再大的问题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老百姓的吃和穿。若这个能够解决了,那离着长治久安也就不远了。”

说到这,朱允煊一顿,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可纵观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王朝,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因为想要老百姓有的吃有的穿,都涉及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土地。”

“土地这玩意儿啊,就那么多。若遇到朝代更迭,国家草创之初,因为年年战争,户籍人口锐减,所以新王朝的老百姓有的是土地。”

“这个时候只要人不懒,勤快点儿,不遇到大的天灾人祸,吃穿都不是问题,甚至到了年底,家里还能有余粮。”

“可为何到了一个王朝的中后期,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手里的地越来越少,甚至没了?这原因何在?”

“无非就是咱们前面所言的土地兼并,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重新来分配土地,也就意味着天下又得换个姓。”

说到这,朱允煊停了下来,看着这凉爽的天气下,方孝孺额头上直冒的冷汗,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至于在外面听着的刘三吾,解缙,齐泰,亦或是讲堂里的黄子澄,也是一个个冷汗直冒。

他们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儒门领袖,熟读整个五千年历史,岂会不知道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只是有些话不敢说,有些人不敢得罪罢了。

“那你给我说说,应对土地兼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朱元璋听了自家孙儿的一番话,再也忍不住大步走进了讲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