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子监集体看热闹!(求鲜花评价)(1 / 1)
最近风头最盛的金王爷,要与国子监的皇子皇孙比试六艺!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国子监!
国子监如今监生达到了几千人,俨然一座大型学校!
其中官员子女日渐稀少,平民百姓却越来越多。
又因为朱元璋杀官员杀的太凶残。
靠三年一次的科举根本无法满足大明的官吏需求。
所以很多官员的空缺都是从国子监监生中出。
有的国子监监生,一毕业就是三品官!
所以这里面的监生,基本就是大明官场的预备役。
虽然在学校里,不许互相串班,不守规矩。
但异姓王与皇子皇孙之间的比试,没有人不好奇!
以至于国子监祭酒,博士都前去围观。
监生们将校场围的是水泄不通!
……
朱栴等人都是去过军营的。
比较适应这种人多的大场面。
但朱允炆和朱允熥就差远了!
乍见校场上几千人,都是身着统一服饰褴褛的监生。
让二人都紧张地手心冒汗!
尤其是朱允熥,大病初愈,身体还有些虚弱。
校场上又无顶棚遮阳。
五月骄阳,晒的朱允熥脸颊发烫。
他忍不住看了金皖一眼,发现对方神色淡然,风度翩翩,立刻有些自惭形秽。
但等回头看见自己的几个皇叔,瞬间就心理平衡了。
皇子们十几岁的年龄,身体还没长开。
朱栴必须上马之后,才能让太监帮忙递上弓箭。
说实话,几千人围观之下,略显狼狈!
监生中难免有几个忍不住笑意的。
被朱栴听到,更加气恼!
反观金皖,手持重弓,一个翻身稳稳上马。
漂亮的动作,赢得一片叫好!
刘三吾几人为了避嫌,也为了逃避责任。
硬拉国子监祭酒来主持比赛。
让这四品官员,恨得牙痒痒!
但既然主持比赛,还是要讲究基本公平公正。
他见金皖持的是重弓,忍不住提醒道:“金王爷,您这重弓,比之庆王,力气要多上数倍。
如此一来,比试有些吃亏。”
金皖却浑不在意,洒脱一笑。
“祭酒大人,本王这重弓虽然连射吃亏耗力,但比白矢却占了便宜。
有利有弊,且随它去吧!”
白矢是射艺中的一项,意思就是箭头穿靶而出。
比的是力量和准度,金皖用重弓,自然杀伤力更强!
祭酒见金皖不计较,便宣布比赛开始。
第一局白矢,一箭定胜负!
朱栴看着金皖手上的重弓,也有些咋舌。
这可是二百石的重弓,一般在战场上是猛将专用!
寻常人根本拉不开!
就算勉强拉开,准度和持久度都无法保证。
射出一箭,就会力竭!
金皖用如此重弓,说明他力气惊人!
……
随着祭酒宣布比赛开始。
金皖与朱栴同时抬箭。
朱栴看不到金皖的动作,但耳边却传来监视们齐齐的吸气声。
他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金皖。
发现二百石的重弓被他像玩具一样直接拉满!
金皖的脸上一片轻松,甚至还在满弓状态下,停顿了许久瞄准。
随后朱栴的耳边传来一声尖啸。
这是只有重弓才能发出的声音。
随后便听“噗嗤”一声,金皖射出的箭整个穿出了箭靶,还朝着后方飞出几米!
朱栴拉弓的手都有些颤抖!
这是什么怪物!
竟然有如此怪力!?
好在朱栴骑射也不差,满弓之后也稳稳射出,箭头出箭靶,符合规定!
这一局,祭酒判打平!
但围观的监生都心中有数,朱栴比不上金皖!
……
第二局参连!
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
这句话自古便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连射四箭,就是先射一箭,再连射三箭至同一位置。
还有一种是先射一箭,后三箭加上第一箭首尾相连成一条直线。
但第二种却一直被人认为是误读。
因为这种射法,无人可以做到!
首尾连成一条直线,不仅考验准度,还考验对箭矢力度的控制。
否则过重会导致后箭将前箭击落。
过轻则无法没入前箭。
所以这第二种参连只存在于传说当中!
朱栴是参连的高手,他射出的连珠箭还被朱元璋夸奖过。
所以对这个项目,他踌躇满志。
只有金皖听完祭酒介绍,看向朱栴,心里嗤笑。
第二种参连只存在于传说中?
那他今日就让这几千大明监生见识一下。
何谓真正的连珠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