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清是天下子民的大清,不是爱新觉罗的大清(1 / 1)
康熙十二年,康熙二十岁,过了三年君臣相和的美好时光,在此时期,湘军、淮军已各发展至数万人,天津新军也已有数万人,大清朝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但是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各种封建思想的束缚,重农轻商的思想在大清的各级官员的眼里还是根深蒂固,农业苛捐杂税又日益众多,搞的老百姓是苦不堪言。传播新学也四处受阻,左清秋虽然身为一字并肩王,但是康熙绝非善輩,四处学政、督查困扰各地,左清秋心急如焚,但是现在他又不能轻易与康熙撕破脸,毕竟历史有其发展规律,也不能去拔苗助长,康熙在他这个年代,已经算的是相对开明的君主了,虽然与左清秋预期的提升大清国运还相差甚远。
正阳殿
户部尚书纳兰明珠启奏,请求在在京都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预计耗费白银五千万两,分十年建成。
木兰围场是康熙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京都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康熙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本意是好事,左清秋也未加阻拦,但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这纳兰明珠居然祭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大清朝每年的税银不过三四千两,还要拿出2000两给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还有那么多王公大臣们要养活,还有许许多多需要用钱的地方,纳兰明珠身为户部尚书,朝廷的钱袋子,居然想出这么一个想法来迎合康熙。
左清秋不等康熙表态,直接打断纳兰明珠。
“你知道大清有多少地方需要用钱么?大兴土木,这是亡国之君所为,你是想做亡国之臣?”
左清秋的话不可谓不重,但说的也没有错,他的心都是大清国运,他可顾不得你们王公贵族们的享乐。
明珠不敢硬怼左清秋,被他说的不敢言语,低头站在一边,康亲王杰书则忍不住站了起来。
“大清是我爱新觉罗的大清,不是你左清秋的大清,陛下贵为九五至尊,修几座行宫怎么了?难道我堂堂大清,幅员辽阔,还养不起陛下么?”
左清秋也站了起来,冷冷的道;
“大清是天下子民的大清,不是爱新觉罗的大清,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身为千古明君,如今大清国内外交困,危机四伏,陛下想的当不是个人之享乐,而是国家之安危”。
“你不要危言耸听,我大清国泰民安,何来危?又何来困?”
“是么?”左清秋蔑视的看了他一眼,好一个无知又自大的安亲王。
“好了,两位爱卿不要吵了,建行宫之事暂缓,朕尚年轻,当效法先祖,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奢靡浪费之举不可轻行,但明珠、康亲王一片忠心,朕也好生感动。”
“陛下的意思臣不是忠心喽?”左清秋微微已有了怒气,这小康熙真是不大会说话。
“不是不是,一字并肩王是既忠心又公心,心系万民,朕非常认同。”
左清秋“哼”了一声,余怒未消。
康熙赶忙转移了下话题,“现在大清国库空虚,列位臣工可有啥好的建议?”
“明珠,你是户部尚书,你先说说”
“陛下,要想充盈国库,无非开源和节流,如今我朝各位臣工的饷银都压缩至极低,各部也都在节俭办公,节流我们已经做到了极致,现在无非就是要开源,要想开源就要加征税负,现在我大清子民安居乐业,加征一些税负应该是在承担之内,臣提请陛下可督促各地加征税负以充盈国库。”
左清秋看到明珠就生气,他又站了起来,
“臣以为不妥,剥削民脂民膏历来都是取乱之举,如今,臣以为重点不是开源,反而是节流,明珠刚刚讲的朝廷上下收紧饷银,例行节约,这些都是小钱,我大清真正的资费用在哪儿他并没有讲,我大清一半的财政收入都用给了三藩,就这样,三藩还节制江南诸省,为其协饷,弄得我江南富庶之地都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三藩还借助手中权势,私征关税,垄断贸易,抢夺农田,霸占矿场,还放纵手下杀人越货,抢劫偷盗,把云贵诸省,搞的鸡犬不宁,各地官员百姓,怨声载道。”
三藩也是小康熙脑子里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康熙别看他年轻,却心有大志,一直想建立一番霸业,可是三藩这个问题,没人敢提,没人敢讲,毕竟三藩有兵有权,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如今左清秋提出了这个问题,正和他心意。
康熙清了清嗓子,“一字并肩王讲的深得朕心,三藩”现在确实是我们最大的财政负担,而且有兵有权,已经对我朝形成严重威胁。”
康熙说完,没人敢接话,众部臣都在沉默。
大家的心思左清秋和康熙都懂,他们都求安逸,没人想去大动干戈,万一失败了,可能他们的荣华富贵就没了。
康熙见众人不应,心里失望得很,走了半天,最维护自己,最维护大清的反而是自己最不喜欢的左清秋。
左清秋倒是没把这群庸吏们当回事,继续站起来道:“三藩”是一定要撤的,若不及早除之,使其养痈成患,大清就危险了。”
康熙帝有了左清秋的支持,也是豪情万丈,不顾众臣,单方面宣布:“由一字并肩王左清秋统领兵部开始组织安排具体的撤藩事宜。撤除三藩正式成为国家决策,进入实施阶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