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7章 澳大利亚争夺战(1 / 1)

加入书签

海军学校也建立起来,法国人的海军战术虽然没有英国先进,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尤其是航海学的学术水平还算不错,另外也主要是让他们当教员,真正的战术理念,则是由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那批中国海军军官兼任。

由于当时留学英国的,也就三十多个人,导致人才稀缺,海军学校规模一直不大,法国人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专业水平,人数得以大规模扩大,现在每年可以招收200名学生了。

能从拿破仑身上挖掘到的,已经完全满足了当时冒险抢夺拿破仑时候的设想,时间,周琅只需要时间,再给他二十年时间,随着新一代的成长,中国将完全变样。

只是中国似乎用力过猛,不知道是拿破仑的号召力太强,还是中国本身就对西方人有强大的吸引力,或者是两者综合的效果太大,导致涌入中国的法国人才规模太大了,大大超过了周琅的预料,让他都有些担忧法国人是不是会成为中国一个民族之一了!

官府解决了大概三千个在高级技术人才和教学人才的工作,但是近万大学毕业,却没什么从业经验的年轻人拿着中国的免费船票,涌入了中国!

这些人可不都是来找工作的,这个时代,其实不止是法国,在任何国家,能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往往都不是穷人家庭出身,哪怕是盛行学徒制的英国,最好职业的学徒,往往也是有钱人的专属,比如银行业的学徒,没有父辈的人脉关系根本就进不去。银行家的学徒往往都是银行家的子弟,或者大资本家的子弟,鲜有农民的儿子跑去银行做学徒的。

法国的大学由于要缴纳高昂的学费,所以都是富裕家庭子弟的专属,这些人其实不缺钱,他们刚刚毕业,或者毕业后不需要去工作,这些人年轻,富有,浪漫,对拿破仑充满了崇拜感,许多甚至曾经加入过拿破仑的軍队。他们都是来投奔拿破仑的。

有些很快就陷入了窘迫,开始找工作,他们具备的专业知识,让他们较容易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工业领域谋求到一份机械师或者工程师的职业,这两个行业太紧缺了。

但还有一些人,他们既不需要为金钱工作,也见到了崇拜的拿破仑,但他们并没有走,他们开始在中国经商。如果是普通贸易也就罢了,有些人开始进入工业领域。

他们有资本,有知识,甚至许多人的家里就是开工厂的,也许技术没有英国人的先进,但管理方法是大工厂制的。短时间内大量洋人申请开办工厂,甚至引起了行政上的混乱。

周琅在工商业领域的改革,规定但凡政府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做。不再政府规定的行业的工场,按照一般行业领取执照。以前也不是没有洋人申领执照,比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厦门开办了茶厂,可是如此密集的洋人申请执照从没有出现过。

官府要怎么管理?事情一直往上报,王辅茞都觉得麻烦,决定由皇帝定夺。

周琅也没想到拿破仑竟然吸引来了法国资本。

这怎么办。后世全世界都是欢迎外资的,可现在中国工业才刚刚起步,大笔法国资本进入,是不是会产生经济的殖民地化,他不由有些担忧。

如果中国产业经济已经形成,周琅不会有所担心,可现在还是民间资本积累时期,任由法国人来投资的话,恐怕这些外资会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势,后来俄国人的工业化就有这样的问题,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外国资本大量撤离,导致俄国的危机比别国更加深重,乃至引起了日俄战争的失败和后来的革命。

可这些法国人都似乎人才,把他们拒之门外,又有些舍不得,毕竟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不多见,下一个作死的帝国何处寻?恐怕得等到威廉二世弄死德意志帝国了。

所以周琅深思熟虑之后,颁布规范的管理办法,对外商开办工厂做了一般规定,除非得到政府特许,否则外国人不得独资开办工厂,必须有中国人与之合伙,且中国人股份比例不得低于一半。

一个合资办法,就把外资控制产业资本的问题掐灭了,至于法国人能不能在中国找到合伙人,周琅就管不着了,如果他们连这点能力都没有,估计想在中国开拓也肯定会死的很惨,这也算提前筛选一批莠品。

法国人还是能想到办法的,许多法国人开始寻求加入中国国籍。入籍没有固定的办法,管理很不严格,但层级很高。传统对户籍管理的方法,一般都是皇帝赏赐外籍人士入籍,比如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等,这些都成功入籍。这些人是皇帝特批的,也有不经过皇帝的办法。鴉片战争前,有一个为英国服务的普鲁士传教士,入籍福建同安的郭姓宗祠,取名郭实腊。这种办法是以跟当地宗族连宗的办法,肯定需要得到当地官府的默许,其中的暗箱操作用钱就能买通。

现在这么一大批人寻求入籍,当地官府顿时就感觉找不到办法。胆子再大的官员,也不敢让这么多人入籍。于是又一层层上报。

周琅颇不由自嘲,谁说洋人死脑筋了,这弯转的不比谁都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