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章 正规军(1 / 1)

加入书签

说回军装,军装的设计,是周琅亲自参与的。

原型依然是以西式军装为蓝本,然后逐步更改,上衣选择是修身笔挺的设计,周琅觉得修身的服装看着就精神,清军宽大的军装,如果脏一些的话,看着跟丐帮似的。不过没有选择西式军装上那么多的装饰物,非常素检,扣子都是木质的。之所以如此,不是舍不得材料费,而是周琅将扣子设计成等级的象征,普通士兵就只能使用木扣子,队长是铁扣子,把总铜扣子,千总银扣子(铜镶银),参将是金扣子(铜镶金)。简洁明了,在勋章出现和被士兵接受之前,这就是最显眼的等级标识,想穿漂亮的扣子,努力立功升官吧!

军裤选择的直筒裤,这个没什么说的,贴身舒适即可。

最难选择的是鞋和帽子。

菲舍尔建议用皮鞋,周琅也青睐皮鞋,尤其是给军官和仪仗兵配上长筒皮靴,走起正步来那叫一个拉风,这可不是虚荣心,多进行阅兵有助于提高士兵的荣誉感;但经过尝试后,周琅就放弃了,台湾的气候,穿上皮鞋,许多士兵的脚气马上就发了,对这时代的医疗条件来说,是会影响战斗力的,鴉片战争时期的英军就受此影响。一直到日俄战争时期,日军还受困于一种脚气病,患病者足踝,膝盖,大腿至全身有水肿及浆液渗出,严重者丧失运动能力,甚至引发心脏病危及生命。在海军中,脚气病甚至成为坏血病之后士兵最大的威胁。

所以周琅放弃了采纳皮鞋,与其用皮鞋反不如当地人喜欢的草鞋舒适,但草鞋的耐磨程度不足,一场训练都没结束就得换鞋,尽管价格低廉,可上了战场,总不能临阵换鞋吧。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用牛皮带子做皮凉鞋,耐磨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还比较上档次。

帽子问题比较敏感,周琅不想完全采纳西方軍队中的高筒帽、船形帽之类的帽子,打算采用一种中式帽子,明代之后文人流行的四方巾消失了,但是瓜皮帽流传了下来,清军采用斗笠型军帽,都不太附和周琅的要求。最后试来试去,采用瓜皮帽加遮阳帽檐的设计,然后加上一个帽徽,立马就有些气势了。普通士兵也给一颗铜帽徽,压上简单的图案,目前是剑形纹,考虑日后根据某只軍队立下特殊功勋后,给他们更换专有的帽徽来增加荣誉感,比如虎头纹、龙头纹之类的。

军装颜色,也选得比较鲜艳。这一点跟现代軍队讲究隐蔽性,采用迷彩色伪装色不同,菲舍尔介绍说,欧洲軍队都使用醒目的颜色,目的是跟平民区别开,增加士兵的荣誉感,比如英国采用的就是红色军装,因此有红衫军或者龙虾兵的外号。看在荣誉感的面子上,周琅也选择了显眼的颜色,考虑到台湾落后的手工业现状,选择了最常见的颜色,帽子使用了红色,上衣采用蓝色,裤子是素色(不印染),鞋子是黑色。

材质采用当地特色的毛加麻混纺的特殊织物,当地俗称毛布,是当地番人妇女用兽毛和苧(苎麻)织成。因为十分结识,汉人买来做旗子,或者做包裹。周琅选择这种织物,一来是因为本地所产,来源稳定可控,二来是因为毛和苎麻的织物都比较笔挺,不像棉布穿久了之后,就容易垮下来,影响军容。

不过番人的生产力有限,所以周琅攒了很长时间,才攒够了制作军装的布料。而且一套军装的价格并不便宜,平均下来,制作一套得十个银元;不过相对于满清官员制作一身考究的官府动辄两百两银子的价格,还算厚道。

军装逐步发往各个营区,一开始士兵们自己穿上互相看着笑,之后是老百姓围观他们跟着笑。可当整齐的军装,配合整齐的步伐,统一的武器,开始操训之后,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不笑了,千篇一律带来的纪律感自带一种森然的气势。

除了军装,菲舍尔的建议下,骑兵也组建了。在东港缴获了一百皮军马,虽然比不上欧洲战马高大,总比没有强。而且一旦证明骑兵效果好的话,周琅不惜血本也要从印度采购一批战马回来,听说印度马是驯化阿拉伯马培育出来的,跟欧洲马力量差不多。

掷弹兵团也组建了起来。从全军中进行了挑选,选拔出了一千名体格最为强健的老兵,单独组成一营,依然由马大雷带领。

炮兵扩大到了一千人,装备一百门大炮,淘汰了清军自造的土炮,换装了科林当时扣留在左营的步兵炮,每十人为一队,负责一门炮。四门炮组成一个炮团,四个旅和掷弹兵营各装备一个独立的炮团;剩余二十个炮团组成一个炮旅,专门用来攻坚克难。

医院逐步完善,由聘请的专业医生在后方组建野战医院。没个团都设立一个专门的医疗班,负责在战场上紧急救治伤员,经他们紧急救治后,重伤员送回后方医院治疗。

随军学校一直在办,但因为士兵的基础太差,以及大多数人态度并不端正,效果目前还不太好,至少还没有成批出现扫盲的士兵和军官。但零星出现的,被教书先生确认已经可以识字的士兵和军官,士兵直接任命为基层军官,军官直接升一级。这种鼓励力度,渐渐开始扭转了軍队中的学习风气。果然寒窗苦读最大的动力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周琅还开始组建专门的炊事班,一个团一个炊事班,就负责做饭,周琅认为吃得好,有助于提高战斗力。

另外一个制度创建是正式树立了軍队名称,周琅以自己南路辅国大元帅的名头,给軍队起名南路军,制作了写有“南路”字样的旗帜下发下去,取代了军队以军官姓氏为旗号的传统。

目前南路军一共有四个旅,过去的老营,现在则由新组建的掷弹兵团取代,但并不叫掷弹兵团,而是给了一个独立于四大旅的名称,帅营,意思是帅帐亲兵营,归周琅直接指挥。

经过这一番制度建设,周琅很确信,他的軍队目前比清军看起来更像正规军。

这一番休整,时间就到了五月底,北伐的王辅茞从北边回来了,去印度的谢清高也从海上回来了,俩人的回归,各自给周琅势力带来了一些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