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艰苦的六十年代(1 / 1)
“咕咕咕…”就在秦淮南他想入非非的时候,从腹部传来的猛烈饥饿感,以及一连串如同鞭炮闷响的肚鼓声,打破了沉寂。
对于未来规划以及拯救秦淮茹一家的计划,暂且放一边。
伟大且正义的秦某人,现在必须要放眼当下。
原因也很简单。
他,饿了。
现下是一九六四年,那场持续了近三年之久的饥荒岁月,才刚刚过去不久。
家徒四壁的家里,除了那张单板床,还有千补万补的被子外,就是一把木质且已经开始摇曳的椅子。
哦,还有那个刚穿越就建功的大水缸。
至于说其他的家具,莫得。
唯一多功能智能组装的,就是大水缸了。
嗯,多功能家具组装,全少不了它。
水缸上架砧板,就是菜板。
水缸上架面板,那就是饭桌。
就是这么的简陋,就是这么的草率!
甚至现在,连铁锅都没得用。
因为前两年的时候,要准备大炼钢,可是把每家每户的铁锅都收走,吃大锅饭。
后来大锅饭垮了,铁锅,也不是所有人都还回去了的。
至少,原身秦淮南家里的铁锅,到现在都没有还回来。
这是时代遗留问题,给予的压力,躲不开。
但是,树挪是死的,人挪是活的,没有铁锅,不代表就活不下去了。
这一点,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和平年代,一个高科技产品快速发展,无需再为每日的三餐焦虑,并且已经享受各种电子产品福利,人工智能体验服务的现代人。
来到这个时代,还真不一定,就能够有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混得风生水起的本领。
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才是对于后现代化都市宅男宅女的切实描写。
相比起后世在伟大祖国怀抱下茁壮成长的天之骄子们,这个时候的人们,无疑都是独立生长的野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没有爹妈的孩子,当家当的更早。
当下宣传的口号,大多如此。
与后世什么计划生育,普遍严格控管人口所不同的是。
这个时候,可都是多生孩子好,孩子越多家里越幸福的宣语。
整体上鼓励多生,培养劳动力。
这一点,倒是跟后世所谓的“只生一胎”的提倡,完全背道而驰。
计划生育不严重,或者根本没有提倡计划生育,国家是放开了人口规划的。
想生随便生,只要是一个健康的女人,具有生育能力的,随随便便生个两三个,有的四五个也不是那么夸张的事情。
只不过,生得多了,张嘴的口也就多了。
在这个物质严重不发达的年代,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上一年,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人祸,勉强也够上一家的吃喝。
可如果家里张嘴等吃的人多,下地干活的人少,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个时代的生活,远没有后世那么喧嚣,那么波澜起伏。
在这时代,人活得已不容易,谈何其他。
没有一命呜呼,已经是最大的惊喜,没必要再去伤秋悲古。
而秦淮南当下要做的,就是存活,让自己先在这个世界填饱肚子,之后,再摸索时代的风向,走上致富路。
秦淮南是一个行动派,这么想了,就这么做,他第一步…
找吃的。
一个身处饥饿的人,无疑会对味道是最敏感的,特别是食物。
很快,他就在“空荡荡”的家里,找到了一份特殊的食物。
棉饼,也是油坊里榨油的下脚料。
这个时候的油坊,均是手工作业。
榨油的方法,则是通过将棉籽包成包,放入油榨中压榨。
当棉籽的油被榨出之后,一包棉籽便成了一个直径1.5尺左右,厚寸余的圆饼。
有米吃的时候,棉饼,通常用来喂牲口、作肥料。
不过,到了饥荒年代,无粮食可吃,人们便用棉饼充饥。
秦淮南也是实在抵不过胃部的饥饿,抄起一块棉饼,就开始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
“...”
老实说,棉饼这玩意,真不是人吃的。
硬嚓嚓的糙喉咙,噎的慌,可是身体却做出最诚实的反应,一口接一口的往嘴里塞。
这个时候,能吃棉饼都不错了。
条件好上一点的,还可以用玉米糁熬点粗米粥,给家里的劳动力补补,条件不好的也尽量捞些干的给干活的人填填肚。
哪怕同样糙喉咙,但是饱肚子。
剩下的女人和小一点的孩子,等家里劳动力吃完后,再刮拉刮拉已经剩的不多的粥桶,然后兑水。
和着已经跟清汤似的粥,喝下去,也就当吃过晚饭了。
有些会盘算的女人,还会在粥里多放些野菜,让粥显得稠一些,虽然滋味不怎么样,但到底肚子还是能够勉强填饱。
言归正传,秦淮南吃的这种棉饼,虽然确实也属于能吃的食物,但是质地真的是十分坚硬,要想将其分成若干小块,都需非常用力的去掰扯才行。
正确的食法,便是在食用之前,将一小块棉饼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待其变软,然后用刀将其切碎。
吃法也有多种:或放入锅中,用油盐炒熟,当菜吃。
或加水煮成干饭、熬成稀粥用来充饥。
棉饼做的菜或饭,均有一种生棉籽的味儿,并且已无多少营养。
但在这个时候,却也是难得的佳品。
不过,棉饼吃后不易消化,吃多了肚子会长时间发胀。
若是在吃前未充分泡开,并且是炒着吃,棉饼便会在腹中继续膨胀,使食者经久不饿。
曾经就有一个饿急了的农民,从生产队的仓库里偷了一块棉饼,用刀将其剁碎,稍加浸泡,就煮着吃了几大碗。
结果被活活胀死。
所以,这玩意,秦淮南还不敢多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