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逃不过的太子谋逆案(1 / 1)

加入书签

巷子外的风波,张一凡并不知道。

此后几天,他一直在为牡丹亭之约做着准备。

自从上次在辩馆,张一凡提出了株连之法的悖论后,想必牡丹亭之约,必然是围绕着株连之法进行的。

牡丹亭之约,显然是皇城几大院授意门下弟子发起的。看来是存了一次辨明这件事的意图。

在张一凡看来,牡丹亭之约,背后甚至有朝廷,乃至于当今皇帝陛下的意图在内。

这一点,从儒家积极约战自己,就能看出来了。

不同于法家,儒家等各家约战自己,并不是真的为了约战自己。而是为了做给一些人看。

至于什么人能让儒家这样,想必就只有当今陛下了吧。

张一凡在脑子里一次次复盘了辩馆之辩,最终终于想明白了。

能不能废除株连之法,其实不取决于自己,甚至也不取决于诸子百家。

而是取决于当今陛下。

他所做的,唯一的作用,就是引起渔轮关注。

希望渔轮,能倒逼当今陛下。

但是,这个已经御世几百年的陛下,会在乎渔轮吗?

想当初,陛下二十年不理朝政,诸子百家、民间百姓发出了多少批判之声,他依旧不动如山。

想到这儿,张一凡心中胜券在握的感觉,顿时消失了。

此时,他又想起了郭菲白。

幸亏没有答应郭菲白,不然闹剧之后,自己还是一介罪人,那时候,郭菲白又如何自处?

张一凡摇了摇头,甩掉杂念。

既然一切的根源在当今陛下身上,那么便要多琢磨琢磨当今陛下的想法了。

一切都是从太子谋逆案而起,那就又要从这件事上入手了。

其实一直以来,张一凡都小心翼翼的规避着太子谋逆案。

太子谋逆案是陛下定性的,其中牵扯诸多,张一凡深知但凡涉及到这种帝位之争中,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管你是朝廷大员,还是当代大儒、巨侠。

均是如此。

所以张一凡虽然借太子谋逆案在辩馆攻击法家,但是也仅仅是以陛下定性的结果为准。

但是要想在牡丹亭之约中战胜诸子百家,就只有继续深挖太子谋逆案了。

在刘一刀的帮助下,张一凡搞来了太子谋逆案的相关资料。也包括了被斩首的御林军的相关资料。

看完资料,张一凡更加疑惑了。

这,完全没理由谋反啊!

大鼎王朝自从立国以来,皇室一直都是代代单传,且每一代都是男丁。

这么看来,似乎是皇室用特殊的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

想必是为了避免皇权之争。或许,也有其他想法,那就不是张一凡所能理解的了。

既然代代单传,那么当今太子,迟早会成为皇帝,按照这个世界皇室绵长的寿命,他成为皇帝后,可以御世几百年。又何必要谋逆?

没必要这么着急吧。

除非太子脑子秀逗了。

这是第一个疑点。

第二个疑点,就更有趣了。按说太子谋逆,必然是要勾结内外大臣,文武百官。但是此次谋逆,被皇帝下令斩首的只有御林军的众人,而且这些御林军的士兵,乃是一队御林军,其他御林军,并未被牵扯其中。

哪有太子要谋逆,不事先勾结朝中大臣,只依靠御林军起事的。纵然是御林军战力超群,可以掌控皇宫,那接下来怎么办?何况,按照相关史书记载,大鼎王朝的历代皇帝,均是修为惊人,不在圣人之下。

依靠御林军,就能将之拿下吗?

张一凡摇摇头,太不可能了。

第三个疑点,也是最重要的疑点,通过对被杀这支御林军的个人经历进行梳理。张一凡发现这支御林军,曾经在当今陛下蒙难的时候,救过当今陛下,当时,这支御林军所有成员,还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直接赏赐。

当时,皇帝陛下南巡,被流民围困于风波湖,是这支御林军冲散流民,救了皇帝陛下。这一事件,被史学家称为“风波恶”。

三个疑点聚焦在一起。张一凡心中笃定,太子谋逆案,必然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

只是到底是为什么呢?张一凡想不明白。

由于皇室代代单传,因此太子不可能谋逆。反过来,皇帝陛下也不可能诬陷太子。毕竟那是他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太子若是被泼上脏水,即便将来继位,也会影响太子的形象。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太子没有谋逆的动机,皇帝没有污蔑太子的动机。但是现实情况就是,皇帝陛下和诸位圣人亲自定性,太子谋逆。

还有就是,那些莫名牵连其中的御林军士兵,又是为了什么?

莫非,这一切,都和当年的风波恶事件有关?

张一凡再度央求刘一刀,找来了风波恶事件的卷宗。

“帝南巡至永,临风波湖。逢流民作乱,围帝于风波。帝振奋神威,御兵与之战,胜之”。

天大的一件事情,就只有这么短短几句话。

张一凡一个字一个字揣摩。

皇帝陛下南巡到了永州,在风波湖上观赏风景,结果遇到了流民作乱,于是皇帝陛下指挥士兵与之作战,结果获胜。

想必指挥的所谓士兵,就是此次太子谋逆案被杀的御林军吧。

张一凡心中一动,又发现了一个疑点。

流民,何处的流民?结局如何?

张一凡赶紧翻阅当年的相关记载,结果,关于这些流民从何而来,结局如何,再无一句记载。

张一凡敲打着自己有些不够用的脑袋。

按照时间推算,风波恶事件的时候,太子也跟随皇帝南巡。风波恶事件后,皇帝陛下回来便命令太子监国,自己则二十年不理朝政。

而一旦亲理朝政,则以雷霆手段,宣布太子谋逆。

是当年风波恶事件中,有太子的参与,所以皇帝陛下隐忍不发?

还是太子监国期间,做了什么皇帝陛下不能容忍的事情?

若是隐忍不发,又怎么会让太子监国?若是监国期间出了事情,又怎么会不牵连文武百官?

张一凡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想去掉自己身上的株连之罪。结果,却要先弄明白太子谋逆案。

难为人哦!

张一凡感慨一声,再也顶不住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来点票票,今天更新破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