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朱祁钰的表演,定击溃瓦剌大军(1 / 1)

加入书签

朱祁镇的尸体稳稳的躺在担架上。

旁边的朱祁钰一脸的悲愤,似乎为皇兄的离世痛心不已。

而此时,最应该难过的文武百官。

却一个个面上悲戚,眼神冷静。

他们心中毫无波澜。

甚至松了口气。

如果朱祁镇还活着,甚至被带回来了。

那当朝两个皇帝如何自处?

局面尴尬不说,肯定会引起一定的混乱。

可以说。

朱祁镇的死亡,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

若只是这样,大臣们不至于对朱祁镇的死这么冷漠。

毕竟同为君臣这么多年。

但。

昨天。

朱祁镇身为大明皇帝,在城外为瓦剌大军叫城的一幕还历历在目。

将士被降,尚且知道不能叛国投降。

而朱祁镇身为一国之君。

竟想亲手葬送大明的江山!

莫说是臣民。

就算是太祖知道了,也得气的诈尸!

于谦向前安慰道:

“陛下,既然殿下已死,大明的江山,还要靠陛下支撑。”

“请陛下务必保重龙体!”

于谦改口的速度很快。

既然现在朱祁钰是皇帝,那朱祁镇无论之前什么身份。

即日开始,便只能当王爷。

于谦开口不提为朱祁镇报仇的事,而是让朱祁钰保重龙体。

新皇的神勇所有人都看得到。

谁都不想失去如神明降世一般的君主。

也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带着大明再次崛起。

朱祁钰脸上悲痛的神色稍缓,深深的看了眼于谦。

百官低头而立,为的就是避免被人看出眼中的平淡。

不管怎么说。

朱祁镇死了。

他们身为曾经的臣子。

理应难过。

低头,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掩饰了。

朱祁钰深吸一口气,仿佛为了大明江山,强行压下了心中的难过。

“朕明白,让诸位爱卿费心了。”

“现在瓦剌大军已退,大家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是啊。

从朱祁镇御驾亲征开始。

传来京城的消息,就没一个能让人安稳睡觉的。

这近两个月以来。

多少人夜不能寐。

就连上朝议事,都是眼下一片乌青。

现在瓦剌大军后退。

他们也终于能松口气,睡次好觉了。

于谦抱拳道:

“陛下神勇盖世,臣等愧不敢当。”

众大臣闻言,也纷纷道:

“陛下之勇,举世无双,实乃我大明之福啊!”

“臣等愿为陛下,为我大明江山,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

“大明得陛下此等明君,是臣民的福分啊!”

“……”

一个个赞誉之词从文官们口中冒出。

几乎没有一个不重样的。

另一边的武官将士张了张嘴,最后只能无奈的闭上。

比打仗,他们无所畏惧。

但是比拍马屁。

算了,让给这些文官了。

朱祁钰听着周围的赞美之词,表情平淡。

这些人之前在朝堂上可不是这么说了。

若自己真要计较起来,怕是这里一半的大臣,都得起牢里坐一坐。

等到他们说的差不多了。

朱祁钰这才欣慰道:

“爱卿们的心思,朕已了解。”

“城门压境之困暂解,但皇兄却……”

朱祁钰微微叹了口气,神情落寞。

“爱卿们的赞美之词,还是留作以后再说吧。”

“朕实在是没心情。”

文武百官闻言,无不为陛下的兄弟之情动容。

他们自然不可能将朱祁镇的死亡想到朱祁钰身上。

在场的人心里都很清楚。

身为皇子的时候,朱祁钰对身为太子的朱祁镇都无比谦恭。

从未有人在朱祁钰嘴里听过对朱祁镇的不满。

哪怕是亲近之人。

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搬出宫之后,就更加的谦逊有利。

从不因自己是王爷也有任何僭越行为。

后来郕王日益长大,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也崭露头角。

当时的皇帝朱祁镇为了避免被弟弟夺了风头。

多次当着大臣的面对朱祁钰进行训斥。

朱祁钰始终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行为得体。

直到朱祁镇的行为越来越过分。

郕王不忍兄弟相残。

只能远走海外。

这一走,便是两年。

所有人都相信。

如果不是因为大明将亡。

朱祁钰是不可能回来的。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杀害自己的兄长?

大臣们心中甚至都没有个这个想法。

尤其是看到陛下如今为了兄长的离世,这么伤怀。

更是为陛下的至情至性而感动。

于谦叹了口气,向前道:

“臣等知道陛下同兄长手足情深。”

“但这一仗刚刚结束,将士们都已疲惫,陛下还是回宫休息吧。”

“关于……”

于谦看了眼担架上的尸首,沉声道:

“关于王爷这边,就交给臣等吧。”

朱祁钰闻言微微摇头,道:

“朕出海两年,本以为回来边能与兄长相聚。”

“谁曾想,刚见面,便是永别。”

“朕惭愧,虽击溃了瓦剌大军,却未能保住兄长性命。”

感受着陛下的情真意切,大臣们心中喟叹。

咱们的陛下,就是太重情重义了。

被兄长所逼远走海外就算了。

还要奔袭万里回来,为兄长收拾残局。

冒险夜袭敌营救了大明不说,竟然还为未能保全兄长性命而自责。

这样的天子,怎能不让臣民爱戴?!

此时的城门两边,也有不少百姓围着。

之前战火冲天的时候,根本没人能睡着。

后边传来陛下战胜的消息,更是让人激动。

离得近的百姓,听到新皇的话,无不湿了眼眶。

陛下手足情深的故事,瞬间被传到了百姓耳中。

“都说皇家无真情,咱们的陛下简直让人心疼啊。”

“有这样的陛下支撑着大明,我这辈子死也要死在天子脚下!”

“百姓家的兄弟尚且少有如此情分,陛下真是为天下兄弟,做了表率。”

“没错!我前天还与兄长争论,等下回去就跟兄长好好谈谈。”

“……”

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

都为有如此顾念亲情的陛下而感到骄傲!

本应寂寥的长街上,此时人满为患。

无论百姓官员,无不泪洒衣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