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明,危在旦夕!(1 / 1)
定远舰上,那个靠着一艘小船远渡重洋的宦官,已经支撑不住了。
尤其是看到郕王朱祁钰的一刹那,他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神明。
终于熬到头了。
痛哭道:
“殿下,回吧!”
“我大明二十万精锐啊,没了,都没了,殿下。”
“您再不回去,我大明,亡矣!”
说完,身子一歪。
旁边的将士连忙将他扶住,另一有人端来一碗加了糖了热水让他喝了。
宦官这才感觉自己还活着。
他接着哭道:
“圣上,圣上不听劝告啊。”
“那瓦剌不是人,故意来坑咱们大明,殿下。”
“求您返航吧!”
话音刚落,宦官直挺挺的晕倒。
李靖忙让人将他抬到房间里进行医治。
这一个小小宦官,一路奔波,不知道在海上漂泊了多久。
能够找到他们也会拼了老命了。
甲板上,朱祁钰紧抿嘴角。
临行前,自己便对朱祁镇千叮咛万嘱咐。
凡是要以国事为主,要与大臣们商量,不可只听谄媚之言。
当时的朱祁镇也只表现出不舍,对于自己的话满口答应下来。
看上去似乎听在了心里。
朱祁钰心知历史,对于皇兄的承诺并不放心。
为了以防万一。
自己还特意去见了皇太后孙氏以及兵部侍郎于谦,劝说两人不可让皇兄听信谗言,一意孤行。
尤其是在军国大事上,定要好好劝谏才行。
甚至还提醒于谦,仔细瓦剌那些家伙。
还慎重的分析了瓦剌近年来的野心跟行为。
让他们务必要仔细些。
当时的游说劝告,就是为了防止后边土木之变的发生。
没想到自己的大哥,朱祁镇最后还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导致大明最后的精锐,几乎死伤殆尽。
若是先皇知道此事,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啊。
岳飞拿过一封皱巴巴的信,道:
“殿下,这是下边的人在信使怀里找到的。”
信封虽然皱皱巴巴还有点点泥泞,但却没有破损。
信封上书“郕王朱祁钰亲启”字样。
怕是刚刚只顾着汇报大明的情况,把这封信忘了拿出来。
朱祁钰拿过一旁的匕首,直接划开信封封口,将信取出来。
“大明危在旦夕,郕王殿下速回!”
信的开头便是这几个大字,后边则详细写明了战况原因。
这封信是于谦亲笔所书,信的内容跟自己所了解的也差不多。
瓦剌以朝贡之名骗取大明的钱财无数。
本应每年一次的朝贡,近年来,瓦剌几乎是每年来个三四次。
大明自认为大国天朝,瓦剌每次带来多少东西,都会以更大的数额价值带回去。
大明的赏赐向来都是按照使臣人数而定。
而瓦剌最后一次竟带着三千人进京,宦官王振查明这三千人中,有不少是放牛人放羊人冒充的。
再加上瓦剌这次并未给他好处,便一气之下直接减免了赏赐。
这却正中别人下怀。
瓦剌便以此为由,挥师南下,直逼大同。
朱祁镇年轻气盛,再加上他听信谗言,让宦官把持朝政。
听从了王振的建议,欲效仿先辈御驾亲征。
大臣们一听,当即便进行了劝告。
但正欲大展宏图的朱祁镇在王振的奉承下,早已没了任何顾忌。
更何况此时的朝政全都在王振手中把握着。
朝堂上真正劝谏的,根本没有几个。
在朱祁镇的坚持下,大手一挥。
将大明的二十万精锐悉数带出。
按照大明这些精锐的战斗力,就算是瓦剌现在日益强大,在大明指挥得当的情况下,也不足为据。
但坏就坏在。
朱祁镇任人唯亲,根本不管大将大帅,直接将指挥权交到了宦官王振的手中。
王振身为一个宦官,落榜进士出身,为了爬上如今的位置,更是小手段不尽,大见识没有。
行军打仗一窍不懂,排兵布阵只当儿戏。
将指挥权交到他手里,就相当于将大明精锐主动送入敌人的包围圈。
最后在王振胡乱的指挥下,大明本可以一敌十的精锐部队连连兵败。
信的最后,也是信使来的前夕,二十万精锐距离被灭也只差临门一脚了。
按于谦在信中的分析,大明的军队就算是退到京城,也得死守国门方可。
更可况瓦剌还不断的组织大明军队后退,企图全歼他们!
因朱祁钰自出海以来,每隔几个月,便会让人传信回去。
故,于谦才能知道这位郕王的厉害之处,以及大概位置。
这才派人渡洋求救!
此时说再多都无用。
力求郕王无论如何都要回来救大明一救!
哪怕大明京城失守,也要回来光复大明!
否则大明就此陨落在他们手中,众人就便是到了下边,也无颜面对先皇等人。
看完最后一句,朱祁钰缓缓闭上了眼睛。
神情略带痛苦。
大概是宣宗知道自己的继承人并非什么大谋略之人,所以走之前不但留下了“三杨”诸位名臣,更是留下了最重要的精锐部队。
大明的二十万精锐是先皇留给大明最大的依仗。
也是留给朱祁镇的底气。
依仗没了,底气熄了,大明离灭国也不远了。
现在就算是再怨朱祁镇,再想杀了王振也没用。
只要大明还在,什么都可以再来!
在众人的目光下,朱祁钰猛然睁开双眼,厉声道:
“将士们,我身为大明的郕王,现在大明危在旦夕,怎能弃国不顾。”
“弗朗机,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回来。”
“现在,转航,回大明!”
戚继光立即道:
“是!”
一声令下,所有的战舰都行动起来。
朱祁钰看着近在咫尺的弗朗机,心中微沉。
弗朗机可回头再灭,但大明绝不可落入外邦之手。
京中有于谦在,可能会力缆狂澜。
但朱祁钰不敢拿大明的国运做赌注。
大明,决不能在他们兄弟手里陨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