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语惊四座(1 / 1)
文远如此表明立场,倒是令沮授再度吃惊。
“这……”韩馥尴尬的笑了笑,道:“文远莫急,此事还须谨慎计议,诸公以为该当如何?”
沮授谏曰:“主公,依某之见,此事根本无需再议,方今天下,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各地起义兵,扶社稷,此以顺讨逆之举,诸侯必望风云集!主公也当顺天命,应民意,高举义旗,讨伐董贼!””
别驾关纯也谏道:“某亦赞同公与先生之言,董贼残暴,尽失天下士民之心,诛灭董贼乃天下大势所趋。若不应机而动,恐日后反受其累。”
韩馥叹道:“既如此,就从诸君所议,我冀州即日起兵讨伐董贼,卿等筹措粮草,整修兵器,大军克日聚于邺城,往洛阳开进!”
众谋士皆称善,韩馥虽明知必须起兵,却似乎仍有些不放心,一四十岁上下中年文士上前谏道:“兵者凶事,不可为首。董贼虽逆天命,然西凉军素来善战,带甲二十余万人,不可轻侮,某以为当此之时,主公应先看各州动向,彼若动,而后我再响应。冀州乃天下大州,故便众人有功亦未有居于冀州之上者。”
文远一直眯着眼在一旁细细听着,早已猜到韩馥心意,看他听那文士所言似乎颇合韩馥心意,上前向那文士拱手道:“未知先生高姓大名,所言何其大谬也!”
文士脸色一变,不悦道:“在下中山刘惠(字子惠),愿闻将军高论!”
文远向韩馥拱手道“辽有一言,或可坚主公讨董之心。。”
韩馥颇有些心烦意乱,侧目道:“文远有何高见?”
“末将以为,此檄文一出,天下群雄势必纷纷响应!辽虽年轻识浅,料想也能猜到几位?”
韩馥一听来了兴趣,道:“哦?文远且一一道来。”
“沛国曹孟德,此人首倡义兵,自不必说了……若以官爵论,辽以为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袁公路当为第一,此人原为虎贲中郎将,董卓入洛阳后,欲废汉帝,为拉拢袁术,乃表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依附,惧祸逃往南阳。檄文到日,此人必定起兵讨逆!”
韩馥点了点头。
文远继续道:“第二位我先且不说,第三位便是豫州刺史孔伷孔公绪,此人清谈高论,素贬斥董卓暴戾,闻群雄起兵,必然响应!”
“第四位兖州刺史刘岱!今董卓贻害汉室,致令天子蒙尘,岱本汉室宗亲,得此檄文,如何不起兵除贼?”
“第五位乃渤海太守、祁乡侯袁绍!袁本初于洛阳时便与董贼交恶,出奔渤海,早已竖起义旗,袁氏四世三公,袁本初折节下士,四海有志之人俱往投效,彼若举兵,天下何人不从,况除却这些,我料起兵者还有荆州刺史王睿,东郡太守乔瑁、陈留太守张邈,河内太守王匡、河内太守袁遗,上党太守张杨等!”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文远读过历史和演义,所以很清楚这些起兵诸侯的姓名,只见文远每说出一个名字,韩馥脸上的血色就多出一分,韩馥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这些人的政见、品性他平日里哪能不了解个一分半分?
“若此番这十余路英雄俱起兵响应,多者两三万,少者七八千,到时群雄毕集,少说可得二十万义兵!群雄将此大军齐攻洛阳,董贼安能不胆寒授首?”
“哈哈哈,吾已知文远所言第二人是谁了!”韩馥抚掌笑道,
文远也笑道:“正是!所以辽以为,此战我军必胜!主公身居一州牧守要职,在联军中自然声威盛重,若大起义兵,必定四海扬名,士民来附。”
一番长篇大论,所有人都怔怔的看着文远,他们之中虽然有人也能想象到会各地必有人起兵响应,却没有一个能像文远分析列举的这般清楚,开始众人还认为文远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没有显出特别的重视,但是现在,所有人都不敢轻视这个见识广博的年青英雄!
尤其是沮授,在场众人中他自认对文远的内心看的最为通透,他一向认为文远绝非久居人下之辈,否则也不会虎口夺食,把张颌要到书中,之后以替丁原守制为由推脱不入邺城,更坚定了他的看法,可今日文远的表现,似乎却让他的身上多了一层迷雾,先是拜韩馥为主,接着自愿随军出征,又力谏韩馥起兵,沮授实在猜不出,他心中想的到底是什么?
可惜沮授虽智计超群,但眼界比起多出他一千八百年历史知识积淀的文远却远远不如。他如何能知道历史的发展,如何知道文远所说这些只不过是顺水推舟使韩馥起兵,又如何知道韩馥将在两年之后死于袁绍手中。
如今文远自认已经在下曲阳扎下根基,若想再进一步发展,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声望,而最好的途径,就是不久之后即将爆发的讨伐董卓之战!
文远的话仍没有结束:
“董卓无道,为天下共击之,死在旦夕之间也,实不足为虑,然这位刘先生,竟献不智之策以误主公,须知董卓一死,天下若以主公推诿反复、视国家兴旺于不顾为由,群起而攻,主公当何以自处?”
此言一出,本来已经放下心病的韩馥脸色立变,刘惠则手指文远,惊骇的一个字也说不出口!众人看向文远的目光也是充满震惊,不想此人见识竟然如此深远!
韩馥明白过来,早已经气得浑身发抖,恶狠狠地瞪着刘惠,方才若非文远劝谏,刘惠的话最让其心动,想想一旦采纳后可能出现的后果,韩馥就感觉一阵毛骨悚然,当下怒不可遏的骂道:“匹夫!几坏我大事!左右!与我推出去,斩首!”
刘惠双腿一软跪倒在地,面容呆滞,仿佛魂魄都已经抽走!
长史耿武挡在刘惠身前拜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刘子惠乃我冀州名士,杀之有损主公名望。”
谋士荀谌跪在刘惠身前谏道:“刘子惠忠心主公,所虑虽欠妥当,却也是为主公着想,罪不至死啊!”
辛评也劝谏道:“是啊!刘惠无心之过,还请主公见谅。”
“刘子惠才高德昭,若主公执意处死,我等皆愿随子惠于地下!”
其他文臣纷纷上前以死相谏。
韩馥脸色铁青,但终不是残忍好杀之人,又有众幕僚竭力劝谏,气早已消了大半,看了看刘惠,又转向文远道:“文远以为该当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