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 归家【新书粉嫩!求鲜花!求月票!】(1 / 1)

加入书签

【摘录自二十一世纪初,确认新出现的弑神者为意大利人之相关报告书。】

大天使长.米迦勒。

祂是圣经中所提及的天使,是天主所钦定伊甸园的守护者,同时也是圣经中唯一提及有天使长头衔的天使。

圣经次经、伪经对祂的描述与歌颂非常多。

祂不仅有着凡人所没有的勇气与无可比拟的威力,还拥有最美丽的容姿,非常英俊。

性情勇猛果敢,虽然好战,但是充满慈悲心,对于罪恶的事抱持着绝对的拯救态度和行为。

神性方面祂是复杂的。

有的通称祂为总统天神弥额尔或圣弥格,有时为米迦勒,还有译为总天使弥哈伊尔。

在绘画与雕塑中,米迦勒经常以金色长发、手持红色十字剑与千年古龙搏斗,立于龙身上或与龙成为朋友的少年形象出现。

米迦勒在希伯来文里的寓意是“谁与神相似”。

神话中,祂是最接近天主的天使。

所立下的功绩数不胜数。

莱因.布琅特里是杀害此大天使长,而成为弑神者的男人。

所获权能暂且不明。

当前,作为弑神者的真实性有待考察。

......

利诺萨岛近乎被摧毁。

格林威治贤人议会最先发表出情报。

说到贤人议会最开始的起源。

实际上他们是一群好事者组织起来的集团,其中有魔术师、阴秘学者、妖精博士等等与魔术关系颇深的人。

当然,里面也有与专家有一线之隔的一般学者、市井研究者、神父、贵族、艺术家、王族、和尚、资本家等等....各种各类的人士。

所有人的共同点是志向与采求心。

他们是拥有财富的有志之士聚集在一起,交换情报而建立的集团。

这个集团渐渐储存睿智,影响力逐渐增加,然后在伦敦的格林威治建立了大本营。

这就是今日的贤人议会。

为了推进、援助神秘学与魔术研究的头脑集团。

最初建立的原因之一是想要积累神明与弑神者的情报,以求能更快对应他们降临的灾难。

这次利诺萨岛事件当然少不了贤人议会。

他们最先在梵蒂冈观测到大天使长米迦勒的显圣,随后得知祂奔赴地中海的踪迹。

贤人议会无法派人登上利诺萨岛。

战斗到来的太快了。

无人知晓那场的战斗究竟发生了什么,次日利诺萨到岛的旧址没有留下神明气息。

岛上无一人在那场战斗中幸存下来。

不从之神不可能自然消退。

利诺萨岛是一座相当偏僻的小岛,当地人甚至连神秘都未曾接触过。

米迦勒在梵蒂冈离去时曾向教徒们留下圣言:

“吾前往地中海讨伐异端,若无意外便会回归圣域降下福音。”

大天使长米迦勒不可能会食言。

种种迹象都指明着一点。

米迦勒在那场的战斗中逝去了,并且还极有可能是被人类弑杀!

至于为什么认为是人类弑杀了神明?

虽说议会派出的人员无法靠近战场,但在距离利诺萨岛48公里的兰佩杜萨岛可以进行远距离观测。

他们窥视到了那场战斗的终末。

再加上贤人议会的地毯式搜索,可得知事件发生前登岛的异乡人仅有一人。

莱因.布琅特里。

此人在襁褓时便被布琅特里家收养。

他是保罗.布琅特里的名义上的侄子,也是艾莉卡布琅特里名义上的兄长。

近年来游走于世界各地。

报告里对莱因在魔术、武术、占星术等各种领域的用词、描述毫无例外的能用一句话概括——

超脱于常人的神才。

当前他作为第六位弑神者的真实性暂且不明,但他毫无疑问是利诺萨事件的最大嫌疑人。

要问为什么这般咬定。

其原因为莱因姓名后缀的姓氏。

布琅特里家在魔术界是数一数二的资深名门,就连现任赤铜黑十字的领袖也是布琅特里。

深红恶魔的名讳可谓是名声远扬。

曾今布琅特里家的先祖便是一名弑神者,如果布琅特里家族再出一位弑神者。

那对魔术界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届时必定会掀起惊涛骇浪。

现在格林威治贤人议会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探究莱因.布琅特里弑神的真实!

.....

意大利.米兰。

再度踏上了自己熟悉土地。

莱因身处中央站的办公街上,看着自己这辈子生活最久的城市。

米兰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也是米兰广域市的省会和伦巴第大区的首府。

现代的都市景色与欧洲古都般的哥德或罗马式的街景和睦共存,两者互相交融的差分感给视觉带来的惊艳体验实在是难以忘却。

令人怀念的路面电车在路上缓缓行驶着。

莱因看着不禁露出追忆笑容。

他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找到赤铜黑十字的本部,径直走到一栋十五层楼高的豪华大楼前。

出入大厅都是一些身着西服、衣装得体的男女。

看上去和魔术结社没有任何关联。

赤铜黑十字与历史上的圣殿骑士团颇有渊源。

当年圣殿骑士团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运营金融业的组织,是现在银行的开山鼻祖。

如今末裔之一的赤铜黑十字以财团形象包装自身,实际上它还经营着其他多种事业的优秀企业。

“一点都没变啊......”

莱因时隔已久回到了这里。

再度观望被曾今自己抛下的景色,心中忍不住发出叹息,他的决心也变得更加坚定。

过往的自我回避和抑制都不存在了。

面对喜欢的事物就要用比什么都要炽热的爱来对待,绝不会因害怕伤害而离开。

这种事不需要第二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