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六章 不然你还要想怎样?(1 / 1)

加入书签

当郗非的文章在最新一期的《今日影视双周刊》上发表出来以后, 据Amelia在公司内部的消息证实说,看了这篇文章的邵总当即就电话给了华彩的经理,一连串的呵斥说得极为难听。

试分别摘录两段如下:

“从拍摄手法上来说,石导时隔一年后的大作并没有找准到该有的突破点,最多也就用‘中规中矩’四个字便足以概括。随手拿出同一公司出品的《迷航》来做对比的话,仅仅就概念层面上来说,就显得大为不如,至于什么技术理念,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 如果仅仅就故事性和娱乐性上来说, 《极速传说》这部影片的确因为充满了商业性元素而非常地具有可观赏性;但是,从今年暑期档档期强敌环伺的状况来看,胜出的势头仍然不容乐观——也许, 我们用比较保守的态度来看待票房成绩的话会更加客观……”

华彩的何总用一堆的“言论自由”堵住了顶头上司火大的问责, “……邵总, 您这是说的什么话,阿非这个文章怎么会是刻意抹黑拉公司后腿呢?这是言论自由嘛……您看一下,倒数第二段,明明说了‘赛车电影中的翘楚’嘛!这个是肯定啦,不是诋毁啦……记者要有言论自由的嘛……”

邵钧哲狠狠地撂了电话,“……这个蛮子, 我迟早要找人换了他!”

.

但事实却是, 郗非在那篇专题稿子中所写的内容, 几乎全部都一语中的。

在前一年贺岁档交锋中落败的亿诚娱乐, 为了能在本年度的暑期档中扳回一局,不但自己投资了几部大制作,邀请了票房号召力极强的几位明星加盟出演,甚至不惜引进了一部好莱坞制作的魔幻题材大片进行截击……档期一直从《极速传说》上映前接连排到了这部电影下线,完全摆出了一副围追堵截的态势。

而由于上半年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实业投资和吞并案件中,邵氏在12年的暑期档中仅仅推出了两部电影。

显而易见的,这并不足以抗衡。

所以,在这一轮的电影票房争夺战中,被从档期的开始狙击到结尾的《极速》,尽管凭借着试映时的良好口碑和导演及演员的观众号召力,在票房上虽然并非是一个惨淡收场,但是却也未能占得了上风。

最终,影片以国内票房1亿4千万的总成绩在暑期档票房排名中占据了第四位。这一成绩与《迷航》上映不到两周就已经突破了1亿元票房的成绩相比,自然是相差了很多。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电影的国外票房和周边产品收入并不算低。粗略估计的话,大概能占到影片收益的近50%,并且还在不断上升——这在票房收入通常会占据到电影盈利额度80%左右的华国,的确是很少见的。

当然,这一现象也被那位笔尖齿利的“笔杆子”敏锐地发现了,并洋洋洒洒地写了新的文章,对华语电影的收益结构和盈利模式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声称,“这是石荣友导演一次伟大的尝试”,“这位导演一直以来都是将商业化道路坚定地走了到底”,“这才是华语电影将来的发展之路”。

的确,网游、漫画、车模、饰品、服装……甚至在食物和饮品上,《极速》都为A.E赚了个盆满钵满,用“成功”二字来作形容也并不为过。

但是,这两个字中,却不包括电影。

不管怎么说,由于题材上的限制性导致了这部电影面向的主要接受群体为年轻人,这也使得几位主演在这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水涨船高起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将《极速》定位为热血奋斗类而不是恋恋情深类的影片,所以在情节上,男女主演之间的感情只是发展到了朦胧的好感上,更多的镜头和着力点都被放在了男主角和男配角从一开始的竞争相峙到最后知己一般的惺惺相惜上。

这种处理感情的方式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大受欢迎。甚至据此衍生了一大批影视同人作品,以诸如“[极速]吴/孟”、“[极速]孟/吴”、“[极速]All吴”等标签的小说在某些小范围的圈子里大为流传……这些就不一一而提了,毕竟是小众文化自娱自乐的产物,不是吗?

.

七月份的天气,正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候。

原本结束了《极速》网游版代言活动后,近期就没有什么工作安排的邵逸辰打算去欧洲一趟——自从五月份邵夫人出国以来,便一直没有回来。所以,就想着是不是过去接她一下,也好给对方一个惊喜。

但是,只是刚刚有了这个打算,就在工作上有了新的邀约。

在A.E二楼的小型会议室里,正在抽着烟的辛洪源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和自己的老搭档胡监制激烈地讨论着什么问题。一听到门外传来三声礼貌的敲门声,他立刻就掐掉了手里的烟,笑着说,“一定是阿辰到了……还记不记得,当初试镜的时候,这孩子就是这样敲了三下门,结果一推门出来了一个靓仔。”

在高声地喊了一声“进来”后,推开门走进来的果然是邵逸辰。

“阿辰最近休息得怎么样?”辛导笑眯眯地打着招呼,“新电影我看了,演得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