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真的不是凶手(求鲜花)(1 / 1)
“你说的没错。”
目暮警官没有像毛利小五郎说的那样直接拿下林一新,反而是走到他的面前,换上了一副亲切温和的面容,和声和气地继续道: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林一新。”
“真是一个不错的名字,我想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不会违法乱纪做出这种残忍的事情吧。”
“请放心,我们警方一定会全力调查,争取早日洗脱你身上的嫌疑。”
话听上去很暖,仿佛这位目暮警官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胡乱行使权力的警部,而是一个设身处地为林一新着想的慈祥大叔。
但林一新仅是一愣便紧接着翻了个白眼:
得,又是老一套。
显然眼前的这个目暮警官和他在游戏中见到的一模一样。
由于大侦探OL这款游戏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情形,所以作为骨灰级玩家的林一新自然懂得目暮警官说这番话的真正用意。
实际上,这几句听起来像是掏心窝子的话在审讯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情感涉入法”,其主要表现就是从个人角度发表适当的言论来以此获得受审者的信任。
而之前那些“冲动”的年轻警员也不过只是为了配合他之后的表演。
至于这套组合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历过不少。
因为这招在民间有一个十分出名的说法:
那就是红白脸。
不过令林一新疑惑的是,他始终没看懂那位号称沉睡的小五郎大叔在这次的案件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正当他还在思索时,面前和善的目暮警官继续开口问道:
“对了,你在哪里工作?”
“.....”
一阵沉默。
现场也开始变得安静起来。
目暮警官似乎感受到了一丝不妙、心中腹诽:
莫不成这小子刚刚没听到不成?
想到这,他打算重新开口询问下一个问题。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通过简单的唇语,他就明白了对方想要说的话。
“心理惯性。”
仅仅只是四个字,目暮警官原本和善的脸色便瞬间拉了下来。
因为他已明白,之前所作的一切都被眼前这位看似年轻的“凶手”给识破了。
没错,之所以他会询问这种看起来像是闲聊般的话题,其实都不过是为了让嫌疑人产生本能回应审讯的心理惯性。
按照他的打算,当这些“家常”问到一半时,他便会“图穷匕见”,突兀抛出一个和这场碎尸案有关的直接话题。
如果林一新按照之前的惯性迅速回答,那么他便能迅速掌握口证,以此加快破解此案的进程。
而如果林一新没有露出破绽,那他也可以由此对林一新做出相对应的预测性侧写。
不论结果如何,都能对这场案件起到不小的帮助。
但他万万没想到,仅仅只是第二个问题结束,他的这种手段就已被对方识破。
“麻烦了...”
目暮警官先是意识到对方可能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后,紧接着便放松了起来:
明明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掌握了这种技巧,他是犯罪者的嫌疑明显变得更大了。
“那么,林桑,你能告诉我你的家住在哪吗?”
目暮警官收拾好表情重新有条不紊地继续展开了询问。
林一新:“......”
看着林一新继续沉默,目暮警官反而越加认真了起来:
“那你家里有哪些人总能说吧?”
林一新:“......”
“女朋友呢?你长的这么帅,一定会有女朋友吧?”
林一新:“......”
“没有吗?好吧,那你能告诉我从昨天夜里到今天早上这段时间你都在哪,并做了些什么吗?”
林一新:“......”
一连串的发问最终换来了一连串的沉默。
经过这几轮的问答,这场众人看向林一新的目光全都变得不对劲起来:
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配合?还说你不是凶手!
林一新的身份越发向凶手靠拢起来,周围的群众离得他也更远了。
相对于群众们的表现,在场的警员更是被林一新这种藐视的态度给刺激的心生愤懑:
沉默,在所有问题上都保持沉默。
这根本就已不是做贼心虚,而是正大光明的肆无忌惮了!
他那藐视(面瘫)的神情似乎就只剩一句话:
“我就站在这,你能奈我何?”
想到这里,先前还被林一新无意嘲讽一通的警员们顿时眼神越发犀利起来。
林一新被盯地却是有苦说不出:
这哪里是我不配合...
明明就是你们问的这些问题...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魂穿不送记忆可还行?这下好了,补给自己一副银手镯...
要不干脆坦白自己是“失忆”好了?这样说的话...
肯定会被对方认定为睁眼说瞎话吧!
“那个...”
沉默许久,一直保持着面瘫脸的林一新终于开口说话了。
但他仍旧没有回答目暮警官的问题,反而是转头看向那个指认自己为凶手的八字胡大叔:
“毛利小五郎对吗?我能冒昧问一下...”
“之前你是如何发现死者的吗?”
此言一出,大家的反应更加激烈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凶手竟然还敢向名侦探询问是如何发现尸体的?
莫不成这就是所谓的不见黄河不死心?
明明最为精彩的推理毛利先生已经告诉了大家。
难不成刚才你都在走神不成?
毛利小五郎也觉得有些不妥,他认为案件已破,实在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一旁的“尖角”女孩却犹豫了一下,沉默半饷,最终还是缓缓开口道:
“爸爸,或许他真的不是凶手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