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莫名其妙的大捷(求花求票)(1 / 1)
武英殿。
洪武大帝的御书房内,此时只有两个人。
朱元璋看着自己面前的儿子,缓缓开口。
“标儿,你觉得,英儿先前所言如何?”
其实,从小在朱元璋手底下长大,朱标已经对他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
只要没有当场发脾气,那老朱就肯定是动了念头。
朱标琢磨起来。
听父皇和儿子之前说的,似乎这个他一直忽略的儿子,竟然不知不觉中有了大本事。
甚至连斩龙脉这么玄乎的事情,听起来都有鼻子有眼的!
主要是朱元璋没有反驳他所说的所有事情,那以他爹的性子,估计就是真的确认了。
既然朱雄英有了这般手段……
那么,琉球有银子,恐怕真的确有其事啊。
想明白最重要的真实性原则后,朱标终于敢回话了。
“父皇,儿臣以为,起兵攻打琉球一事可行,但还需要从长计议。”
朱标有条不紊地一一解释:
“首先是这武器,父皇虽带回了不少枪炮,可这始终还未量产,要装到船只上还须得一段时间。”
“其次,便是海禁问题。您先前严令不得开海禁,即便是因为倭寇肆虐,要说服朝臣,恐怕也有难度。”
“毕竟他们并不知道,咱们已经拥有了超越时代数百年的武器。”
听完儿子的奏对,朱元璋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他的确是动不动就砍大臣,可这不代表他滥杀无辜。
猜也能猜到,如果贸然提出开海禁、攻琉球,朝中反对的声音必如潮水而来。杀,根本杀不完,也没法杀!
得想个办法,让朝中的人都心甘情愿赞同……
朱元璋叹了口气:
“等神机营的消息吧,咱现在炮都还没造好,别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对了,咱跟英儿这段时间还得再过去趟,你就好生监国,出什么乱子,等咱回来再收拾。”
………………
崇祯十六年。
早朝之上。
原本被关在宫中当驴做马干活的罪臣们,此时也上了朝。
毕竟那些新来的年轻人还没上手,他们暂时还是安全的。
崇祯皇帝很不爽地扫了那群罪臣一眼,沉声问:
“今日,诸位爱卿可有事启奏啊?”
“关外有没有什么动静?”
兵部的人尽皆摇头。
他们其中,大部分的大佬都被关在宫里,消息并不灵通。要说这些新消息,兵部恐怕还没有崇祯自己知道得快。
朱由检更不爽了。
一群背信弃义、尸位素餐之辈,若不是朱元璋拦着,他早就把这些人都给砍了!
正此时。
宫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马蹄声。
众人都不由得向外面望去。
只见一个军士背后插旗,纵马朝宫内狂奔而来。
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宁远大捷,宁远大捷!!!”
军士一路策马,等他落地,那匹马已经累得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他连滚带爬冲到大殿内,喜极而泣:
“禀陛下,十日前蛮子大军攻我山海关,围困五日,将士死伤惨重。”
“三日前探子传来消息,蛮子皇帝皇太极暴毙,其幼子年仅一岁,匆忙登基,人心大乱!”
“此后仅仅两日,多尔衮也莫名猝死,鞑zi大军一攻即溃,远退关外数百里!”
“陛下,大捷,大捷啊!我大明终于把这群蛮子给打怕了!!!”
军士想到自己往日惨死的同袍,一时间悲喜交加,竟直接哭晕在了地上。
这个消息,让整个大殿都骤然寂静了下来。
无人出声,无人动作。
死寂。
没有人能想到,短短几日之内,鞑zi的皇帝和他最得力的大将竟然接连暴毙。
如今的辫子皇帝,居然只有一岁?!
龙椅上的朱由检半晌后才终于想起来——
先前,那朱雄英信誓旦旦说去斩龙脉,还放下话来,说一月之内鞑zi的皇帝定然暴毙。
居然真他娘的应验了!
朱由检怔怔良久,忽然连忙叫人去将那名军士唤醒。
“不对,这不对!”
他急切道:
“皇太极死了,不应当由豪格即位吗?他才是皇太极的长子啊!”
“怎么会让一个幼童登基?!”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并且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也是一员猛将,文武双全。
甚至在大明惨败的宁锦之战中,豪格也为自己父亲立下了汗马功劳。
论嫡庶,论军功,不管怎么看都应该是他登基啊!
报信的军士被几人扶起,喝水缓了口气。
他说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是一脸难以置信:
“末将也不知具体,只听咱们派去鞑zi内部的探子说,此时另有隐情。”
“据说,皇太极暴毙时并未立下储君,这就给后来谁登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许多人都各有看法,各有拥护。”
“分歧最大的便是多尔衮一党,和豪格一党,这两边不相上下。”
“可奇怪的是,仅一日时间,那多尔衮便成功说服了其他人,扶持了年幼的新帝登基……”
“似乎是因为新帝乃嫡子,而豪格虽是长子,却不是皇太极的皇后所出。”
“此后多尔衮为摄政王,辅佐幼帝,没想到他过了几日也忽然死了!”
“这下子,鞑zi内部就直接后院起火,谁都想争皇位,根本没心思打仗了!”
所有人瞠目结舌,感觉自己被兜头泼了盆狗血。
这剧情走向,比话本还精彩啊!
皇太极暴毙,没有立皇嗣。
多尔衮扶持了一岁小皇帝上位。
然后摄政王多尔衮也嗝屁了。
几日之内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辫子朝廷不大乱才他娘的有鬼了!
………………
PS:看到评论说袁崇焕会不会打仗的事情,其实我也觉着他不是个好东西,但毕竟是架空,给他平f的主要目的是收关宁铁骑。小bug,大家见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