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刘备来使(求花求收藏)(1 / 1)
大将军府。
袁绍端坐主位,下首两侧坐满了河北的文臣武将。
不多时,一名中年文士,缓步走入殿中,对着上首的袁绍行大礼。
“在下刘皇叔使节孙乾,拜见大将军。”
“免礼。”袁绍微微颔首,“孙乾,你前来邺城所谓何事?”
“启禀大将军,奉天子诏书,特来请大将军出兵,诛杀曹贼!”孙乾不卑不亢道。
“啊?!天子诏书?”
“真的假的?”
“莫不是刘备敢矫诏?”
河北众文武闻言,都是大为震动。
本以为孙乾是来求袁绍发兵的,没想到对方竟然言称有天子诏书。
“大胆,你可知矫诏乃是重罪?天子尚在许都,你从哪来的天子诏书?拿出来让我看看?”袁绍威严道。
对于孙乾的来意,其实袁绍心知肚明。
刘备趁着这次带兵外出,截击袁术的机会,直接倒戈,弄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再度占领徐州,必然会引来曹操的怒火。
曹操若是大军出动,前去攻打徐州,刘备手下的兵马肯定扛不住,故而孙乾前来肯定是搬救兵的。
袁绍也愿意出兵救援,不过答应对方之前,自然是要先拿捏一番对方,不能轻易答应。
既然刘备有求于人,肯定得索要一些好处才是,总不能无偿出兵帮助刘备,袁绍和刘备之间,可没有什么唇亡齿寒的关系。
刘备不管是死是活,袁绍依旧是天下见最大的诸侯霸主。
“乃是天子的衣带诏书,我主刘备困居许昌时,天子曾秘密召见皇叔,说出了天子目前困于奸人之手的难处。”
“而后有将随身的玉带赐予国丈董承,以血书写下诛杀曹贼的密诏。”
“我主得知后,这才趁机逃离许都,借机拿下徐州,就等曹贼从许都发兵,然后配合许都内的董承等人,一内一外,一同起事,诛杀曹贼。”
“闻大将军忠义无双,袁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如今有大军在握,刘皇叔便差遣在下前来将此事告知大将军。”
“皇叔有言:为国除贼,不可缺少大将军。”
孙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直接化被动为主动,还是求救兵的事情,被他这么一说,袁绍不出兵,倒成了不忠不义之人。
“好!为国除贼,我袁绍义不容辞!”
对方直接搬出了天子衣带诏,不管是真的假的,袁绍只能答应,何况袁绍本来就打算趁机出兵。
有了衣带诏这个借口,无疑给了袁绍更好的出兵理由。
“吾乃朝廷册封的大将军,现传国玉玺在我手中,而天子又困于曹贼手中,便由我代理朝政。”
“刘备夺取徐州有功,今册封为徐州刺史。”
随着袁绍的话音落下,一旁的陈琳便已经拟好诏书,袁绍拿着传国玉玺加盖大印。
“孙乾,还不接旨?”
孙乾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不禁呆立当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嗯?大胆,你是在蔑视大将军的威严吗?你敢抗旨不尊?”许攸立即起身骂道。
“在下不敢,在下代刘皇叔接旨。”势比人强,孙乾无奈只能下拜领旨。
袁绍见状脸上露出笑意,孙乾会用衣带诏反客为主,袁绍自然也能反客为主。
别看袁绍册封刘备,让他刘备去担任刺史,好像是刘备沾光了,实则是袁绍利用了刘备。
袁绍虽然是大将军,又有传国玉玺在手,但袁绍拟的旨意,在合法性上多少还是有些站不住脚跟。
一旦有人抗旨,会大大折损袁绍的威望。
故而袁绍故意给刘备一个刺史头衔,再用出兵的事作为要挟,逼着孙乾接下这道‘袁绍版圣旨’。
这道诏书传出之后,天下人看到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都承认了袁绍的合法性。
这无疑是承认了袁绍的权力,承认袁绍拥有代天子下达诏书的权力。
一旦这个权力成立,今天袁绍能够封刘备为刺史,明天袁绍自然也能废了刘备的刺史。
这跟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后,让天子下诏书册封天下诸侯,是一个意思。
先给点甜头,让诸侯们承认合法性,之后就能借着大义讨贼了。
曹操说谁是忠臣,谁就是忠诚,说谁是反贼,谁就是反贼。
而袁绍现在也有了这种权力。
“你带着册封诏书回去吧,告诉刘皇叔,我会按时发兵,南下剿灭曹贼!”
“谢大将军。”孙乾手中捧着圣旨退下。
“恭喜主公,刘备这个汉室宗亲都承认您的圣旨,以后谁还敢抗旨?”
“那曹贼有天子,咱们现在也能写圣旨了!”
众人都纷纷出言恭喜袁绍,形势一片大好。
许攸眼珠子一转,起身对袁绍道:“主公,我觉得咱们可以稍稍延后出兵的时间。”
“哦?子远又有了什么想法?”袁绍追问道。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主公现在出兵,自然是可以轻易击败曹操,解围徐州。”
“但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刘备呢?”
许攸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主公,我们完全可以等到曹操和刘备交手之后,再从河北出兵。”
“等到咱们出兵拿下许昌,料想曹操和刘备在徐州打的也两败俱伤了。”
“到时候主公不但可以拿下曹操的地盘,还能轻而易举地接手徐州!”
“哈哈!好!那咱们就坐收一次渔翁之利,连曹操带刘备,咱们一口吞下!”袁绍大笑道,然后举起手中的酒杯。
“得胜!”
“主公万胜!!!”
现在的袁绍已经万事俱备了,兵力、粮草、辎重、军械,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全部准备就绪。
传国玉玺在手,刘备这边又送了一个衣带诏的借口,不怕出师无名。
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在袁绍这边。
若现在有人告诉袁绍,接下来和曹操的大战他会惨败,估计袁绍能把大牙笑下来。
全天下估计也没几个人看好曹操,估计连曹操自己对于现在的局面,都是报以悲观的态度。
若是没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鼓舞了曹操的信心,曹操差点直接就投了。
等文武群臣散去之后,袁绍有点无所事事了,没事儿干自然就想起袁熙。
想起袁熙最近搞出来的戏曲评书,想着出征之前,小小的敲打一顿袁熙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