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打算开科,噩耗传来,(1 / 1)
回到乾清宫。
崇祯的心里五味杂陈。
党争倾轧。
现在的朝堂真正可用之臣不多。
东林党一家独大。
不过这都是崇祯自己一手造成的。
目前内阁大臣还有5位。
其中温体仁、李标为帝党。
钱龙锡、钱谦益、周廷儒为东林党。
在没有废掉内阁之前,内阁还得进人。
去牵制东林党。
第二天早朝。
崇祯任命钱龙锡为内阁首辅。
温体仁为内阁次辅。
同时任命王洽为兵部右侍郎、加文渊阁大学生,入阁。
启用孙传庭为大同总督。
任免之后,崇祯对大臣们说道:“朕继位以来,深知学子们读书不易,且满怀报国雄心。”
“朕打算开科取士,诸位爱卿可有良臣为主考?”
周廷儒出班奏道:“陛下,现在已经入冬,学子们辗转千里实属不易。”
“是否拖延到明年开春在取士?”
崇祯摇摇头:“寒窗苦读只为东华门外唱名,此时越早越好。”
见皇帝执意如此,钱龙锡出班奏报:“启禀陛下,臣推荐韩璜为主考官。”
“此人先前被人构陷在家,但其才能出众,可堪大用。”
又是一个东林党。
崇祯在次摇头。
“韩爱卿确实有些冤屈,但其已年迈,朕不忍让他来回奔波,在推荐一人吧。”
国朝取士,主考官十分重要。
该科中举的学子都是他的学生。
天然就有了裙带关系。
钱龙锡不想放弃这次机会,又奏道:“辅臣钱大人德才兼备,可堪大用。”
提到水太凉。
崇祯一拍脑门。
自己怎么把大明商贸公司的事给忘了。
不过钱龙锡两次保举,在不选就是不给面子了。
这才点头说道:“钱爱卿可以做副考官,在推荐一人吧。”
次辅温体仁出班奏道:“陛下,臣举荐袁可立为主考官。”
袁可立是个能文能武的干才。
崇祯对其印象还不错。
“那就这样吧,立刻通令全国。”
“退朝。”
回到乾清宫,崇祯将徐光启叫了过来。
“徐爱卿,船载火炮改进的如何了?”
明朝的红夷大炮动辄几千斤,实在笨重。
崇祯命徐光启和汤若望将其进行改良。
徐光启从怀中取出奏折递了上去。
“启奏陛下,臣和汤大人将铸造炮身的材料进行了更换。”
“您所说的开花弹也研制出来了。”
所谓的开花弹,便是后世炮弹的雏形。
利用撞针激发印信,将炮弹打出去。
崇祯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这么快就研究了出来。
他自己却不知道,工部的匠人自从改为雇佣制后,没日没夜的在作坊里研究。
谁让崇祯出手大方呢。
只要有成果,就能获得不菲的奖励。
甚至有两个人被崇祯封为了八品官。
“工部缺什么就和朕说,辛苦爱卿了。”
“臣遵旨。”
徐光启刚走到门口,就撞上了急匆匆跑进来的王承恩。
“陛下,八百里军情”
崇祯赶紧拿过来。
脸色大变。
“该死的图尔哈!”
皇太极听从范文程的意见,率领十万大军绕过了宁远、锦州。
从察哈尔部借道而出。
先后攻克龙井关、洪山口。
大安口危在旦夕。
宣府总督袁崇焕已经挥师勤王。
蓟辽总督孙承宗率领大部正往京城赶来。
崇祯立刻召开军情会议。
“贼寇凶凶,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兵部侍郎李标奏道:“后金此番号称十万,臣建议即刻发兵驰援大安口,大安口一失,则遵化危矣。”
新进阁臣王洽奏报道:“臣也赞同李大人说的。”
“为了防止京城及周边百姓糟了兵祸,与后金决战当在遵化。”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
“拟旨:户部尚书侯询立刻筹集20万大军的粮草。”
“阜阳候张娴、灵璧候王端各率领新军2万驰援大安口。”
“太师孙承宗拱卫京师。”
“封袁崇焕为督师,赐尚方宝剑,总督蓟、辽、宣府兵事,星夜驰援大安口、遵化。”
“着大同总督孙传庭时刻关注贼寇动向,随行准备支援。”
命令下达。
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运转。
工部召集数万工匠,不惜成本的赶做火炮、虎尊炮。
户部征集了民夫15万,粮草、火器、服装等顺着水泥路,日夜不停的运往遵化。
阜阳候、灵璧候率领京营第2、3、5、6四个军火速驰援大安口。
后金犯边的消息传开。
京城上空笼罩了一层阴霾。
无数锦衣卫斥候、东厂番子在大街上策马。
朝着辽东疾驰而去。
大安口位于燕山余脉。
其上有古长城关隘。
混凝土问世后,明军在这修建了一座小型城池。
原本静谧的小山村,安静的吓人。
地上满是干涸的鲜血。
驻守在此地的一个千户所全部阵没。
这时,一名斥候来报:“大汗,山脚下发现一个村子。”
对此皇太极毫不在意。
“儿郎们出来一趟不容易,让他们去撒撒欢吧!”
斥候领命。
随后大量后金的铁骑冲入山村。
见到男人直接砍死。
见到女人全部掳走。
村口有一条老黄狗,不畏强权怒吼着。
一名固山额真跳下马,上去就给狗子一个大逼兜。
“你跟谁俩呢?”
虽然没有数据,但还是又更了一章。
明天继续吧,感谢大家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