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驻军(1 / 1)
短暂的小半年,草原从混战走向重归一统。各方势力尽数平定,勃尔氏以绝对实力控制了草原,并以各种协议和财富,安抚了草原上有情绪的部落。
此时,六月,漠原收获的季节,针对漠原周边局势的清匪行动达到高潮,各处都加紧清理马匪,保护村庄粮田,收获的季节,也是马匪最容易抢到粮食的时候。
掩烛和赵子辉的小队,已经积攒了十余次五等军功,一次四等军功,腰包里已经充实不少,二人的麾下,在不断的征伐中,吸纳解救和自愿加入的新兵三十多人,初步实现了目标。
而他们在收获季节接到的任务便是布置防御,给安凉城以北的二城村做护卫,这里是重要的产粮地,在他们的外围,还有别的剿匪队伍可以相互求助,事情走到了比较平缓的一步。
二城村实际上是一座小小的古城,之所以叫做二城,乃是此地从天琅山中发源的河水横穿而过,把村子南北分为两半。
二城村有千余户人家,近六千人,南北分为两部分,人口分布南多北少,以河水为界,以东为东粮地,以西为西粮地,河水在天琅山下有两股支流,在更靠东方的支流边上,设立了北兵寨,两条支流中央,则是卫军极为重要的一处屯粮所在,谷云仓。
南城之南,有高台岩等山地,乃是尚未风化成沙的巨大岩体,庞大如山,山体东西两侧都有路通往安凉城,距离四百里,骑兵最快两日便能赶到二城村支援。高台岩东侧,有道路往南往东,道路的分叉点,建有西兵寨,往东的商路,在出东粮地时,有东兵寨,商道继续往东,四百里外,有另外一座大城市,豫章城。高台岩的西侧,道路同样通往安凉城,这是最近最直的线路,而且沿河而走,非常方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道路不够宽阔平整,漠原长刮东南风和西北风,西侧山体沿河,碎石崩落,道路便不平整,许多大商队宁愿远行百里,也从高台岩的东侧行进。
而这一回掩烛和赵子辉的任务,就是在西侧道路上营建一处新的兵寨,一来保护道路,二来警戒西侧可能出现的马匪。
算上旧有的三座兵寨,这次卫军准备直接在此投入千余人,守卫村庄,并且迁徙流民,充实村庄,扩充粮田,并将此地打造为一处练兵所在。
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谷云仓,谷云仓内常年存粮万石,而二城村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这里种植一种高产的小米,和认识中的小米不同,这种小米煮成粥时,隐隐有些拉舌头的感觉,产量在不及薯果的一半,但比麦子高出许多,因此也常常磨成粉末,混合添加白面薯果一起食用。每年,南城村结余的粮食约有两万担之多,新的兵寨建立后,漠原总督府一半南调,一半就地储存,并且打算扩大耕地,充实人口,力图将粮食产量扩充一倍。
总督府在漠原西部影响力还是颇高,掩烛和赵子辉很快就收到了第一批新兵,总共约五百人,他们和另外两名队正一起,暂时负责各自兵寨的建设,士兵的训练和村子的防护等等。
但掩烛北调二城村是钱文很不乐意的事情,这相当于拆他的台,但是总督府直接下了命令,漠原第一卫军全数北调,主力已经驻扎到更远的豫章城中,并且力图肃清豫章城东的平羌地区,平羌区域名义上归属总督府范围,可实际上控制力微弱,自从卫军主力收缩到安凉城,这一大块地区就失去了平衡,东边又是胡厥克部落的领地,于是渐渐成为了马匪,乱军的营地,平羌地区有城镇十几个,如果能够彻底整肃收回,对恢复实力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掩烛是搭在第一军里边的,总督府排兵布阵时,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将原本城门司和巡守司的人马一并当做第一军处理,至于缺少的人口,总督府在安凉城内新募士兵,以作补充,钱文是当了一回冤大头,还要再摊上训练新兵的差事。
好在联系并未断绝,掩烛和赵子辉新建兵寨,居然收获了二十匹马匹的配属,指令他们训练能够传讯的传令骑兵,因此在抵达二城村的第二天,掩烛就把此地概况和自己的应对想法,写了信直接动用传讯送往安凉城,面交钱文,方才稳住了钱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