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吴三桂版“隆中对”(1 / 1)
在信里?
吴三桂刚才并没有拆封,他以为又是朝中哪个大臣写来的。
内容无外乎一些恩威并施的东西,实在是乏善可陈。
“哦?待我先看一眼。”
吴三桂接过那封信,拿起来仔细端详。
这一看,脸色就变了。
当朝首辅、托孤大臣魏德藻,在信中,对吴三桂各种谄媚、奉承。
这让久在军中的吴三桂,异常惊讶。
要知道,明朝的政策,一向是重文轻武。
哪怕文武官员,等级相当,武将见了文官,也要行礼。
若是有求于对方,甚至还要下跪磕头。
朝廷一向对武将不放心,不仅用边军各种经略用的都是文官。
还安插皇帝的家奴,也就是太监做监军。
武将们,犹如一个小媳妇,上面到处都是婆婆。
这种指挥模式,也是明军在辽东屡吃败仗的重要原因之一。
毕竟,并非每个京师来的大官都是孙传庭,有通晓军事的本领。
大部分都是袁崇焕那种,屁都不懂就算了,还喜欢瞎指挥。
??文官,特别是京城中枢中的大佬,各路将领孝敬还来不及呢!
边军将领,在朝中找到一个靠山,能解决很多麻烦。
不说别人,吴三桂自己,在京师也有帮手。
要不然,吃了那么多败仗,还能手握重兵,安然无恙。
魏德藻如此低三下四,让他倍感意外。
更加惊喜的还在后面。
信中透露,新皇准备来一手制衡策略。
已经秘密派人去南方,联系刘泽清、黄得功、左良玉、刘良佐等人,集结兵马,拱卫京师。
看到最后,吴三桂脸色非常难看。
信中,朱慈烺给他们许诺的是郡王和亲王,还指定了几个地方作为他们的藩国!
这就太过分了!
??老子在京师击退了李自成数次进攻,不然你还能撑到现在?
面对如此偏心的皇帝,吴三桂转头看向自己的军师郭嘉。
郭嘉端起茶杯,小酌一口。
“主公是否觉得气愤?”
吴三桂忍住愤怒说道:“这小皇帝,不识好歹。如今,江北几个总兵,谁又是善茬?”
“本将倒是不明白了,新皇舍近求远,难不成真以为刘泽清之辈,会派兵来救他?他们连崇祯都不救!”
郭嘉站起身来,走到大帐侧面挂着的一幅简略“堪舆图”前。
“主公,小皇帝虽年幼,但是心机不浅,他只不过不相信辽东兵马罢了。”
“愚以为,他写过其他总兵的书信中,肯定还有其他承诺,裂土封王还不足以让几位总兵大胆出兵。”
吴三桂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他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曹操、刘备、孙权都曾有谋士给他们分析天下局势,制定发展策略。
事实上,三位枭雄也按照当初谋士制定的计划走,也成功在群雄并起的乱世,苟到了最后。
今天,也许就是他吴三桂版本的“隆中对”。
会深深影响到天下大局!
一想到这里,他有些兴奋。
“奉孝,你可有良策?”
郭嘉成竹在胸。
枭雄如曹操,都对郭嘉奉若上宾,可见他文韬武略,惊才绝艳。
“主公,愚以为,如今关内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我关宁军,精锐数万,兵锋所指之处,无不大胜!”
“愚以为,如今之计,应先灭李闯,再同朝中重臣结为同盟。”
“奉天子,以令不臣!”
“待京师安定,则集结大军,挥师北上,经略山海关,收复辽东失地!”
“至于关内诸多势力,不宜冒进,应分化瓦解,徐徐图之!”
“……”
郭嘉一口气给他提了诸多意见。
除了用兵之外,其他的都是内政。
比如修耕植,畜军资,轻徭薄赋,大赦天下。
还有最为关键的,也是吴三桂最想做的一件事。
那就是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而且收取江南官商的税!
至于其他林林总总,都需要很多人才来实现。
吴三桂大喜过望,心中热血沸腾。
江山如此多娇,何人不想为其折腰?
幸运的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
拥有了系统加持,终于得到了争霸的资格。
朱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平静下来后,他还想再同郭嘉聊聊其他的。
不曾想,外面一声大叫。
紧接着便是乱糟糟的一片闹腾。
军营中,最忌讳的就是无故喧哗。
在这个通讯极度落后的年代,很容易造成炸营。
吴三桂赶紧拿起佩刀,掀开门帘,走出去一看。
龙骑卫们瞬间到场,将他围在中间。
吴三桂目视前方,仔细一看。
眼前的一幕,让他哭笑不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