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二章 李自成的怨念(1 / 1)

加入书签

闯营内。

一片肃杀。

君臣一体,都面带愠色。

李自成起兵十五年。

他的心,从因欠了举人的钱,被县令游街那一刻起,就坚硬如铁。

他是个忍耐力极强的人。

否则根本走不到今天。

闯营中军。

李自成坐在乘舆内,目光远眺。

巍峨的京师就在眼前。

此刻,他心中有千般不甘,万般怨气。

对于大明,他恨之入骨。

当年,崇祯听信给事中刘懋的建议,裁撤全国驿卒三分之一。

很不幸,李自成便是其中之一。

失业之后,生活困顿。

因欠了举人老爷的钱,差点被弄死。

老婆又给带了绿帽子,他索性连债主和老婆一起杀了,跟着侄子李过逃到甘州投军。

原本在边军中混得不错,从一个逃犯,混成了把总。

谁知道,又被朝廷坑了一遍。

那时候,边军将领喝兵血,除了家丁之外,其余的饷银一律不发。

他跟同袍一起,杀了参将,揭竿而起。

哪怕是造反,这一路也颇为艰辛。

王左贵、张存孟、高迎祥、罗汝才……这一个个已经死去的人,都是他失败的见证。

然而,毕竟苍天有眼。

当年那些围剿他的家伙,洪承畴、卢象升、左良玉、杨嗣昌……

这些人,或死或投降异族。

现在,而闯军犹如打不死、锤不烂的铜豌豆。

在一次又一次全军覆没中,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

成为大明的掘墓人!

一直到围困京师前,李自成的大顺军都非常顺利。

这一路上,最让他感到解气的便是,杀了福王朱常洵,用他的肉同鹿肉一起煮了,跟将士们一起吃福禄宴。

……

就快要成功了,只要攻占京师,明朝各地其他的势力根本不值一提。

大顺军将会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横扫天下。

可谁能想到,半路杀出个吴三桂。

此人乃辽东将门,李自成本不信他能为大明拼命。

也不信他那点兵马,能跟自己的精锐老营对拼。

可谁知道,一连战了三场,没有一次讨到便宜。

最后一次,甚至大败而归。

这几仗,不仅损失了大量精锐骑兵。

连带着心腹将领田见秀、刘宗敏、袁宗第都阵亡。

难不成,这最后一步,老天就是不让自己迈出?

李自成不愿意相信。

他一直觉得,大明不仁不义,自己乃是代天罚之。

不论如何,这次一定要胜利。

望着身边密密麻麻的人头,李自成感到了一丝安全感。

“丞相,这一仗,你觉得如何?”

李自成放下厚厚的帘子,问坐在他下首的牛金星道。

作为大顺开国丞相,李自成的亲密战友,老闯军的智多星。

牛金星心情有些异样。

他的视角跟李自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刘宗敏、袁宗第、田见秀战死。

除了泽侯外,其他二人以及很多士卒,死得太过于让人惊悚。

平日里与明军作战,清点伤亡时,他有时也会参与。

大部分士兵的死法,都很一致。

步卒、民夫都是死于利刃、箭矢。

骑兵也多种多样,有钝器砸死的,有落马被踩死的,还有倒霉的家伙正好被弓箭击中无甲部分……

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死法。

可这几仗,出现了无法解释的事情。

很多骑兵,在穿了锁子甲的情况下,被弹丸直接击穿身体。

这违反了他的认知。

明军手中的火器,不是没有厉害的。

但大多数都是城墙头上的红衣大炮,火铳和鸟铳的射击距离只有一二百步。

而且,威力不大,每次射击,都会引起烟雾缭绕,让人很容易判断火铳手的位置。

其次,就是边军武备废弛,卫城、所城、墩堡、火路墩…里面的边军大多已经沦为武将的农奴。

铠甲生锈、火铳弹药发潮。

“陛下,臣以为,想要击败吴军,先要打击他们的火器营!”

“经上次一战,我军死伤者,多为火器贯穿身体而死,或者落下马被围杀。”

“臣以为,开战之前,宜用火铳对射,箭矢齐发,压制对方,方可骑兵冲击!”

李自成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丞相所言甚是!”

“吴三桂在关外,钱粮充足、军械充盈,不可莽撞。”

“可恨,损我数员大将,都是老兄弟啊!”

说完,李自成叹了口气,情绪哀伤。

牛金星赶忙劝道:“陛下莫要伤神,胜败乃兵家常事。臣尝闻,汉高祖刘邦,屡战屡败,推儿弃女,狼狈不堪。然却笑到最后,无他,唯一‘忍’字而已。”

“陛下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远超刘邦,只需忍耐片刻,必将横扫八荒、承乾御宇!”

李自成听罢,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

掀开窗帘。

地平线上,赫然出现京师巍峨的城墙。

犹如美人一般,调动着他的心神。

这一战,无论如何,都要取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