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赤壁之战(一)(1 / 1)
邓艾一边指向地图上画着,一边说道,“各位,从这里羌中到汉中,便是我们一路的行军路线,我们从安定到秦川,又从陈仓直下五丈原,再从斜谷越过箕谷才到定军山,然后到汉中,而这汉水的泛滥之地则是在陈仓,散关,五丈原,郿,抚风槐里,上邦六个地段,泛滥面积长达一千里左右。”
“泛滥之地怎会如此之广,莫不是要出什么怪事。”杨任摸起下巴提醒道。
“现在还不太清楚,只知道附近的村民议论,说是当地近半个月连连大雨不断,导致的江河决堤,各位可有什么应对之策。”邓艾解释道,其实也只是听说,真正的原因他也不是特别清楚。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不过既然我们知道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原因就不难找出来,士载,你看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叫上邦,这一代决堤的地面是要高于下面几个决堤地面的,由此便可以看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上邦,上邦江河水川流,又经连日大雨,想来是上流之水惯通下流,故而引发的多地决堤。”蓝银沉声说的。
其余三人连连点头,邓艾又道,“不错,不过,五丈原一代也是一个极为危险之地,我认为应先将上邦,五丈原两地汉水向东南西北四处各泻掉一部分,再治其它几地,这样就可以将决堤处一一治好,各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那就先如此安排下去,杨任将军,粮草就由你发放于两岸百姓,尽快疏散百姓,让其不要久留,王大哥,你就负责引军两万率先开向决堤一代,分派两千人配合杨任将军疏散百姓,其余军队分为五百人一队,一共分为三十六队,每两个地方负责分派六个队,以最快的速度修建好泻水通道,为了提高修建速度,我会再亲自领一万军前去,上邦,五丈原各自再多加五千人,半个月时间务必要修建好能够泻掉大部分汉水的通道,将汉水引向周围,一个月的时间,定要将这水患连根拔起。”邓艾看向几人吩咐道,几人一一得令。
“士载想不到在这方面还有如此见地,那我呢?”蓝银微笑问道。
“多多少少懂一点,不然也不敢接这活不是,二将军自然有更重要的任务,二将军负责给前线弟兄们准备所需物资,弟兄们在前面拼命干活,总不能连个后勤保障都没有,这三万弟兄的吃喝拉撒可都要全看二将军一人了。”邓艾抬头看向蓝银,朗声笑道。
蓝银也不多想,拱手应道,“得令。”此时他看向眼前这个不大的少年,竟有了几分培养之心,然要培养,就必须从独立思想自信培养起。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修建,各处决堤已然修建得差不多快要完工,河道已经疏通,六地决堤口修建得比之前更要高大许多,大大小小的河道通向四面八方村落,周围百姓们也都不用再走太远前去挑水,这一次治水,不仅仅治好了两地的汉水决堤,还让舒权及汉中军获得了不小的民心,百姓纷纷依靠。
而就在此时,一封书信传来。
“二将军,二将军,大王急召,召四位将军速速引军赶回汉中商议。”一人踏门而入,一进门,蓝银,邓艾,王基,杨任几人都在。
“什么事这么着急?”蓝银问道。
“属下不知,只是听说,匈奴回信了。”前者继续答道。
“既是如此,我们现在就出发,各位将军意下如何?”蓝银看向几人,几人朗声回道,“得令。”
五日后,汉中
大殿内
“大王,匈奴人怎么说,要打还是要和?”王基第一个开口喝道,摩拳擦掌,好似一个不满意就要开战一般。
“骠骑将军,匈奴这一次可不是来宣战的,而是来请和的。”慕林清面不改色说道。
“请和?那是好事呀,我还以为这群老小子还没被打够呢,哈哈哈。”王基说着大笑道。
众人闻声也都连连大笑起来,舒权摸了摸茶杯,开口道,“各位,匈奴来信说,只要我们愿意放回单于刘豹与一众匈奴兵将,他们愿意请和,并主动送回蔡琰,并交付三十万两白银,五十万担粮草用于我军这次战争的费用。”
“大王,少了一半呀,这不行的呀。”王基冷喝道。
舒权冷笑一声,“咳咳,你他喵的就是个好战分子是吧,如参军所说,再有一个月,马上就要到年关了,这眼下又是刚刚治好水患,咱们可经不起再一次的大战了,这次虽说少了一半的粮草,不过我们留在这些降兵降将,还得给他们吃喝,不如放他们回去,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他们也不敢再对我们边关有什么打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