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后膛步枪诞生(1 / 1)
陆子锋先去李大宝他们选址炼钢厂地方,勘查之后觉得没有问题,把图纸交给他们让先按这个做,炼钢厂占地有1000亩,离山区比较近。在炼钢厂旁边搭建新的枪械实验工坊。这个方面取材,之后又先选址靠近山区的枪炮射击场,方便这方面的实验。
现在是1830年12月12日,眼看着今年就要结束了。陆子锋拿出步枪、三楞军刺、金属子弹的图纸,让李大宝安排熟悉枪械的工匠,先按照这做,有什么问题大家在沟通。依据1871年德国毛瑟两兄弟设计了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为原型,比他所在世界这款步枪提前了40年左右,把其命名为“华夏31-1型步枪”。
采用自动方式:非自动,旋转后拉枪机;
口径:11.15毫米;
重量:3.8千克;
长度:1255毫米(比他所在世界短些,亚洲身材没有欧洲人高大);
枪管长度:655毫米;
枪弹:11.15X60毫米步枪弹(黑火药金属锥形定装弹);
装填方式:后装;
有效射程:200到500m;
供弹方式:单发供弹。
在当时金属定装弹也已经有了技术储备,所以毛瑟1871也成了德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款使用金属定装弹、后膛装填的线膛步枪。陆子锋的这款设计,综合了亚洲人身材特点,在一些细节上面做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加附和亚洲人使用。
这款步枪枪械特点:
1.旋转开栓时挂起击针。在击发之后得先将击针拉回,然后在下一发装填完成之后,再将击针簧往前推至收缩位,这样才完成了待发状态。“华夏31-1型”步枪当拉机柄向上旋转时就会使击针处于待发状态,至少是让射手减少了1-2个发射动作,提高了整体射击效率。
2.预抽壳设计:“华夏31-1型”步枪在机匣的开锁面上加了一个斜面,这样射手在掰动拉机柄时,拉机柄会在这个斜面的作用下,带动枪机先向后运动一小段距离。开锁的同时把弹壳向后拉一小段距离,这时候弹壳已经被拉出一部分,不再“黏着”弹膛,后面退壳的时候便不需要用很大的力去拉动枪机。
3.飞翼式保险:保险杆位于枪机后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险杆有三个操作位置:当保险杆拨到右边时,同时会锁住击发阻铁和枪机体,此时步枪既不能射击,也不能打开枪机;当保险杆拨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时,只是锁住阻铁,步枪不能击发,同时挡住瞄准线,但枪机可以打开,能进行装填或清空弹仓的操作;当保险杆拨到左边位置时,只要扣动板机步枪就能发射。
4.金属定装弹:使用锥形黄铜弹壳子弹,在引爆发射药后,黄铜弹壳会完全填满膛室,形成气密密封,解决气体从枪管内泄漏的问题。金属子弹底火安装在弹壳底部,使步枪缩短了击针长度,减少了击针受损的概率。同时黄铜弹壳可以吸收射击时的大部分热量,之后随着弹壳一起被抛出,可以减少在持续射击中步枪的膛室保留的热量,降低了走火的可能性(温度过高使仓内子弹自燃)。弹头采用锡钢合金,更好地枪然敌方。
子弹通常是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四个部分组成。
其基本流程是:底火被撞击后引燃发射药,使弹壳内产生高热、高压气体,从而推动子弹经过内衬膛线的枪管,以极高的初速度旋转着射出枪口,飞向目标,最终杀伤或破坏目标。
弹心材料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冲量也越大,可使弹头飞行更加稳定,间接提高弹道低伸程度。所以,铅合金为弹头,钢铜合金为弹壳。
弹头的锥形和光滑的流线外形,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使弹道弯曲度变小,提高射击精度。
锥形弹头的外形特征对于克服空气阻力、保持飞行稳定、提高杀伤能力非常重要。顶部略尖,射程较远,侵彻能力较强,射击精度较高,飞行速度快,击中目标后易变形,动能释放迅速。
对于好子弹来说,不仅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性能优良,四个部分之间也要有序镶嵌,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并形成利于杀敌的优美流线外形。只有这样,才能在同仇敌忾时,“怒火中烧”,“愤然出击”,射向敌人。
完美的弹道轨迹。射击者在瞄准目标时,采用的是经过修正的“三点成一线”方法,眼睛与目标之间是一条笔直的线段。然而,由于重力和风速的影响,弹头不可能保持直线运动。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影响子弹外弹道弯曲程度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子弹的初速度、弹头的弹心材料与外形特征、弹头的同轴度等。
提高子弹飞行时间变短,弹道变得更加低伸,接近直线,从而提高射击精度。
而提高初速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大发射药剂量或改善其燃烧质量,使高温气体增加。
影响弹道轨迹的还有弹头壳、弹心、被甲等构成部件,它们自身的厚度必须非常均匀,几何重心和质量重心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才会使弹头飞行时更加稳定,速度损失更小,使弹道弯曲度降低。
子弹的卓越性能与弹头的设计和制造密切相关。只有降低外弹道弯曲的程度,才能提高枪弹的射击精度,实现“让10个弹头从一个弹孔中穿过去”的完美理念。
无论是轻弹还是重弹,其形状、弹壳、底火都相同,能够互换使用,从而实现了各型轻武器子弹的通用化。这种通用化对于简化后勤补给,以及战场上子弹的相互支援具有重大意义。
陆子锋设计的三楞军刺“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刀身经过去光处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它直接安装在枪上,可以折叠收起,但一般不拆下来使用。它没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棱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称为刺而不是刀。
三棱军刺的特点是“使用钢钨钛合金热处理,硬度极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从这一方面来说,三棱刺无疑是杰出的。由于硬度高,对制刀匠们来说,用同一块金属材料做出一把好刀是很不容易的。
军刀要有足够的杀伤力,除了重量、重心、曲线、锋利程度以外,尤其重要的是造成伤口的严重程度和刺进之后拔出的难易程度。前窄后宽的体型、刀身侧面的血槽……这些特点都为此而存在。三棱刺是最厉害的军刀之一,这也是我选择它的原因,以最大的杀伤力众创敌人。
1、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行下一动作。三棱刺是在刺进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无法贴紧刺刀面而不会“吸”住刺刀,这样刺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影响士兵的进一步的动作。相信任何士兵都不愿意因为拔刺刀而浪费时间。
2、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包扎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应急处理)。如果内部存在着肌腱断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缝合表面又有什么意义?
3、刺入人体以后,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空气在体内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8厘米左右,就可使敌人即刻毙命,而且在消除负压的体腔内将刺拔出,毫不费力。
这些天陆子锋几乎天天都在枪械实验场这边,步枪这边按陆子锋要求,依照西方的度量标准,用游标卡尺,流水线作业,把先所需零部件生产出来,在组装出来就可以,有150人左右生产步枪的配件。有100生产金属子弹,剩余50人左右生产三楞军刺。谁能够最先制造出标准规格的配件,就奖励50-100两银子或金子,在大量金钱刺激下,经过5天不懈努力,中间有人获得高达300两金子,主要是解决了枪机里弹簧硬度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枪管钻孔时间,并一次解决了膛线的问题,可以说是东方毛瑟。他的名字叫“程千里”,真正的一日千里。陆子锋当场任命其为步枪的制造总监。子弹、三楞军刺都进展迅速,不过花费都不少。这次实验总共花费了金子5000两、银1万两的现场奖励,不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到第6天步枪总共组装15支,子弹500发,三楞军刺30把。步枪经过不停地磨合上油,最后只有12把可以正常使用,然后把步枪拿到射击场,设置了不同的把位15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
陆子锋同时邀请许志良、陆双华、李天昊、张自力、叶向天、肖义煇等军队大佬,还有跟着他许晓琴、陆霜儿、陆小虎、李大宝等,大家都期盼着新的步枪威力(南宫宇智因为去购买蒸汽机等设备,要晚个3天才可以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