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胡惟庸被学生阴了一把(1 / 1)

加入书签

045、胡惟庸被学生阴了一把

李善长一袭紫色丝绸长衫,正在后花园,欣赏一株君子兰。

莲瓣兰是非常名贵的一种兰花,当朝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希有品种。

李善长喜欢兰花,是胡惟庸知道他的喜好,专门托关系找到送过来的。

这株兰花,开过花之后,李善长更是爱不释手,每天必来欣赏。

这株兰花花容姿态万千,色彩艳丽,花中有碟碟恋花。

李善长看着兰花,心中盛是欢喜。

自己小心翼翼地用丝绢清理绿叶上的尘埃,还怕弄坏了它。

一个黑衣仆人,恭敬的在李善长身后揖首礼道。

“丞相大人!”

“刚才有八百里加急入紫禁城,锦衣卫传回个不好的消息。”

“山西灾民聚集闹事,而且大有蔓延之势不可收拾。”

“山西民变已经传入皇宫中。”

李善长一愣,停下手中的活,慢慢的站直精瘦的身子,转身盯着仆人。

“消息可靠?”

“绝对可靠,丞相大人。”

仆人恭敬地回道。

李善长伸手抚摸着自己胸前的胡须,沉思片刻后,脸色略显紧张地吩咐仆人。

“快去,通知胡惟庸来府上。”

仆人恭敬地施礼回道。

“是、丞相大人!”

踏踏踏…

这个仆人转身急步离开,黑色的长衫倾刻之间随风飘荡…

李善长看着仆人离开的身影,已经没有心情欣赏兰花。

李善长边往客厅走去,心里犯嘀咕。

这胡惟庸不是已经筹集资金去山西,而且资金宠大,上万两银子。

这么高调的去赈灾,山西还会出现民变,这不应该啊!

李善长回到客厅,坐椅子上静等胡惟庸的到来…

……

胡惟庸心急火燎急步过来,边走边拿汗巾擦试脸上的汗水。

呀!

胡惟庸一进入客厅,仆人懂事的小心翼翼把大门关好。

胡惟庸来到李善长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来,跟李善长磕了三个头,焦虑不安的问道。

“恩公,这到底怎么回事?”

李善长看着地上的胡惟庸,没有立刻回话,顿了顿才反问他。

“怎么回事?”

“胡惟庸你好意思问我,山西知府一干官员,不是你举荐的人吗?”

“现在出这么大的事,你竟敢问我?”

“说好听点叫民变,往严重点讲叫饥民造反!”

胡惟庸也很懵逼,又伸手用衣袖去试擦脸上的汗水,明显已经恐慌。

李善长发现胡惟庸青色丝绸长衫,背后都湿透了,知道他是真急了。

李善长长出一口气,微闭眼睛,小声说道。

“起来坐下喝口茶,想想哪里出了问题,看看能不能补救。”

“山西的政务,胡惟庸你应该能解决,最好赶在上位传微臣入宫,想到解决方案。”

“不然…”

胡惟庸爬起来,在李善长旁边椅子上坐下来,端起茶几上的茶水大喝一口,用手抹一把嘴巴。

又用衣袖擦拭一下脸上的汗,怒气冲冲的回道。

“恩公这不应该啊!”

“学生已经给了银子赈灾,现在应该已经到山西府。”

“这些官员不可能坐视不理,特别是知府大人。”

“他确实像恩公说的,是下官的学生。”

李善长没有睁开眼睛,双手抓着椅子扶手,默不作声。

李善长听胡惟庸一讲,心里生起一股莫名的怒火。

客厅里死一般的沉寂,胡惟庸能听到自己焦急的心跳。

李善长突然睁开眼,咬着牙盯着胡惟庸,脸色阴沉怒骂他。

“蠢货!”

“胡惟庸你给银子,只会助长官员贪污。”

“听说你还以自己的名义捐款,还是上万两银子,你这不是找死吗?”

胡惟庸没有想到,李善长会这样气势凶凶的责怪自己。

自己捐款救灾,这个方法不错啊!

而且李善长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不还在怒不可遏的数落胡惟庸。

“胡惟庸你这样自作聪明,总有一天还会把你自己陷进去。”

“你不是很聪明的,怎么想不到,你凭什么有这么多的银子。”

“你就是猪脑子,自作孽不可活。”

胡惟庸一听李善长的话,一脸茫然的看着李善长,心里明白自已确实有点犯朱元璋的大忌。

胡惟庸低下头,一本正经,弱弱的解释道。

“恩公不全是胡惟庸的银子,还有一些关联的学生商人才凑这么多。”

李善长一听更来气,气得浑身发颤,用颤巍巍的手指着胡惟庸。

“你…你…”

李善长急的说不出话来,脸胀的通红,一阵的咳嗽…

咳咳咳…

胡惟庸一看,赶紧恭敬的站起来,小跑两步上前,不停用手帮李善长顺气。

“恩公别急,我们再想想办法,活人能让尿憋死吗?”

胡惟庸边说,边小心翼翼地帮李善长捶着后背,又是上下抚弄顺气。

胡惟庸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已经给了山西知府亲笔信,让他加快赈济灾民。

自己掏腰包赈灾,不写上自己的大名,哪不亏死啦!

你李善长说的轻巧,这可是自己的积蓄,捐出去不图个名声,哪为个啥呀!

胡惟庸看李善长已经好了很多,又上前端起茶杯,让李善长喝一口茶,润润嗓子。

胡惟庸看李善长已经没有问题,靠椅子上闭上眼睛休息。

胡惟庸又坐回去,心里怎么也想不通,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气呼呼的说道。

“恩公!”

“这山西知府,还有一众官员,都是自己的学生或者举荐之人,他们也敢挪用我签字的资金。”

“哎!”

李善长长出一口气,睁开眼看着一脸茫然失措,又心有不甘的胡惟庸叹息一声。

李善长知道胡惟庸手下是一些什么人,尊师重道不知从何说起。

一个个利欲熏心,有奶便是娘,看着银子会忍得住。

而且灾区缺的就是粮食,不知自己怎么就欣赏一个猪脑子。

李善长摇摇头,看着满头雾水的胡惟庸,语重心长的说道。

“如果他们把你尊为恩师,你就是一封信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如果灾银用在救济灾民,还会有现在的民变?”

胡惟庸还是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他一直相信这些学生。

而且这些人都是自己安排的,信里已经讲清楚。

朱元璋已经怀疑山西赈灾钱粮出现问题,已经派锦衣卫着手调查,让他们立刻想办法解决。

这些人不会认为山高皇帝远,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吧!

胡惟庸越想越头大,看李善长脸色并不那么紧张,忍不住又问道。

“恩公!”

“这山西民变的消息可靠吗?”

李善长看胡惟庸还是那么自信,有点愤愤然一字一句地回道。

“胡大人、为师认为你应该快马加鞭亲自跑一趟山西,看看你的这些好学生。”

“他们是怎么对待你这个恩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