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 耕牛紧张(1 / 1)

加入书签

无数比高粱粒还要小的颗粒,顺着东方月明的指尖滑落到地上,很快形成一座小丘。

他收拢手指:“此乃土豆的种子,大概可供十万亩田地播种!”

十万亩农田,每亩两克种子,就是二十万克,折合下来,不过只是一百千克的重量罢了。

并未超出眼下他能力的极限。

同时播种十万亩土豆,产出的粮食足以应对大唐目前的危机。

而且,有了十万亩的土豆,后续改用方式更为简单的茎块种植,也不存在条件上的限制了。

这是他能想到的,见效最快的手段。

李二被身旁的官员扶了起来,身上传来的无力感十分熟悉,但与上次降雨相比,状态明显好得多。

朕还撑得住!

他丝毫不担忧身体的状况,目光紧紧盯着种堆,仿佛在看一位绝世美女,就差双眼冒出光了。

众官员忍不住啧啧称奇,眼前看起来并不算大的丘堆,竟能播种十万亩,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快!围起来!别让风给刮走了!”

李二突然大喊起来,吩咐侍卫围成一圈,将种子保护在中间。

侍卫们动作轻缓,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不小心便将种子给吹走了。

周围的官员同样一个个屏住呼吸,缓缓地后退,不敢担此罪责。

“里面记录了它的培植方法和需要的条件,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有半分差错,另外,关于土豆的食用方法,也略微做了介绍。”

东方月明将一本书抛给李二,转身便离开了。

相比于茎块种植,种子种植的条件极为严苛。

首先是不容易保墒,也就是适合发芽和生长的湿度,种深了不出苗,种浅了容易干。

而且,因为种粒过小,幼苗阶段十分脆弱,不便管理。

有得必有失。

东方月明倒是方便了,却将难题留给了其他人。

好在书中对这些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只要施行得当,不敢保证十万亩田地全部顺利生长,只要能达到一半,便算成功。

他相信以李二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这些都不算大问题。

至于后院挖出的两千一百斤土豆,他命人留下了一百斤,剩余的两千斤全部交给了李二。

两千斤土豆,若采用茎块种植法,仅能种植五亩多地,李二计算了一番后,难得大方了一回,给朝中重臣每人赏赐了两斤。

大臣们感恩戴德,回府后便按照东方月明教的方法,迫不及待地将土豆给烹制了。

当然,不是一次性全部烹制,如此珍贵之物,当然要细细品尝,将书中所记载的方法全部都试一遍。

于是,土豆的香味第一次飘荡在长安城的夜空。

……

“陛下,按上仙书中所言,以长安城气候,最适合种植土豆的时间是九月,如今满打满算,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

房玄龄将手中的奏折递上,“一个月时间耕种十万亩地,任务艰巨,臣认为应该马上将长安及周边几座县的耕牛征集在一起,方才有可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土豆种植之事,属于户部管理,理应由戴胄和刘政会负责,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必须要交给信得过的人,最后便落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头上。

眼下的计划是,这批土豆种子,将会供给长安城及郊区的农户种植,由官府派专人进行指导。

一来,靠近长安城,方便管理,中途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二来,长安城及周边的百姓受灾最严重,将种子分发给他们,可以让他们顺利渡过今年的难关。

三来,考虑到在接受新事物时,百姓普遍会出现抵触情况,而长安城刚经历了天灾,田地中粮食庄稼十不存一,百姓接受的意愿会更强烈,正是最好的推广机会。

“耕牛怎会如此紧张?”李二问道。

房玄龄沉默了片刻,说道:“之前城中饥荒,百姓多有饿死,耕牛大多逃不脱被宰杀的命运。”

“什么!”李二怒道,“我大唐律法,严禁宰杀耕牛,他们哪来的胆子敢这么做?这些人现在关在哪里?”

历朝历代,对于宰杀耕牛的行为,都有明文禁止,一些严苛的时期,甚至视杀牛如同杀人。

大唐虽没有那般严酷,但若私自宰杀耕牛,三年的牢狱之灾是免不了的。

房玄龄苦笑了一声:“陛下,人命尚且不值钱,谁还顾得上牛!”

李二怔了怔,情绪渐渐平息下来,最终摇了摇头,不再提及此事。

沉默了片刻,他说道:“朕会立刻下旨,征调新丰、渭南、华阴、蓝田、始平和高陵等十二县的耕牛!”

“除此之外,还须命工部加紧打造更多的耕犁,尤其是踏犁,分发到百姓手中!”

“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